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与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实践
——以信息时代大讲堂为例
2015-10-10李欣午牛东来
李欣午 牛东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信息学院,北京100070)
线上与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实践
——以信息时代大讲堂为例
李欣午 牛东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信息学院,北京100070)
针对在线课程学习转化率不高、和日常课堂教学相互重叠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互动型在线课堂,并向线下延伸,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文章指出,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结合授课教师的引导,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互补,不仅可以解决翻转课堂深度不够等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自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在线课程;双重互动;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引言
自2012年开始,“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在线课程迅速兴起,成为了推动世界教育变革的创新举措。与传统的在线课程相比较,这些新型课程除了使用信息技术搭建开放式的共享平台、鼓励授课者和学习者大范围参与、完全免费等特点,还融入了多种创新性教育理念及方式[1]。在线课程浪潮日益汹涌的同时,人们也在尝试总结其面临的种种问题。当前涉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完成率不高、学习效果难以认证等,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教学的内容相互重叠、教学形式相似。这样的在线课程不仅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也无法和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补,反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负面影响[2][3]。如何实现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融合,使二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提高学习转化率,是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2 01 3 年,哈佛大学考虑到MOOC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开始尝试SPOC(使用MOOC平台和手段进行授课的校内课程),主张教师以此为基础,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发挥各自优势,该模式受到普遍欢迎。国内某知名网络教育平台也于2 01 4 年推出了SPOC功能。借鉴SPOC的理念和学校的公开课平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下文简称“学院”)尝试进行了信息时代大讲堂的录制工作。借鉴国外小微视频的处理模式,在不破坏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把相对较长的教学内容分割成2 0分钟左右的小微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视频摆脱了单纯由教师讲述的模式,借助访谈形式以学生提问驱动讲授过程,并设计了现场问答环节。也就是说,可以在课堂上互动、展开讨论,辅以老师的讲解和补充,再配合作业和考核,由此形成了线上和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能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一 课程策划与制作
信息时代大讲堂的策划阶段主要解决脚本知识点梳理、素材准备和引导问题的选择等。拍摄阶段要重点设计现场互动环节。
微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的碎片化。这样的在线课程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时处于混乱状态,失去应有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微视频脚本的设计时需要注意既讲解某个独立的知识点,又必须让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相互串联形成系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并且在翻转课堂的实现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微视频必须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形成系列。在初期尝试阶段,我们选择了学院承担的全校性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微视频以及翻转课堂的设计。
每一节视频课只有20分钟的容量,并包含5分钟左右的问答环节,因此访谈和讲授的内容必须控制在15分钟之内,每一节课的选题必须突出重点,不能直接把教学大纲移植过来。我们在前期策划时针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当下热点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选题,如“从计算机的诞生到大数据时代”。每个选题选取3~4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必须有相互的关联和严谨的前后逻辑,以达到循序渐进,增进理解的效果。
在这里必须强调,微视频中的单个知识点的选择直接决定其知识传递效果,并且会影响后续的翻转课堂设计,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视频,不能是一段完整的课程教学的复制,而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在设计时要经过课题组的反复探讨,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目标和重要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力求短小精悍,有利于学生在观看时注意力集中。
还要注意的是,过于简单的知识,没必要在微视频中一一呈现;过于困难的知识,微视频中两三分钟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也无法将其讲清楚。因此,在准备脚本前必须分析知识点的难度等级。在学生尚未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期,适当地选取相对简单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预习和课上收看视频对知识有初步的掌握。等学生适应之后,可以考虑选取需要深加工的知识点,并在课堂讨论中提高难度和深度,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对知识的深度探究、思考的习惯。
和普通的授课视频不同,信息时代大讲堂的脚本是访谈式的。为此,我们特意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了主持人,以学生的视角来推动进度,用解答学生问题的方式层层递进,而所有问题都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社会热点甚至影视、动漫的情节开始,由老师从学科和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解读并推出知识点。这是双重互动的第一环,目的是吸引学生们一起思考,并且为进一步的互动打下基础。
在设计讲座教师的解答时,要求使用通俗的语言,不能照本宣科。在视频中,老师使用的案例也不是照搬书本,不论是讲授计算机的历史,还是谈论大数据的便利,或者人工智能的前景,都尽量结合学生便于理解的实际问题。
现场拍摄分为访谈和互动两个环节,其中互动环节是课程设计的重点。由主持人引导现场的同学们,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提问,由老师逐一进行解答。为了鼓励同学们更好地参与,我们一方面设计了若干问题,由主持人对同学们进行启发,帮他们开阔思路;另一方面在线下由学生干部组织在预习阶段收集问题,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同学提问。在最终的成片中,我们选择了三个能体现出课程特点、并能广泛引起现场学生共鸣的问题。这些提问作为线上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线下的互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访谈和提问可以丰富授课的形式,但作为视频化的课程,只有讲授和谈话必然会令学生觉得枯燥。视频的优势就是多媒体的融合,因此我们在脚本阶段就开始结合知识点选择不同媒体形式的素材,包括影视资料、图片、动画、音乐和老师们制作的PPT,并利用后期制作将其呈现在视频中,并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1~2个素材与之配合。在时长的分布上,播放的素材比例占讲授环节的1/5左右。
二 翻转课堂的建立
拍摄在线视频课程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它实现线下的师生互动,以实现高质量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又被称为“颠倒课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协助答疑解惑。这样的授课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完全转移到学生身上,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
正因为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结构和教学地位进行翻转,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进行讨论设计,提供答疑解惑,并与学生互动交流,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性得以更充分地体现。
但是在以往的翻转课堂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课前简单预习,课堂上的提问依然以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为主,教师花费大量时间重复知识点并且进行解释,没有起到深化知识的作用。此外,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重点知识的强化[4]。能否实现这一目的,讨论议题的质量十分关键。录制信息时代大讲堂的目的之一,也是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内容和议题的支持。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也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识传递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翻转课堂中进行的答疑解惑、交流讨论等知识内化过程,只有在学生通过微视频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5],所以微视频的质量决定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实现知识的层次递进,我们选择了以线上互动推动和线下互动引导的方法。在每一集的信息时代大讲堂的微视频中,我们都选择了三个现场互动的问题,同学提问,讲座教师解答。在课堂教学中,这三个问题便是翻转课堂的核心问题。播放微视频时,授课教师先播放访谈阶段,方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在问答环节,先播放现场同学的提问,组织课堂上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微视频的讲解对这些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并且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础,再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疑问,展开新一轮的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实现层次递进的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和内化学到的知识。在讨论结束后,教师继续播放视频,给出讲座教师的解答,对比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可以再展开新的议题并进行讨论。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授课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非教学内容的传递者。授课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回答学生的疑问、参与和指导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授课教师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反馈,作为策划新的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的依据。教学信息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要求教师增强反馈意识,提高应变能力;加强师生交往,形成心理默契;善于察言观色,实施有效反馈[6][7]。线上与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的设计和实践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时代大讲堂制作与使用流程
在完成单集微视频以及翻转课堂实践后,我们组织老师和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在反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脚本和流程进行调整,形成了脚本模板,规范了信息时代大讲堂的微视频设计、拍摄流程和模式。在此基础上,组织老师们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并适当结合相关课程,梳理出了适合拍摄微视频的知识点,归纳成主题,形成了系列化的信息时代大讲堂视频的设计、制作蓝本。任课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选题,分头撰写脚本,共同完成系列化的设计和拍摄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微课程的开发,结合翻转课堂特点设计的线上与线下双重互动的教学模式,希望能通过这两种手段的结合,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思路和更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1 制作的周期和技术问题
单集微视频的设计、拍摄和制作周期在20天左右。如果事前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系列化的制作会比单集制作节约时间。但是要形成系列,既需要在脚本的知识点和问题设计方面有整体的把握,又需要大量的素材和案例支撑。对于集体授课的基础课而言,教师们群策群力一起参与可以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但对于专业课而言,教师独立完成这样的工作,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下就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一部分老师要承担多门专业课的教学,要他们再大量生产微视频就更加不合理,这就限制了新模式在专业课领域的应用。
此外,完成微视频的录制和编辑,并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传播和开展互动,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的了解,也需要各类专门技术如视频剪辑、信息技术等,这些都是普通老师不具备的技能。学院的信息时代大讲堂是在本校传媒学院老师的协助下完成的。如果要推广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
2 与评价体系的结合不够紧密
翻转课堂的实施,必然会对教学的评价带来新的改变。对于一个教师,全方位的评价除教学策划、组织、监督、指导之外,微课资源评价也应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中[8]。同时,对学生学业评价也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机制,不能仅仅只关注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也要十分重视平常的学习情况。平时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练习、阶段性测试、课堂研讨表现、竞技成果展示情况来评定。否则,新的教学模式就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容易流于形式,变成评比时的点缀。
3 平台建设相对落后
另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平台问题。要推广线上与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首先必须建设好微视频播出平台,如前文提到的SPOC平台。目前在各高校中,信息平台有了一定基础,但尚未形成规模,部分平台设计水平不高,只是各种教学视频资源的简单堆砌,且缺乏互动、考核、评论反馈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视频课程的开发和创作。
4 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改变
在多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进行讨论,同时要求学生敢于提问,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已经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重塑主动学习的习惯,于是在翻转课堂实践的初期会出现部分学生不善表达或者不愿意发言的情况,少数学生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上课。这些都需要引起老师的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积极的帮助和引导。
四结论和建议
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被用于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造势在必行。建立在微视频基础上的线上线下双重互动的翻转课堂,是我们结合信息技术优势,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全新尝试。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补充和提高:
1 统筹各种技术和资源
如前文所述,在微课视频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虽然还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设计者,但已经不再是课程的唯一建设者了。教师将只是课程组的一员,必须与编导、摄像、资源平台设计人员等专业人员一起协作,才能保证“信息时代大讲堂”的顺利上线并运用于课堂。这就使课程成为了一种合作产品,而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些工作的协调,不是个别教师可以完成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制作微视频为翻转课堂服务,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并且有效地优化资源平台的建设,这就需要有院系或者学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统筹安排。
2 引进多元的评价方式
积极引进国外的生生评价和客观题系统评价平台,既能够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够减轻课程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在微视频发布并使用之后,应该及时通过课程评论、网站统计数据、对学习者进行访谈、收集学习者反馈信息等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完善和调整提供参考。
3 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翻转课堂的发展也将对学生如何学习、怎样有效地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过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聆听自己的主讲教师授课,现在则大为不同。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积极讨论的热情,一方面要从知识点选择和讲授方式出发,努力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和耐心地鼓励。此外,组织学习小组、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课外集体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1]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2]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3):56-62.
[3]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3,(8):53-57.
[4]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10,(4):35-39.
[5]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6]王铭玉.且教且学:懂得学生怎样学习[J].中国大学教学,2015,(4):13-21.
[7]陈娟,基于微课程支持下的高职翻转课堂模式构建[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0):78-86.
[8]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7):11-16.
编辑:小西
Design and Practice of Flipped Classroom under Dual Interactive Online and Offline——Take Information Era Forum as an Example
LI Xin-wu NIU Dong-lai
(Information School,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China 100070)
The interactive online course was designed and extended to the off-line flipped classroom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that learning conversion rate of online course was not high and it overlapped with daily teaching,which brought about the flipped classroom realizing dual interaction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platform and combining with the guide of teacher,not only the problem that the depth of traditional flip classroom was not enough was solved,but also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were cultivated,truly achieving the transformation that students became the center of the teaching.
online course;dual interaction;flipped classroom;self-learning
2015年5月14日
G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12—0072—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2.011
book=77,ebook=78
李欣午,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绿色产业经济,邮箱为13601378721@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