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烟区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优化研究

2015-10-09赵文军薛开政杨继周田育天胡保文姚江美陈检锋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观烤烟烟叶

赵文军,薛开政,杨继周,田育天,胡保文,姚江美,陈检锋,苏 帆

(1. 红塔烟草(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原料部, 云南 玉溪653100;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 昆明650205)

K326 品种是美国选育的优良烤烟品种,1985年引进云南省种植。因该品种烤后色泽橘黄、油分多、叶片结构疏松、化学成分协调、香气量足、吃味纯净、香气浓厚而受到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20 世纪90年代成为全国第一大烤烟品种,至今仍作为特色品种在大部分烟区推广种植。但是,由于K326 的烟叶叶片较厚、失水较难,烘烤特性较差,尤其是上部烟叶开片差、叶片厚,烟叶成熟基尖差较大,同一片叶成熟不一致,导致上部烟叶烤后挂灰和青黄现象严重,降低了烟叶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挂灰烟和青黄烟的香气质差、杂气大、刺激性大、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严重影响了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极大地打击了烟农的种植积极性[1-3]。该研究旨在通过对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的优化,以提高K326 烟叶的烘烤质量及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增加烟农收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易门县龙泉镇梅营村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由玉溪市烟草公司提供,烟叶大田生产按玉溪市优质烟叶生产措施进行管理,烟叶成熟后采收。

1.2 试验设计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玉溪烟区的烟叶生产实际,试验设置传统烘烤(对照)和优化烘烤两个处理,每个处理4 次重复,烘烤工艺处理详见表1。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烤后烟叶分级与统计 按照烤烟国家标准(GB 2635-1992)对烤后烟叶进行分选,统计挂灰烟叶和青黄烟叶的比例。

1.3.2 外观质量评价 根据红塔集团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标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按“成熟度︰颜色︰结构︰油分︰身份︰色度=30︰15︰20︰15︰10︰10”的分值比进行赋值评价。

表1 传统烘烤工艺与优化后烘烤工艺的技术参数

1.3.3 内在化学成分测定 烟叶总氮和烟碱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均采用菲林试剂法测定;全钾和氯离子分别用火焰光度计法和AgNO3滴定法测定[4]。

1.3.4 感官质量评价 烟叶感官质量采用红塔集团烟叶感官质量评价赋值法进行评价,香韵、香气量、香气质、浓度、刺激性、劲头、杂气、口感等指标的感官质量评价分值分别为10、15、15、10、15、5、10、20 分。

1.3.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对两种烘烤工艺的烤后烟叶进行分选,剔除挂灰烟叶和青黄烟叶后,从表2 中可以看出,传统烘烤工艺的烤后烟叶挂灰比例为16.4%,青黄烟叶比例为8.5%,上中等烟比例为69.8%。而优化烘烤工艺后,烤后烟叶挂灰比例为7.2%,青黄烟叶比例为4.8%,上中等烟比例平均为83.0%。优化后的烘烤工艺与传统烘烤工艺相比,挂灰烟叶和青黄烟叶分别下降9.2 和3.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3.2个百分点。烘烤工艺优化后,挂灰烟叶和青黄烟叶及上中等烟的比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表2 不同烘烤工艺下上部烟叶经济性状的比较(%)

2.2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根据烟叶原料外观质量评价方法,对两种烘烤工艺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表3 中可以看出,优化烘烤工艺的烟叶成熟度、颜色、叶片结构、油分、身份、色度等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优于传统烘烤工艺的烟叶,从而提高了烟叶外观质量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烘烤工艺后,烟叶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比传统烘烤工艺的烟叶提高了2.0~3.0 分,且差异显著。

表3 两种不同烘烤工艺下上部烟叶外观质量评价的比较 (分)

2.3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般认为,优质烟叶的两糖差值应在3~5个百分点之间、氮碱比为1、糖碱比在6~10 范围内为宜。对不同烘烤工艺的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表4):优化烘烤工艺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有所提高,总氮含量相对降低,糖碱比、氮碱比均有所提高,两糖差相对减小。这说明优化烘烤工艺后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加趋于协调且均在优质烟叶的要求范围内。

表4 不同烘烤工艺下上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比较

2.4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

由表5 可知,优化烘烤工艺后,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有所增加,刺激性和杂气有所减少,口感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烟叶的感官评吸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优化烘烤工艺后,烟叶感官质量评吸综合得分比传统烘烤工艺的烟叶高0.9~3.2 分,除B1F 外,其他等级烟叶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5 不同烘烤工艺下上部烟叶感官评吸的比较 (分)

3 结论与讨论

优化上部烟叶烘烤工艺,即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将烘烤时间分别延长11 h 和4 h 后,挂灰烟叶和青筋烟叶分别下降9.2 和3.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3.2个百分点;同时,显著地改善了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使其内在化学成分更趋协调,感官评吸质量有所提高。

刘兰芬[5]、谢鹏飞[6]、周辉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烘烤时间,能改善烟叶外观质量,特别是上部烟叶在叶片结构、身份方面表现更加明显;能提高烤后烟叶上中等烟比例,降低青筋烟比例。张瑞娜等[8]的研究表明,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提高上部欠熟烟叶的内在品质。邓小华等[9]的研究表明,适当延长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时间,能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可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可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江厚龙等[10]、宋晓华等[11]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变黄期和定色期均延长12 h 能使烟叶充分变黄,平衡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明显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和香气质量,同时还可提高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

该研究中,优化后的烘烤工艺在变黄后期延长了11 h,在保证烟叶充分变黄的同时并排出一定的水分,减少定色期的排湿压力,为后续的定色奠定了基础;定色后期时间的延长,以及在52℃烘烤阶段确保全炉烟叶叶片干燥后再升温进入干筋期,有利于烟叶定色。由于变黄期和定色期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转化及平衡,从而提高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改善烟叶评吸质量。

[1]梁 斌,蔚应俊,周应兵.烤烟上部叶滞销的原因及农业生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85-286.

[2]纪成灿,王胜雷,许锡祥.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和降低上部叶比例的农业措施[J].中国烟草科学,2001,22(4):19-22.

[3]唐经祥,何厚民,江理论.关键农业技术措施对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A].陈江华.中国烟叶学术论文集[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7-109.

[4]肖协忠.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5]刘兰芬.延迟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25(6):580-582.

[6]谢鹏飞.不同采收方式和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7]周 辉,谢鹏飞,李 帆,等.不同烘烤工艺对G80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43-44.

[8]张瑞娜,宋文峰,刘国顺,等.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6):624-629.

[9]邓小华,周清明,曾 中,等.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2,26(5):491-495.

[10]江厚龙,刘国顺,周 辉,等.变黄时间和定色时间对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2,(12):33-38.

[11]宋晓华,刘国顺,付劭怡,等.烘烤过程中拉长变黄和定色时间对烤烟中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2):249-252.

猜你喜欢

外观烤烟烟叶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一)
方外观遗迹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