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常规早稻品种筛选试验

2015-10-10聂丽群聂泽民徐一兰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双季稻南县全生育期

李 强,聂丽群,聂泽民,徐一兰

(1.南县三仙湖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 南县 413202;2.湖南省南县农业局,湖南 南县 413200;3.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水稻品种繁多,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品种间的抗逆性、优质性及产量都有着很大差异,主栽品种不突出,农民盲目更换新品种,给农业生产和技术指导造成不利的影响,种植品种的选择已经成为广大种植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1]。目前,在水稻品种筛选方面,主要开展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直播水稻品种、适宜机插秧栽培、不同土壤类型和有机水稻品种等[2-8]方面的研究。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是我国和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南县是湖南省乃至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对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该县的粮食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为筛选出适应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种植且高产、稳产、优质和抗性强的常规早稻品种,选择了在该区域表现较好的湘早籼6 号、湘早籼24 号等6个常规早稻品种,开展了各品种水稻生育期、部分综合性状、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分析比较,以期找出适宜于当地推广种植的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的早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湖南省南县三仙湖镇利群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粘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容量1.20 g/cm3,有机质、全N、全P、全K 含量分别为37.25、2.65、1.6和22.7 g/kg,碱解N、有效P、速效K 含量分别为190.35、25.58 和80.35 mg/kg,pH 值7.9。全年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约1 237.7 mm,≥10℃活动积温5 900℃,无霜期约270 d。稻田种植制度为冬闲-双季稻。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试验共设6个处理(品种):湘早籼6 号、湘早籼24 号、湘早籼32 号、湘早籼45 号、早优143 和中早39,每个处理3 次重复,小区面积32 m2(长×宽=8 m×4 m)随机区组排列。

早稻均于2014年3月25日播种,播种量为105 kg/hm2,秧田施40%(N ∶P2O5∶K2O=22 ∶13 ∶5)的测土配方肥375 kg/hm2作基肥。于4月12日大田施用40%测土配方肥375 kg/hm2作基肥,4月13日人工移栽,栽插规格为23.1 cm×26.4 cm(株距×行距),每穴移栽5 株。4月22日,施用尿素52.5 kg/hm2+大粒锌6.0 kg/hm2作提苗肥;4月29日,施用尿素122.5 kg/hm2+40%测土配方肥375 kg/hm2作分蘖肥。于5月18日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 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二化螟;6月17日,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 l/hm2+25%吡蚜酮600 g/hm2+50%已唑醇1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钻心虫、稻飞虱和纹枯病等。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生育期 从播种到成熟,分别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相应的日期,计算全生育期。

1.3.2 相关抗性比较 在水稻成熟期,调查不同品种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早衰和落色情况。

1.3.3 产量与经济性状 成熟期,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20 穴,计算平均有效穗数和株高。并在每点中随机取1 穴,共5 蔸进行考种,测定每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其平均值;同时,小区单收单晒,将稻谷晒干扬净,分别实测干谷产量,并计算为单位面积产量。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Microsoft Excel 2003 和DPS 软件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生育期比较

从表1 可知,常规水稻品种湘早籼6 号、湘早籼24 号、湘早籼32 号、湘早籼45 号、早优143 和中早39 的全生育期分别为105、109、105、110、109 和111 d;其中,以中早39 全生育期最长,为111 d,湘早籼6号和湘早籼32 号全生育期最短,均为105 d。

表1 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2.2 不同水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

各水稻品种在成熟期的综合性状表现(倒伏、早衰和落色)如表2 中所示。所选择的各个常规水稻品种均有较强的抗倒伏性状;除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32号有轻度早衰现象外,其他各水稻品种无明显的早衰现象;湘早籼45 号和中早39 水稻的稻谷落色较好,湘早籼24 号和早优143 水稻的稻谷落色一般,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32 号水稻的稻谷落色差。

表2 不同水稻品种成熟期综合性状比较

2.3 不同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比较

成熟期各水稻品种的株高如图1 所示。湘早籼6号、湘早籼24 号、湘早籼32 号、湘早籼45 号、早优143 和中早39 水稻植株的株高分别为76.8、77.9、78.7、89.2、81.5 和85.5 cm,其大小顺序为湘早籼45号>中早39 >早优143 >湘早籼32 号>湘早籼24号>湘早籼6 号。其中,以湘早籼45 号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中早39,明显高于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24 号;湘早籼32 号和早优143 均高于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24 号,但无显著性差异。

图1 不同水稻品种植株株高比较

由表3 可知,常规水稻品种湘早籼6 号、湘早籼32 号、湘早籼45 号和早优143 有效穗均显著高于湘早籼24 号和中早39。湘早籼24 号和中早39 的总粒数最高,均显著高于湘早籼6 号、湘早籼32 号、早优143,湘早籼45 号的总粒数显著高于湘早籼6 号。湘早籼24 号和中早39 的实粒数最高,均显著高于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32 号;湘早籼45 号和早优143 的实粒数均高于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32 号,但无显著性差异。各品种间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无明显差异。湘早籼45 号的水稻产量最高,达7 012.5 kg/hm2,比湘早籼6 号增加23.4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中早39 和早优143,产量分别为6 282.0 和6 244.5 kg/hm2,均显著高于湘早籼6 号,分别增加10.56%、9.90%;各品种的水稻产量大小顺序为:湘早籼45 号>中早39 >早优143 >湘早籼24 号>湘早籼32 号>湘早籼6 号。

表3 不同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分析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常规早稻品种的生育期均表现不同。在试验条件下,湘早籼6 号和湘早籼32 号全生育期最短,均为105 d,该两品种作双季早稻有利于提前收获早稻,而湘早籼24 号、湘早籼45 号和早优143 早稻品种的生育期适中,若搭配生育期适中的晚稻品种,合理安排双季稻的茬口衔接,进行晚稻季农事生产安排,有利于保证晚稻的安全齐穗和产量。

研究中不同早稻品种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差异表现明显。在湖南省洞庭湖双季稻主产区,在现有的栽培条件下,若选择常规稻作双季早稻品种、采取抛秧的育苗移栽方式,还需适当增加抛秧盘和用种量,从而增加移栽基本苗、有效穗,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应加强大田的田间管理措施,早施、重施追肥,促进水稻早分蘖,为水稻丰产打好苗架,增加面积的有效穗数;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科学灌溉和加强病虫、草害防治,以增强水稻后期抗逆能力、防止早衰,从而达到取得高产、稳产的目的。

[1]王 露.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 现代化农业,2015,(1):33-34.

[2]傅志强,黄 璜.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J]. 作物研究,2010,24(4):330-333.

[3]施 标,万常照,陆家安,等. 配合直播油菜栽培的直播水稻品种筛选[J]. 上海农业科技,2001,(1):24.

[4]杨仁翠,胡顺菊,刘玉贵. 适宜机插秧栽培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14-15,17.

[5]李伯欣,徐培智,周柏权,等. 适宜于改良后酸性田和反酸性田的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3-14.

[6]黄继兵. 有机水稻品种筛选[J]. 宁夏农林科技,2013,(2):4-5.

[7]孙连臣.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 农业与技术,2013,33(2):77.

[8]姚可会.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9):201,204.

猜你喜欢

双季稻南县全生育期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肃南县通用飞机场拟选址气象条件分析
欢天喜地过大年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咨询台 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