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年文化教育中的新媒体建设

2015-10-09曹海涛

成人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信息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7-0048-03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5.07.013

【收稿日期】2015-01-28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4年度“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编号为Z2014073

【作者简介】曹海涛(1969—),男,山东嘉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建设对老年文化教育的意义

新媒体具有传播覆盖面大、媒体融合度高、传播信息量丰富、传播方式立体性强、时空跨越性广、宣传持续性强的特点,与老年文化教育具有内容、形式、方式多方面的契合性。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于老年文化教育的作用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促进闲暇时间的利用、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文化弱势的改变。

1.度过闲暇时间的休闲教育

老年人离退休后,退出社会主流,与原单位或团体的人际关系网络逐渐疏远,生活封闭和远离交际决定了他们对于媒体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接受传统媒体的同时,接触与使用新媒体成为老年人获取信息与度过休闲时间的重要渠道。“由于闲暇时间充裕,老年人是每天接触传媒时间最长、对传媒业最为忠诚的群体。” [1]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城区老年人闲暇时间中,上网/学电脑的比例为2.9%,并在不断增加,逐渐成为老年文化教育中快速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2]可见,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已经逐渐深入老年人的闲暇活动之中,成为他们休闲生活中的休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2.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活教育

传媒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生活中的丝毫变化都逃不过媒体的灵敏嗅觉,“老龄化社会”也是这样,在老龄化社会生活中老年人要有责任地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可以做代际文化的传接者,传统文化教育知识经验的传授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和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减震器”,而这与新媒体的生活教育的社会功能高度契合。新媒体“是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形式。” [3]由于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在社会生活中老年人迫切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与外界沟通、进行精神交往、参与老年文化活动,实现家庭和谐、代际和谐,提高生活质量,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文化知识教育功能恰好满足了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活教育需要。

3.改变文化弱势的文化教育

由于老年文化心理的固定化(创新心理式微、保守心理强)、老年知识内容的陈旧化(知识系统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老年信息传播的逆向化(老年人需要向青少年学习,实现“文化反哺”)、老年文化资源的匮乏化(文化教育资源结构不合理、资源数量有限),老年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很多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身体衰弱与心理老化阻碍了他们进一步对知识信息的获取,使他们具有自我卑弃的心理意识。 [4]而针对老年的新媒体建设能够使老年群体及个体及时、广泛地获取各自所需的文化教育信息知识,学习当代科技文化知识,型塑和谐心理与人格,提升文化品位,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助于摆脱文化弱势处境,为社会继续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老年文化教育中新媒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足,媒体针对老年人文关怀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处于不被社会重视的弱势地位,老年群体往往成为被新媒体遗忘或忽略的角落,即使从覆盖面和受众面来说有所涉及,也经常是“悄无声息”,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缺乏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切的人文关注度。目前,全国老年网站不到20个, [5]这与占全国1/10的人口比例的老年群体对于文化教育的积极诉求和意愿极不相称。由于年龄与身体的原因,老年人经常被看做是需要照顾和保护的对象,被看成是少贡献、多索取的群体,是社会的累赘和包袱,这在新传媒中也有所体现,即过分强调老年的生理羸弱与文化弱势。“弱势”意味着老年新媒体不被关注和缺乏影响力、没有发行量或点击率,因此老年新媒体不为人所重视,在新媒体建设中经常被看做是可有可无的“鸡肋”,缺乏针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媒体关注,这是新媒体在老年文化教育系统建构中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定位不当,传播内容不能满足老年需求

老年媒体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这是媒体建设的铁律,而在老年新媒体内容的定位时,“表现在对老年人口的构成和文化需求的不了解”, [6]一方面对于老年新媒体教育内容的传播特征定位有偏差,老年新媒体传播内容呈现呆板、老气横秋的特征,缺乏“亲和力”、吸引力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对于老年新媒体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定位有偏差,新媒体的文化教育功能的生活性色彩淡薄、针对性欠缺;再者,对于老年新媒体教育内容的开发方向定位有偏差:大部分老年人所熟知习惯的传统媒体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内容开发较为完善与深入,而对于网络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内容与老年文化教育的紧密联系性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认识不足,目前的新媒体建设、开发滞后于我国老龄社会快速进程中的老年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推进。

3.受众不适,媒体与老年之间互动存在障碍

由于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年人在与新媒体接触、接受教育有时会出现种种困难,呈现新媒体老年受众不适、接受教育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新媒体建设中缺乏支持的环境障碍(社会环境中新媒体宣传造成的针对老年的年龄歧视)、知识获取的渠道障碍(老年文化教育信息来源渠道单一、覆盖面狭窄、文化程度较低导致获取知识困难、存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知沟”现象)、身体及心理的健康障碍(老年生理机能老化、心理状况消极,从而导致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功能退化、面对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反应能力减弱)、技术恐惧的操作障碍(老年难以掌握新媒体接触及获取新媒体教育信息的技巧、媒介素养较弱)、经济有限的物质障碍(部分老年人生活拮据、经济困难,对于拥有新媒体必需的工具力不从心)等因素,不能起到充实老年文化生活、提高素质的有效作用。

三、老年文化教育中新媒体建设的措施

1.准确定位受众需求,丰富文化教育内容

在新媒体的节目形态上可以做一些针对性传播,如针对低龄老年人在生动性、活泼性、娱乐性方面下功夫,对于高龄老年人应该适合其身心特点做到直观、通俗、易懂,完善教育功能;从教育水平看,可以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选择不同的题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设计不同的版式、版块,突出新媒体的适用性;从地域划分上看,在风俗人情、语言风格和报道方式上凸显浓郁的地方特点,强调新媒体的特色性;从个性需要上看,可以建设针对老年人不同需要的教育、服务、娱乐的节目,如开设戏曲、书画、时事等新媒体栏目,实现新媒体的分众性;从接受能力看,部分老年受众喜爱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教育内容,但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于电脑、3G/4G手机等新媒体的教育信息较感兴趣。因此,老年文化教育要提供新媒体的教育信息,同时促使、推动老年受众积极学习新媒体的操作技术,提升媒介素养,加强新媒体对于老年文化教育的同向推动作用,凸显相互促进性。

2.积极提倡传受互动,增强文化教育效果

传受互动是新媒体特殊的核心优势,也是提高传播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而且在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意识上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目标提供了可以信赖的路径。“大众传播媒介应当互相配合,努力突出宣传老龄化过程和老年人本身的积极方面”。 [7]从受众角度看,低龄老年人或身心健康、思维活跃的老年人,传授互动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讨论、网络留言、“客文化”(博客)、“微文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与其他受众积极交流,读新闻、查信息、交朋友,活跃文化互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也可以通过与新媒体的传授互动查询家政卫生服务信息,学习生活护理常识、获得自我养生知识等,能便利生活、消闲时光、愉悦身心。通过传受互动有利于实现新媒体传播和老年文化教育的“双赢”。

3.高度重视人文关怀,优化文化教育理念

从老年生理方面的人文关怀角度来说,新媒体的文本的字体要大一点、颜色与图像要容易辨认、背景要反衬清晰明显;从老年认知方面的人文关怀角度来说,新教育信息内容要简便易懂、专业知识术语尽量要少、问题说明要适合老年人认知特点。老年新媒体要千方百计地为老服务,尽可能传播老年人易懂的教育信息,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和“教育效益最大化”,老年人接受、处理、辨别新媒体中的海量教育信息比年轻人要慢,因此新媒体介绍文化教育信息要清楚,采取为老年人所熟悉,要用肯定的陈述方式,减少对于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过高要求,尽量采用一般叙事方式和小章节、短句子,简洁明了。总之,新媒体要贴近老年实际,照顾到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生活细节,凸显人文关怀。

4.努力推进三维协同,强化文化教育合力

对于老年文化教育能够提供多、新、实、优的休闲文化知识服务(休闲教育),做到贴近老年的生活实际信息服务(生活教育),改变老年自我弱化的文化心理,积极参与新媒体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学习(文化教育),新媒体建设要针对这三个老年文化教育维度加强媒介融合式研究,开发休闲性、生活性与文化性有机聚合的新媒体节目和信息资源,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传输、立体合成、时讯便捷的优势,提供集娱乐性质强、思想境界高、文化品位雅、生活气息浓、教育效果显著、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文化教育节目产品,“办好老年节目……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既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教育需求,同时通过新媒体建设“提高传播能力”,使新媒体良性发展,取得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以及与老年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老年人生活信息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订阅信息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