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医药说明书的规范性英译研究
2015-10-08郭东相
郭东相
【摘 要】本文集中探讨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问题,分析中成药说明书的文体语言特征,梳理当今中成药说明书翻译中的问题,重点分析中成药药品名和中成药说明书内中医术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的困难。旨在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中积极的进行多维度的适应和选择,进行创造性的翻译和阐释性改译,从而让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适应世界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推动中成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规范性英译;生态翻译理论
0 引言
随着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8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方想要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中成药的海外发展过程中,其说明书的翻译对于中成药的外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医药说明书的文体语言特征
中医药说明书属于科技语体的范畴,科技语体正式,规范,具有严肃性,体现在用词上,科技语体用词正式,语法规范。为了保持客观,科技语体客观,准确,多使用无主句结构,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其文风质朴,较少使用修辞手段。多使用动名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产品说明书已经成为科技语体中的一个大类,在科技语体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产品说明书的目的是为了简洁直接的告诉使用者产品的性质、特点、用途,以及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一些不良后果,所以产品说明书使用的句式简单,短小,多省去冠词,介词和无关紧要的形容词,副词连词等小品词,有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多使用简单句式,祈使句。用词方面,产品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很多。中医药说明书是关于中成药,草药制品,或者是饮食保健品的说明书,其中富含中医术语,中医治疗理念等中医文化知识,因而中医药说明书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书的特殊语言特征。
2 中医药说明书翻译的现状和问题
2.1 中医药说明书翻译的现状
随着国内相关从业人员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中成药外贸企业对于中成药外包装和说明书英译的重视,近几年来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北京的同仁堂药业,漳州的片仔癀药业,云南白药集团,其主打产品基本上都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而且翻译的完整性较高。但也有部分企业,如中新药业和佛慈药业,作为中成药外销企业的前十强,这两家药业却没有英文网站,其药品也没有任何的英文翻译。还有很多其他中成药外销企业其产品的英文翻译都出现欠缺,翻译错误,信息缺失,翻译犹如不译的状况。
在中医药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很多的学者都把精力投入到中医药术语的英译,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的标准研究上,对于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目前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人员,大部分只懂英文,其中医基础匮乏,在翻译时,容易过分依赖中成药术语英语翻译词典,结果容易要么以偏概全,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出来的译文没有可读性。国外潜在消费群体,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中医理论学习,他们对于中医的概念非常陌生,在一份可读性非常差的说明书面前,他们很有可能选择放弃。
2.2 中成药说明书翻译中的问题
2.2.1 中成药药品名称翻译的问题
当人们在选择购买一件药品的时候,首先进入选择范围的就是药品的名称,一个好的商标名称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在众多的商品中快速做出抉择,因而,药品名称的翻译对于中成药的出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中成药品特殊的命名方式以及文化内涵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导致中成药药品名称翻译中的各种问题。
1)音译泛滥
商家为了省去麻烦,直接把药品名全部或者部分用汉语拼音翻译出来,这种翻译方法在很多中成药商品名称翻译中体现。比如:
六味地黄丸就直接翻译为“Liuwei Dihuang Wan”;
生脉饮口服液被直接翻译为“Shengmaiyin Koufuye”;
感冒退热冲剂被翻译为“Ganmao Tuire Granules”;
逍遥丸被翻译为“Xiaoyao Pill”。
这种全部音译和部分音译的翻译方法,对于国外普通的大众消费者,一个完全用拼音翻译的药品名称对于他们来讲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音译对于中成药说明书中的品名翻译是行不通的徒劳之举。
2)药品名称翻译冗长
西方药品一般都有商标名,通用名和化学制剂名称,同时对于西方药品名称的翻译,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音译的方式,比如amoxicillin,翻译为阿莫西林,青霉素,译名很简洁。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中成药品品名的翻译采用字字对应的直接翻译,导致翻译版本的冗长,繁杂。比如:
六味地黄丸被翻译为“ Pill of Six Drugs Containing Rehmaniae Preaeparata”;
银翘解毒片被翻译为“Detoxicant Pills of Lonicera and Forhythis”;
香砂养胃丸被翻译为“Cyperus-Amomum Stomach-Nourishing Pills”。
诸如此类的翻译在目前中成药品名的翻译中比比皆是,这样的译文其实对于中医药方剂学的学术研究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从产品的销售来说是行不通的。
2.2.2 中成药说明书中功效语部分的翻译问题
中成药说明书的功效语是告知药品的药理功能和主治病症,是药品的核心关键信息,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部分,消费者最终是否决定要买这个商品,就取决于这部分功效语的翻译。目前,影响中成药销售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成药说明书中功效语的翻译,以下是功效语翻译经常出现的问题:
1)翻译冗长,繁杂
对于说明书来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较少的语言尽量表达出较多的信息量。然而,中成药说明书功效语富含中医药文化信息,很多译者选择直接向中医药英文词典求助。中医药英文词典的译文都是正式的中规中矩的译文,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中国中医药专家和国外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者,因而很多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偏重于解释性,其冗长的表述并不适合中成药说明书的语言特点。
比如消食补血口服液:
功能与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积,补血益气。
英文说明如下:
Action and indication: reinforcing spleen to promote digestion, promoting digestion and removing food stagnation, invigorating the blood and replenishing “Qi”.
原文功效语中的功能主治都是用四字结构表述的,对应的英文是对中文的直译,字字对应的翻译使得整个英文表述很长,信息繁杂导致核心思想不明确,而且出现了语义的重复。健脾和开胃的核心意思是一样的,同样,消食和化积也是一个意思。不用在译文中反复说明,弄巧成拙。
2)译文欠额翻译,不易理解
所谓欠额翻译,就是对于文化负载度较高的术语来说,其翻译的版本没有达到一定的沟通效果,在文化信息的处理上,没有完全解释其内涵,以至于目标与读者难以理解,造成虽译又不译的状态。中成药说明书功效语的翻译中欠额翻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功效语中富含中医文化内涵,中医特色表达,这些文化和内涵不是简单的语言就可以解释清楚,因而译者在翻译中有采用了不予处理或是简处理的方式。没有考虑西方大众消费者的中医水平和语言水平,造成翻译不足。
2.2.3 中成药说明书的格式规范问题
除了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问题,其格式规范的问题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对于药品说明书的撰写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萧惠来公布了欧洲药品局从2013年九月实施的新版的药品说明书模板,在这个模板中,对于药品的描述,功效,用法用量,药理毒性,药代动力学,临床安全性资料,放射情况,可能的副作用,过敏反应,如何贮藏,药物搭配方面都有及其严格的规定。(萧惠2014,156)西方消费者对于药品安全性的考虑完全超过了药品的功效,然而在当前很多中成药品的英文说明书中最基本的用法用量都没有,更不用说其临床安全性资料,药品的副作用,可能的副作用等。鉴于中成药当前在西方的尴尬地位和国人对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国内的监管部门,药品生产和外销企业都需要下大力气去进一步规范,完善说明书的各项细则。
3 生态翻译理论下的中成药说明书的规范性英译
3.1 生态翻译学理论下译者的适应性选择
胡庚申借用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使用“适者生存”理论研究翻译理论。胡庚申提出生态翻译学,研究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归纳了翻译过程的标准和原则。按照他的理论,翻译是译者主动适应当前社会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要产出最好的译文,翻译者就要尽可能的“多维度的适应”,即尽可能的去迎合来自于不同群体提出的要求,这里面包含了对于翻译质量和翻译时间要求的适应,同时,译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要在文字选择,意义取舍,文本的文化适应性,可读性等方面进行多重的选择。整个过程,就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按照胡庚申的解释,这一原则“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3.2 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
3.2.1 生态翻译理论下中成药药品名的翻译
欧阳利锋教授对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翻译,尤其对于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深有见地,他对于中医药药品名的翻译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正如他指出的那样,“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中药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为商品推出一个新颖独特,清晰响亮的国际商标名”(欧阳利锋,2011,23)欧阳教授认为,一个好的中成药商品名,具备“见词名义”,“朗朗上口”的特征。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西方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文化习俗背景,审美情趣,不能生搬硬套的遵循以往的翻译惯例,不能过分忠实于原文,要跳出原文的字面,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翻译。这也是翻译生态理论的核心理念,。生态翻译学给了译者更多的自由,让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翻译出满意度最高的译文。
3.2.2 生态翻译理论下中成药功效语的翻译
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进行“选择性适应”,可以在“语言”、“文化”、“交际”层面上,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从而使者最终的译文可以在众多译文中胜出,我们可以使用生态翻译理论,在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中,给译者一个较大的空间,让其在这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中自由发挥,跳出原文字面的简单对等,翻译出术语真是的内涵,最终产出能够跨越中西医文化差异,让西方消费者容易理解并喜欢的译文。
4 结语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成药的海外发展,向海外推广中国的中医文化,中国企业不但要进一步提高和明确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还要全面的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工作。没有好的翻译,即使拥有很好的疗效,中医药可能也会被否定和放弃。用生态学翻译原理指导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实践,可以使得译文在海外市场中适应海外环境,并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2006(4):50-54.
[2]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2011(4):7-9.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4]欧阳利锋,李娜.浅谈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4):21-27.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