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个性和共性的特点
2015-10-08史旭东梁丽娜
史旭东++梁丽娜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青少年运动训练作为高水平训练的重要准备阶段,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青少年训练阶段的个性和共性特点进行研究,并将青少年训练的个性与共性特点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青少年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 青少年 训练 个性 共性 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成长时期。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变强,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行为或者对某行为的内在倾向性。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接受、理解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随着生理、智力的发展,青少年对待客观世界时,会下意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对待体育训练也不例外。正确认识青少年训练的个性与共性特点对于指导青少年训练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所谓的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1]。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2]”。青少年时期是个性的形成期,运动训练会对青少年的个性形成产生影响,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
一、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个性特点
(一)自我意识方面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之一。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出现一些成人的特征,这种突然的变化让青少年的思维从嬉戏的客观世界中转变到主观世界中,使思想意识进入自我。这导致青少年个性上的偏执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还会感到别人总是用尖酸刻薄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对于这段时期青少年的训练,教练员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尺寸和指导的方式。
(二)情绪方面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情绪上趋于两极化,可变与固执并存,狂暴与平静交错,内向与外向兼有。
(三)技术学习方面
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训练具有一些与其他时期不同的表现。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灵活性高,可塑造性大,能快速掌握运动技术,但其稳定性较差,如果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就容易消退。特别是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或练习条件改变时,已掌握的技术会出现变形,破坏协调性。因此,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基本技术、基本功的训练,使其达到基本技术熟练,基本功扎实的状态。
二、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共性特点
共性是指一般、普遍、概括的性质或状态。青少年训练的共性特点是指青少年训练中普遍存在的特征,当前我国各个项目的青少年训练中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早期专项化
我国教练员制订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完成比赛任务和循序渐进的提高专项成绩。应当看到当前在青少年阶段的训练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会造成教练员训练急功近利。在青少年早期的运动训练中应全面发展青少年的各项素质,早期专项化训练,会将青少年引向畸形发展的道路。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教练员会违背运动员专项成绩和年龄增长间的规律,在运动员年龄较小、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时就进行负荷较大的专项练习,达到“拔苗助长”快速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身体发育的敏感期
正如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一样,青少年时期是各项身体素质开发的在最佳时期。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存在阶段性。自然生长阶段可以分为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又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生长阶段。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快速增长这段时期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合理的锻炼,再到成年后,相应的身体素质很难再得到显著的增长。因此,青少年的训练要抓住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使不同的身体素质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对文化知识学习的不重视
青少年运动运员,尤其是少体校的运动员,在进入体育运动学校后,在大环境或者是教练的工作中心指引下,自然的放松了个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认为训练好,出成绩就可以是高枕无忧。青少年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任何的一方面都不应该被忽视。学习文化知识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个人素质养成有很大促进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内涵,有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学习文化知识可以丰富青少年的阅历,使其在后期的训练中更加快速的理解教练的意图。学习文化知识也有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唯独丰富的知识可以助人在社会中立足。教练员应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督促青少年运动员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运动训练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训练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在训练过程中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重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王志广,罗红军,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J].运动.2011.08(22):113-114.
[3] 王保成.青少年力量训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