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拉拉仗义执言

2015-10-07侯爱兵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洗脑拉拉塔利班

侯爱兵

“这不仅是一块用来保存的金属或奖牌,也不是我使命的终结点,而是开始。在巴基斯坦,我有两个选择:一是什么也不说,等待被杀;二是仗义执言,然后被杀。我选择了第二个。”

2014年10月10日,巴基斯坦17岁女学生马拉拉在得知自己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后如是说,尽管马拉拉年龄很小,但已经为女孩的受教育权奋斗多年,并因此惨遭塔利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她不惧危险、仗义执言的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大难不死的马拉拉,如今正在英国伯明翰一所女子高中快乐地读书。英国《卫报》记者采访时问她:“联合国将每年的7月12日,也就是你的生日定为‘马拉拉日,你已经成了世界名人,你怎么看待你的名气?”马拉拉说:“我很向往我从小生活的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尽管能在英国自由地上学,但斯瓦特地区高山环绕,河流清澈,草甸碧绿,风景秀美,宛如天堂。我在那里上了10年学,大家都认识我,马拉拉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女孩。但在这里,我是个名人,但我并不认为那就等同于我本人。现在,人们一听到马拉拉这个名字就立刻联想到‘那个被塔利班枪击的女孩。原来的马拉拉已经不在这里,去了别的地方,我无法找到她。我甚至已经开始忘记我是不是真的被枪击过。哪怕是曾经在斯瓦特的生活,都开始变得像我曾经看过的电影,或者只是书上记载的一段历史。一切都变了。”

马拉拉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敬仰,但仍被塔利班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塔利班誓言要再次对马拉拉发动袭击。记者问马拉拉:“你对那些武装分子的袭击和不断威胁有何感想?”马拉拉说:“极端分子袭击马拉拉恰好证明了他们最害怕什么——一个拿着书的女孩。我认为他们可能后悔袭击了马拉拉。塔利班试图让一个巴基斯坦女孩沉默,却放大了她的声音。现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她对教育的呼声了。塔利班觉得子弹可以吓倒任何人,可以使我闭嘴,但他们没有达到目的。相反带来的是成千上万的谴责之声,唤醒了更多人的力量、能量和勇气。我们将为了平等和教育继续我们的步伐。如果要达到我们的目标,就必须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我们拿起书和笔,它们是最有力的武器。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

枪击事件发生后,马拉拉曾收到塔利班组织发来的“致歉信”,信中不仅“深表遗憾”,还恳请其重回巴基斯坦。当然这是他们佯装利诱的欺诈。记者问马拉拉:“如果那名枪击你的人站在你面前,你会怎样处置他?”马拉拉说:“我毫不怨恨那名枪手。那人很年轻,大概20岁出头。他在袭击我时,手是颤抖的。也许他并不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他只是被人洗了脑。有很多人被洗脑,所以才会有杀人和自杀式袭击这些事。换作是我,我就无法想象去伤害别人。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哪怕只是用针,我也不会伤害他一下。我信仰和平,要跟每一个人和平共处,要爱每一个人。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讲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和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非暴力的抗争以及爱和宽恕的力量。”

马拉拉,一个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仅仅因为她的勇敢,还有她的仗义执言。

马拉拉尽管惨遭迫害,死里逃生,但她的语气里却听不出任何仇恨的味道。她不仅能明辨和深刻认识到那名枪击她的男孩,是被极端组织所“洗脑利用”,对其“毫不怨恨”,不会“伤害”他,而且表露了自己良好的教养以及“爱好和平”“给人以爱和宽恕”的正确信仰的追求。她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令人肃然起敬。

(转自《做人与处世》)

猜你喜欢

洗脑拉拉塔利班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拉拉真棒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洗脑
短耳兔拉拉
洗脑与洗头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