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虎”难隐,才见清秀森林
2015-10-08蹇庐氏
蹇庐氏
画皮终于揭开。郭有明原来也是个大贪官:个人直接或通过妻、子、弟和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财物折合人民币2380.8331万元。
不过,在此之前,他可真不像个贪官更别说大贪官了。因为他“务实,低调”,在他“起家”的宜昌,不少当地人对他的“评价颇为正面”,觉得他是一名“干事”的书记。
务实、低调,再加干事,这样的官员,老百姓自然欢迎。直到有一天,官员“铛”的一声,“进去”了。
这种人,或可称之为“隐虎”。与那些早就被传得沸沸扬扬,或者被经年累月地举报的贪官,“大异其趣”。
然而,本质则一。
而且,郭有明这样的“隐虎”,因其伪装得妙、伪装得深,更具欺骗性。
这样的贪官,所带给老百姓的“惊愕”,实在比那些张扬的、张狂的官员更厉害。在宜昌便就有不少人发问“他到底因为什么事出问题”,感叹“没想到他会出事”。进而,这样的“惊愕”,带给老百姓心理的冲击,也就更厉害。
这种冲击,最主要的,就是老百姓会觉得茫然,甚至会产生“这样务实、低调、干事的官员居然也是贪官,那天底下还有什么清官”的疑问,从而很容易导致出现“只见树木(烂树),不见森林”的“视角偏差”,进而动摇对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信任。
如是,像郭有明们那种“隐虎”,对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来说,实在是“作孽”甚深;对党的事业来说,则是祸害巨大。
好在巡视组的“火眼金睛”,让郭有明“隐虎显形”。这也可见,巡视监督,确实犹如出鞘利剑,能无情地揭开老虎的画皮。
然而,还是要说,虽然“隐虎”的画皮终究会被揭开,但是,“隐虎”能够“跃然于江湖”相当长的时间,还长时间“务实、低调”地不干净地“干事”,其所作之孽及其带来的祸害,却如猛虎闯进家舍。
所以,关键在于,必须建立健全严密、完善的事前事中的监督机制——巡视虽然利剑锋芒毕露,毕竟还属于事后的监督——从而让那些 “隐虎”无从伪装,至少是无法长时间地伪装。
这样,“铛”的一声的“冲击”,也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是,再没有“铛”的“冲击”:“隐虎”难隐,直至“贪虎”灭绝。
从而,老百姓眼望到的,便是清秀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