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会:似我莫如无
2015-10-06刘婕
文/刘婕
周清会:似我莫如无
文/刘婕
在虚拟现实领域,有能力建立生态的公司可能成为最终的大玩家。但在现阶段,研发和技术还是重要的护城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每年有约1 500位EMBA学员在读,他们是中国商业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当代中国企业决策者群体的缩影。从2014年4月刊起,我们推出“中欧EMBA”专栏,呈现中欧EMBA学员的决策领导力。
从行动到风口的距离可能是十年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虚拟现实、3D概念在近两年被热捧,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些仿佛还有些距离,虚拟现实和3D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了吗?
周清会:3D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大红大紫。需要强调的是,3D技术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理解的那样,只是3D打印、3D电影这么简单,它是用数字化的虚拟场景来描述现实世界,从某种角度而言,人们可以将它视为另外一种互联网技术。而在此技术上,“3D+”将为许多产业带来更多的提升和带动,是能够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影随形的一种技术。
举例来说,在教育领域,3D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研究机构教学和试验,让没有机会在现场的学生体验虚拟现实场景;在国防领域,士兵对于各种战场的模拟演练也可以依靠这种技术;而在商业领域,无论是未来的汽车4S店还是房地产的售楼处,3D虚拟现实技术都可以大放异彩,更不用说在医疗、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了。
CBR:8年前你创业之时,虚拟现实在国内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为什么会想到在这个领域创业?
周清会:这与我的个性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一直很喜欢尝试新事物。从小我就很信奉一句话,叫“似我莫如无”,如果你跟别人一样,那实在没有意义。当时我们觉得虚拟现实是一个没有什么人做、但是未来前景广阔的行业,而那时对困难的预计也是少的。通过这次创业我发现,有时你的行动距离真正的风口是要等待一段时间的,而这段时间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
CBR:通常每家企业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标杆去学习和借鉴,而你觉得曼恒数字找不到任何一个标杆追随,只能走一条自己的路,何出此言?
周清会:在商学院里人们经常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是谁,你做什么?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而对于一家新兴行业的公司而言却有些难。在之前的六七年里,我们一直对别人说自己是一家虚拟现实企业,而我们最大的苦恼也在于,客户并不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为了让别人了解我们,我曾寻找国际上在这个领域比较著名的公司来对标和解释,但想要找到一家足够有代表性、规模足够大的虚拟现实企业却非常难。一个原因是行业处于早期,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业内真正可以让人仰视的公司。这时候,我认为我们要走的是一条独有的道路。
周清会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2007年创立公司,致力于三维图形设计、虚拟和仿真技术产品的研发、服务和推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 届EMBA上海班学员。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3D代表着未来。而我们就是围绕3D技术的核心来打造最底层、公共性的技术,由此衍生出了虚拟现实、3D打印和3D实感模拟游戏三个分支。
这个行业,不可能只玩商业模式
CBR:从最早代理国外产品到后来选择自主研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
周清会:这是一个很痛苦和纠结的过程,我在这件事上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2009年我参加了一个全球性的图形图像展,之后又去硅谷走访了很多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代理生意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大家讨论着自己的创新想法、新的互联网项目和产品研发项目,并没有人从事代理。这对我的触动非常之大,回到国内之后的一个月内我就做了决定,要打造自己的研发中心。现在看来,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它根本性地改变了我们的企业。如果依然从事代理,那我们没有任何核心业务和门槛,也就一文不值。
在曼恒数字,研发投入成本的比例一直很高,之前我们的研发投入达到50%,去年和今年都在40%左右。我们相信,这个行业很快将迎来更大的爆发,此时的研发更不可懈怠。
“我经常跟别人说,这个市场很大,但有时候我又会说这个市场很小。因为市场中有刚性需求的市场,也有一些潜在的需求是可以被教育和转化的。”
周清会说
CBR:要在一个新的行业开拓一个新的市场,你们曾经遇到怎样的困难?
周清会:我经常跟别人说,这个市场很大,但有时候我又会说这个市场很小。为什么?因为市场中有刚性需求的市场,也有一些潜在的需求是可以被教育和转化的。所以在早期,我很难告诉别人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只能通过业内公司的营销总和来体现。
而早期最困难的,应该是产品。虚拟现实作为一个领域,应该具备自己的特征,而那时一切都不明朗,因为并不清楚客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设计一个产品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我们先自己设计产品,再交给客户,告诉他们为什么需要它,之后就是不断地试错、改进,直到客户满意。
如今,我们早已意识到产品的标准化是商业模式成功的重要基础。非标准化、非产品化的业务意味着不可复制,也意味着你的技术没有办法积累和沉淀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是行业里产品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可以支撑自己的投资研发。而相对来说,无法产品化的公司,无法投入太多在研发上,因为它的精力和技术力量都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CBR:既然以研发和技术见长,那么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之间,你如何找到纽带?
周清会:商业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护城河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现在的O2O、P2P或者B2B的电子商务等等,都是如此。虚拟现实行业与互联网有着比较大的不同,那就是这是一个技术门槛要求很高的行业,而在互联网领域,大家都不太谈核心技术,而是谈商业模式。虚拟现实的技术门槛高在什么地方?它要解决的是人们与虚拟场景之间各种各样的交互,这其中除了硬件之外,还有手势识别、人脸识别等,均代表着人工智能很高水准的技术要求。因此,技术是虚拟现实商业模式护城河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只有你拥有了关键的技术,才能打造一种独有的商业模式,否则企业就会非常脆弱。对于曼恒数字来说,我们一定会借鉴传统的线下产品,将3D实感游戏与线上产品结合,产生一些新的模式。
培养面向消费市场的基因
CBR:针对个人消费者,虚拟现实技术的机会何在?
周清会:现在的我们正处于拐点,今年之前,我们基本都是2B的产品,而今年开始,我们会投入更多在2C的产品上。2C市场的产品是标准化、轻量化的,其市场是极为巨大的。为什么这么说?以前人们接触各种数字媒介,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文字,而3D虚拟作为第五种媒介,会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人类有一种本能的欲望,那就是到虚拟世界里去实现自我的行为与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幻作品,比如《盗梦空间》、《骇客帝国》等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也能够解释为何第一人称类游戏十分受追捧。而与此同时,现在的90后、00后们是从小看着动画片、读着科幻小说、玩着游戏长大的,虚拟现实消费的主要力量就来自他们。
CBR:既然2C的市场巨大,机会极多,又应该如何选择“为”和“不为”的细分领域?
周清会:当一个行业大门打开时,所有人都在想,我进去要干什么,要得到什么。就比如,一些人进到里面之后,觉得头盔、电视机、电器不错,就去做那些产品了,但殊不知这些都是累活。当然,也有很有价值、体量又大的业务,但一定是大公司要去争夺的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行业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找到目标客户群体,用合适的产品去定位市场。
一个行业发展的早期,整个业态一定是鱼龙混杂的,大家还在低水平地竞争,差异化程度不高。而未来,整个3D虚拟现实行业的生态会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有能力整合资源、建立自己生态的公司就会胜出。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最早是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平台,从平台到生态;而在我们的领域,也会有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态。然而现在,仍然是讨论技术和产品的时候。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这个行业的平台里可能包括支付,B2B或B2C的电商,物流体系,通信等周边一系列业务,从而帮助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在虚拟现实领域,头盔、游戏内容、头盔周边的交互设备等等会构成整个生态,你可以选择自己去做,也可以通过资本收购的方式,逐渐建立自己的生态。
CBR:在虚拟现实领域,2B和2C模式应该截然不同,如何在你们熟悉的2B领域转变为两种业务并行?
周清会:这是我经营这家企业的又一个跨栏,就是需要面对企业基因和目标客户群体的改变。2B转变为2C的过程中,我自己的理念首先要彻底地改变,因为两种业务的产品研发、销售、与用户对话的机制和服务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另外,2C的产品营销更为重要,而这是我们目前急需学习之处。
为此,我们需要更包容、更开放地引进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按照业务单元(Business Unit)的管理模式,减少2B和2C业务之间的交叉,减少思维转换的困难。这种管理模式会使成本略有上升,但是值得的。
在两三年前,我们还根本想不到去从事2C业务,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为了2B而生的,而市场的变化会驱使你将这部分完善。为了完成转变,我们就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并购投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与业内拥有资源却没有技术的伙伴合作。以儿童教育为例,我们可能缺少儿童教育产品的内容、营销和分发,那么也许我们就会并购一家从事儿童教育的传统企业,通过3D技术提升行业价值。再比如,将我们的技术对接到传统首饰生产加工企业,借助对方原材料生产加工的支撑体系,与我们的技术平台对接,帮助我们快速进入民用2C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