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新品种浙薯75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

2015-10-09刘伟明吴列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总重量结薯薯块

刘伟明,吴列洪

(1.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黄岩 318020;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1)

在江浙地区,甘薯的早收栽培一般是指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扦插,9月上旬收获。甘薯生长期大多在80~90 d 之间,一般不超过100 d。扦插较早的70 d左右即可收获。在品种选择上,主要是选择结薯早,结薯数相对较多,前期薯块膨大速度快,商品性好,鲜食品质佳的品种。在栽培方面,相比常规栽培,浙薯75早收栽培的扦插密度更密,且施肥时间适当前移。浙薯75 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浙薯3481×浙薯27-5 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认定编号:浙认薯2008001)。为进一步明确甘薯新品种浙薯75 早收栽培的生长动态,2009~2010年开展早收栽培下浙薯75 的特征特性田间小区试验,并在2011~2014年连续进行田间定点观察验证。旨在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小区试验和定点观察验证于2009~2014年在浙江临海进行,继2009年浙薯75 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田间试验[1]后,2010年重复试验一次。试验地肥力水平中等。试验设分期掘薯观察区,其面积为34 m2,基肥硫酸钾、过磷酸钙的用量均为20 kg/667 m2。浙薯75扦插期为6月10日,扦插密度3 300 株/667m2。扦插后滴灌尿素4 kg/667 m2,扦插后30 d 施尿素14 kg/667 m2,60 d 再施6 kg/667m2,尿素总用量为24 kg/667 m2。试验于扦插后第50 天开始挖薯考查浙薯75 生长动态,此后每隔10 d 在分期在掘薯观察区随机取样5 株进行考查。

2011~2014年,田间定点观察验证浙薯75 早收栽培的性状表现并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薯75 的物候期观察

对浙薯75 物候期观察结果(表1)表明,2010年,6月10日扦插,还苗期是6月10日~6月24日,分枝期是6月24日~7月3日,封垄期是7月3日~7月11日;2009年,5月30日扦插,还苗期是5月30日~6月9日,分枝期是6月9日~6月19日,封垄期是6月19日~6月27日。与2009年相比,2010年浙薯75 的物候期后延,这是由于扦插期推迟后,气温明显升高,晴天增多,雨水减少所致。

表1 2009~2010年浙薯75 物候期观察 (月-日)

2.2 浙薯75 的特征特性

2010年试验表明,浙薯75 在扦插后90 d 早收情况下,主蔓长达140 cm,基部分枝7.6个,与2009年试验同期考查相比,主蔓长度和基部分枝数有所下降,结合扦插后80 d 的考查结果可知,80~90 d 时的主蔓长度和基部分枝数已处于高值。扦插后50 d,浙薯75 单株结薯个数为12.6个,在此后的不同生长期的单株结薯个数分别为11.4、10.2、9.2 和8.6个(表2),可见,浙薯75 单株结薯数是比较多的,但扦插后70、90 d 的与上年同期考查结果相比,单株结薯个数有所下降。

由表2 可知,扦插后50 d 浙薯75 的单株薯重就达240 g,高于2009年同期值。2010年浙薯75 扦插后60、70、80 和90 d 的单株薯重分别为310、370、420 和490 g。根据扦插密度3 300 株/667m2测算,则扦插后60、70、80 和90 d,鲜薯理论产量分别达到1 023、1 221、1 386 和1 617 kg/667 m2,70 和90 d 的鲜薯理论产量与2009年同期考查数据相比,差异不明显。从试验结果也可看出,浙薯75 的T/R(茎叶重/薯块重)比值在扦插后各期考查的变幅在1.96~2.30 之间,与2009年50、70 和90 d 同期考查结果接近,可见,浙薯75 生长前期的T/R 值不高,在前期茎叶生长的同时,薯块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表2 2009~2010年浙薯75 生长动态及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2.3 浙薯75 的产量表现

按照单个薯块重量分档,比较扦插后70 d 和90 d考查的5 株甘薯薯块(表2),2010年70 d,5 株甘薯薯块个数有51个,重量1 850 g;2009年70 d,薯块个数有53个,重量1 950 g。如果按3个档次分级,2009年和2010年70 d,单个薯块重量均小于100 g。如果按照单个薯块重量大于400 g、200~400 g、50~200 g、小于50 g 分成4个等级,2010年70 d,50~200 g 和小于50 g 的薯块重量分别占总重量的比例是13.5%和86.5%,薯块个数分别占5.9%和94.1%;2009年70 d,50~200 g 和小于50 g 的薯块重量分别占薯块总重量的比例为7.7%和92.3%,薯块个数比例分别占3.8%和96.2%。可见,两年的试验结果差别不明显。

2010年90 d,5 株甘薯的薯块个数43个,重量为2 450 g;2009年90 d,5 株甘薯的薯块个数45个,重量为2 250 g。如果按3个档次进行分级,2010年90 d,没有大于250 g 的薯块,单个薯块重量在100~250 g的有5个,共重800 g,占总重量的32.7%,占薯块总数的11.6%,单个薯块重量小于100 g 的个数38个,共重1 650 g,占薯块总重量的67.3%,占薯块总数的88.4%;2009年90 d,没有大于250 g 的薯块,单个薯块重量在100~250 g 的有9个,共重1 250 g,约占总重量的55.6%,占薯块总数的20%,单个薯块重量小于100 g 的个数36个,共重1 000 g,约占薯块总重量的44.4%,占薯块总数的80%。如果按4个分级标准对单个薯块重量分级,2010年90 d,没有大于200 g的薯块,单个薯块重量在50~200 g 的有15个,重1 350 g,占薯块总重量的55.1%,占薯块总数的34.9%;而小于50 g 的薯块占薯块总重量的44.9%,薯块数占65.1%。而2009年90 d 考查结果是:按3个档次分级,单个薯块重量在100~250 g 之间的占薯块总重量的55.6%,占薯块总数的20.0%;单个薯块重小于100 g 的占薯块总重量的44.4%,占总薯块总数的80.0%;如果按4个档次进行分级,则单个薯块重量在50~200 g 之间的占薯块总重量的64.4%,占薯块总数的28.9%;而小于50 g 的薯块占总重量的35.6%,占薯块总数的71.1%。两年试验结果相差不显著。

表3 2009~2010年浙薯75 薯块产量及不同分档

2.4 田间定点观察验证结果

2011~2014年设立的田间验证表明,浙薯75 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与前两年的试验表现一致。4 a 的产量表现分别为1 347、1 512、1 430 和1 284 kg/667m2,平均产量为1 393.25 kg/667m2。尤其是在2014年甘薯生长前、中期,阴雨天气明显多于常年的情况下,浙薯75 还能取得较高的产量,说明其稳产性也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浙薯75 的单株结薯数较多,前期薯块膨大较快,早收商品薯率较高,与同样可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的心香和浙薯132 相比[2-5],其单株结薯数比浙薯132和心香多,还具有薯皮白色,鲜薯蒸煮食用口感较粉等特点。与2009年的试验结果相比,2010年浙薯75主蔓长度、基部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均有所下降,但从薯块膨大特性方面看,两年试验的相关数据相差不大。从浙薯75 的茎叶生长特性和薯块膨大特性看,两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 结薯较早,单株结薯数多,前期薯块膨大比较快,鲜薯蒸煮食用口感比较粉,食用品质较优,商品性好,适合加工和鲜食,可在生产上作搭配种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生产实际,浙薯75 可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的一个供选品种。

[1]刘伟明,吴列洪,朱新颖.甘薯品种浙薯75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J].中国种业,2012,(6):48-49.

[2]刘伟明,季志仙.甘薯心香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浙江农业科学,2012,(2):151-152.

[3]刘伟明,季志仙.早收栽培下心香甘薯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观察[J].长江蔬菜,2012(4):33-35

[4]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长江蔬菜,2012,(10):23-24.

[5]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28-4730.

猜你喜欢

总重量结薯薯块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疯狂的重量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地球村里谁最重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逻辑思维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