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适应“政府—市场”运行机制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重点探讨

2015-10-08戚路辉郭晓莹石艳

科技视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应用型规划

戚路辉 郭晓莹 石艳

【摘 要】随着我国城乡规划从粗放式增量规划向精细化存量规划转变,城乡规划面临如何协调与利用在城乡建设中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管理与以经济为主的市场力量,城乡规划教育也必然从原有的工学教育为主,不得不面临社会学、经济学等问题,作者基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提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目标,突出城乡规划专业特色,面向未来,建立“官产学研”互动机制、完善培养内容与方式、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改革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地方高校;“政府—市场”运行机制;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增加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10-20%之间。土地出让、增值与使用相关税费占全国财政约35%,占各地方政府财政50%以上[1],更由于其带动上下游60多个行业,房地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成为主导城市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国政府如规划局、建设局等管理部门更是制订了“规划—管理”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规划手段,“一书两证”为管理方法,是政府对市场的主要控制手段。这两股力量成为我国影响城乡开发建设的主要力量。近年物权法的公布、房地产税试点、政府税收体制改革,各地政府“大部制”改革、地方市镇两级垂直规划管理权限调整等一系列改革表明,服务型政府转型正在逐步开展[2],城乡规划专业面临从增量规划的新城建设为主,向存量规划的开发管理为主的专业需求转变,如何适应“政府—市场”两个主要运行机制控制下的城乡空间发展设计与管理,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必须面临的改革重点。

1 就业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与市场开发部门对城乡规划人才需求激增,现有培养机制主要是为城乡规划设计部门培养人才,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以增量用地开发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阶段,较好的适应了以新城建设为主的时代需求。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2012年广东省率先以三旧改造为核心,发起存量土地的改造,这表明之前城市化摊大饼式粗放型经营扩张模式已经无法延续,必须走向高效整合式开发。然而近三年广东省实际改造经验表明:一方面,由于制度建设、市场开发等相应课程教育的缺失,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存量规划中涉及的大量社会关系、经济开发等的规划设计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各地规划管理部门也缺乏相应的规划管理人才,甚至出现农业等其他专业人才担当,规范管理难以保证,更难适应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变,造成城市建设管理缺位;房地产市场开发部门由于缺乏规划人才,局限于单一地块发展,难以从城市长远建设角度出发,最终使得城市整体效益受到损害。而美国根据美国规划协会(APA)的调查报告表明,城市规划(含区域规划)约66%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机构工作,可见随着城市化走向缓慢增长,管理类职位将成为主要就业趋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高校,更应立足地方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城市管理人才与市场开发人才,促进不同高校间城乡规划专业差异化发展,形成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

2 国外教学经验

目前,政府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问题,城乡规划专业应逐步拓展专业领域,承担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然而现有国内该学科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规划设计、管理、市场开发等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这一问题已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而在国外院校,规划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经验,如美国城乡规划专业排名前十的南加州大学将政策、公共管理和城乡规划、房地产设置在同一个城乡规划大学科内,促进了城乡规划与公共管理以及市场开发的相关学科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从理念到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积累;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房地产设置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类似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内非常少见。地方院校有必要加快创新与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服务地方需求与发展。

3 教学改革重点

3.1 明确目标

地方院校应以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为导向,通过教育与运用、开发与管理的双向互动,创新课程培养目标,丰富课程培养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使城市规划学科符合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求,形成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多地培养“多维度、多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区别于研究型高校不同的教育特色。

(1)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方向

我国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深化体制改革方向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权力制约监督、民主法治进步、以及公开透明化建设。这都将导致我国对城镇土地建设的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变革,城乡规划专业必须紧跟时代脉搏,符合社会需求。

(2)突出城乡规划的专业特色

城乡规划学科服务政府公共管理与市场开发需求的特色鲜明,既具有工科的技术特色,又具有管理与经济学科特色。因此,本次教学改革主要突出专业特色,在工科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城乡规划专业政策性、公共性、经济性等特色教学,在培养方向进行适度拓展,建设“多维度、多层次”应用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输送更为实用的人才。

3.2 改革重点问题

适应“政府—市场”运行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重点主要应该围绕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方向,突出解决面临的以体现“公平”为核心的政府对土地利用与开发的监管,以及加强以“效率”为核心的市场对土地资源的调节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关系,注重两者在教学上的基础教育与特色培养。

(1)建立“官产学研”互动机制

官产学研理论主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应用型开发为主的日本,在政府扶持下结合大学研究、企业生产,使得计算机行业起死回生并迅速发展,在十年时间内超越美国的工业奇迹。从而引发了在国家引领下企业、大学共同对共性技术、应用型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的研究。结合城乡规划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色——主要以服务政府为主,协调政府、市场与公众利益为主要内容,强调“公共管理—市场开发—规划设计”在官产学研上的统一性。建立“官产学研”互动机制,突出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建立稳定的政府—企业实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互动机制,鼓励学生走出课室了解今后工作的内容与要求,进而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并相应地让老师更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促进教学向实际需求转变,增强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竞争力。

(2)完善培养内容与方式

在师资匮乏、学生课时量多的双重压力下,探索跨学科综合培养,结合其他院系如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增设相关特色教学内容,通过共享教师人才及网络教学内容,联合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为未来跨学科的政府管理与企业市场地产开发竞争培养相适应的人才;改革现有教学的学习评价方式,分别对知识性教学、应用性教学、研究性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变基础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将原有单一化“教学—考核”方式,转变为“考核—教学—实习—再考核”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将原有课堂教育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探索式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教学培养内容与学生培养方式,借助网络教学传授基础知识,以动画、播客等形式活跃知识教育。

(3)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结合我国深化体制改革方向,通过引用、借鉴国外优秀人才培养经验,建立适合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体系的公共管理与市场开发的城市规划应用型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框架与教育内容,形成地方院校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高年级结合校外政府、企业实习基地,进行传授式教育,让学生在实干中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建立优良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的品性。

3.3 尾声

在教学改革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面临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教学内容,由需要学习其他新增知识点,带来学时过多,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由于城乡规划涉及社会、经济、工程等知识,在教学上孰重孰轻需要平衡的问题;以及学生不同的兴趣导致如何按学生特色进行教学培养等问题,都需要在教学改革中探索,而没有现成答案。但是面对今后城乡规划职业的变化,改革步伐是无法停滞的,只有不断探索前进,才能为我国城乡建设积累知识、储蓄人才,为今后我国城市化建设开拓新道路。

【参考文献】

[1]2014年财政收支情况[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tongjishuju/201501/t20150130_1186487.html,2015-1-30/2015-3-8

[2]戚路辉,张震宇.服务型政府下的城乡规划管理市场化改革[J].规划师,2015(04):22-26.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应用型规划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城乡规划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