我是一个庸俗的人,但我的音乐不是
2015-10-10欧南
欧南
一个标准的莫扎特时代的40人左右的双管制乐队,一架大键琴。细心的观众可能还会发现,乐队里面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等都是没有活塞的,木管也不是现在我们常见的有金属按键的那种,这是莫扎特时代乐器。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经过19世纪改良,加工过的现代乐器。这种复古的乐队配置,对熟悉音乐史的听众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它能使我们听到真正的莫扎特时代的声音。
莫扎特的歌剧《唐乔瓦尼》(又译《唐璜》)已经看过很多不同版本的演出,但在上海,还是第一次。虽然是音乐会版,相对于舞台版来说,或许不太过瘾,不过,莫扎特的歌剧,即使是清唱,都会令人兴奋,这就是莫扎特。在意大利歌剧全盛的年代,能把歌剧写得比意大利人更好的,也只有莫扎特。
当然,好听是莫扎特歌剧吸引人的地方。一般的歌剧,有一两首好听的咏叹调,就能流传下来,而莫扎特的歌剧,几乎从头到尾都充满着甘美活泼的旋律,且他写音乐从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样,反复构思、酝酿。据说《唐乔瓦尼》的序曲是在首演前一天,他在和妻子嘻嘻哈哈的谈笑声中一挥而就的。
从性格上来说,也只有莫扎特能写出《唐乔瓦尼》。贝多芬曾经认为莫扎特把这么好的音乐用在了浪荡子唐乔瓦尼身上是一种浪费。其实,严肃有余的贝多芬并不理解,这个萨尔茨堡的捣蛋鬼,经常会冷不丁地捏一下女孩的屁股,在女孩的怒骂声中狂笑着逃离现场。莫扎特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天真的孩子,而恰恰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唐乔瓦尼》这部歌剧。柴可夫斯基曾经在评论《唐乔瓦尼》时说:“他的歌剧,特别是《唐乔瓦尼》,充满了高度的美,具有大量戏剧真实性的因素:他的曲调异常优美,和声配置特别丰富多彩而饶有兴味。”歌德更是认为:“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莫扎特死后就再也不可能看到这样好的作品了。”
《唐乔瓦尼》不适合贝多芬、瓦格纳,但绝对适合莫扎特。正如莫扎特自己所说:“我是一个庸俗的人,但我的音乐不是。”何况,他遇到这部歌剧的编剧,意大利浪荡子达·蓬特。两个捣蛋鬼能干出什么好事呢?就是这部伟大的歌剧。《唐乔瓦尼》和《费加罗的婚姻》一样,久演不衰,除去优美的音乐不说,轻松的剧情,并不带有多少道德谴责意味的故事,幽默的喜剧元素,正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莫扎特需要欢乐,他带给人们的正是这种茶余饭后的逗乐。
虽然这次前来的弗莱堡巴洛克乐团,是一个成立才20多年的乐团,在国内还名不见经传,但实力绝不能小觑。担任这个乐团指挥的是勒内-雅各布斯,他从1983年即开始转为歌剧指挥,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并曾指挥过泰勒曼的《奥尔菲斯》、莫扎特的《女人心》、海顿的《奥兰多》等歌剧,也曾获得过多项音乐大奖。其中,他录制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荣获2005年格兰美最佳歌剧奖。这个乐团也曾和钢琴家安德烈斯-史戴尔以及歌唱家夸斯索夫合作过,并获得无数音乐大奖,实力绝非一般杂牌的乐队可以相比的。事实也是这样,乐队的演奏层次清晰,线条流畅,声部均衡匀称,给人以一种清新明朗的聆听喜悦。
此次担任伴奏的乐团,如同笔者前不久在大剧院观看美国次女高音歌唱家乔伊斯·迪多纳托音乐会上伴奏的金苹果古乐团,成立不过才几年,实力也相当不俗。这类乐队在国外相当多,只是在商业上不如有名的乐团那样具有号召力罢了。同样,这次来演出的歌剧演员,也没一个是名角,如果和迪多纳托这样的大明星相比,只能算是一些小角色,但就是这样的演员,其实也相当优秀。当然,歌剧是西方的传统,出名只是一小部分罢了。
在演员里,笔者比较偏爱饰演唐乔瓦尼仆人莱波雷洛的男中音歌唱家马科斯-芬克,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对角色的把握也是剧中最好的。在那首著名的数落唐乔瓦尼劣迹的“目录歌”中,唱得扎实而幽默,看得出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而扮演唐乔瓦尼的男中音约翰内斯-魏瑟尔,感觉有些缺少唐乔瓦尼的气质,他的嗓音音量不大,但有几段唱,还是非常出色,如和泽琳娜的二重唱“那么手拉手吧!”这是全剧中最优美的二重唱,也是莫扎特歌剧中经典的旋律,魏瑟尔用一种深情中带有虚弱,颤抖的声音,把一个浪荡的登徒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唐乔瓦尼其实看见每一个女人都是动情的,他是那种不论好坏照单全收的登徒子,不是这种素质,就不是唐乔瓦尼了。而那首唐乔瓦尼著名的小夜曲“请到窗边来”,魏瑟尔表现得也是可圈可点。饰演泽琳娜的是来自韩国的女高音林善海,一听就是来自亚洲的歌手,嗓音细腻,扮相清丽,很适合扮演泽琳娜这种单纯的少女。剧中扮演奥塔维奥的男高音杰里米·欧文顿也非常地出色,标准的小男高音嗓子,音色纯净漂亮,是笔者这些年在舞台上听到的最好的男高音。
和国内通常音乐会版的歌剧,总是把乐队置于舞台后方,只留下前面的空间给演员表演不一样。弗莱堡乐团把自己放在舞台中央,留出前面和舞台的后方供演员表演。这在有限的表演空间里,极大地拓展了演员的表演空间。而在舞台四周,除了几把椅子,并无其他任何道具,一切都靠演员娴熟的表演来吸引观众。不可否认的是,国外歌剧演员,无论是表演功底,还是演唱水准,对人物准确的处理,都超出了我们一大截。我们可以从观众席上不时爆发的阵阵笑声中,感受到演员精湛的表演。它甚至让我觉得,舞台的布景是多余的。正如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过多的舞台布景反而会束缚他手脚一样,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曾经优秀的东西早已被丢得一干二净,歌剧演员虽然并不太注重表演,繁重的演唱,再让演员卖力地表演,事实上也有些强人所难。但只会机械地卖弄嗓子,也是令人乏味的。何况喜歌剧如果缺乏表演,它的趣味性将会减弱许多。
在莫扎特的《唐乔瓦尼》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布拉格版,一个是维也纳版,在维也纳版中,莫扎特删除了第二幕结束时的六重唱。但这个版本的指挥雅各布斯否认了这个说法。依笔者之见,即使莫扎特没有删除,这也是一个蛇足,唐乔瓦尼最终堕入地狱,音乐也有终止的感觉,可以完美地结束全剧。而后面大团圆似的六重唱既俗套,又毫无必要,完美的戏剧应该点到为止,过多地去解释,就显得哕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