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5-09-30韩秀
韩秀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生涯规划是引导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进行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其宗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的主要时期,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培养高中生初步的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笔者自2010年进入衢州二中工作以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生涯规划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笔者一直在尝试着在心理课堂中渗透生涯辅导,并借助高中选修课的契机,与政治教研组合作开发了《高中生生涯规划》选修课程。以下是笔者对近几年实践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梳理与思考。
一、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背景
在传统的“总分匹配”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只求分数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并给个人的生涯发展带来诸多困扰。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高达40%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近65%的学生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院校和专业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同时缺乏对个人的兴趣、能力、特点的综合分析,导致盲目填报。这表明在高中阶段,不少学生迷失于学习之中,而没有对自己的生涯做出过规划。
2014年,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炉,给予了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赋予考生和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新高考“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7选3,有35种选择方案,怎么选?这意味着他们要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
我校曾在高中新生中开展过“生涯规划”调查。对于“你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吗?”“你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吗?”“对于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情况你了解吗?”等事关个人生涯选择的问题,学生们大多数答以“没有仔细考虑过”。此外,在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也碰到许多生涯规划的个案,诸如对自我了解不深入、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职业价值观偏颇、规划的行动能力不足等。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人生规划迫在眉睫,其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7选3”及专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兼顾了学生升学和职业发展两种需要,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对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有更清晰的目标,从而逐步发展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
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跨入高中的学生进入青年初期,他们的心理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鉴别能力和自主意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更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首先在自我意识方面,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开始考虑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他们强烈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有较强的自尊心;其次是在价值观方面,高中生价值观的确立与其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相联系,他们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但是他们的价值观缺乏稳定性,容易发生改变;再次是在自治需求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自由。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我们的生涯辅导既能提供给他们相应的指引,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探索、学会规划、学会自我发展。
(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目标
生涯规划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形式来实施生涯辅导活动,以促进学生生涯发展和生涯成熟。具体包括自我发展目标、生涯探索目标和生涯管理目标三个部分。
自我发展目标旨在通过自我探索、他人评估以及科学的生涯测试量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兴趣、需要、价值观和态度,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探索个人可发展的领域,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引导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生涯探索目标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与高中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涯环境,培养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对多种类型职业的认识力和判断力,形成对生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如查阅图书馆资料、搜索互联网、访问等搜寻各种生涯资讯及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远大而脚踏实地的志向。
生涯管理目标旨在辅导学生学会管理当下的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设计和思考如何升学、就业和实现人生发展目标,作出科学的生涯决策。
(三)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针对三个具体目标,我校的生涯规划课程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概述部分,让高中生了解生涯规划是什么,生涯规划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涯规划与高中学习的关系等;并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理念与想法,启迪学生对于生涯规划的思考。第二章为自我认知与探索部分,强调认识自己,通过生涯测试、自我分析、他人评估等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这是生涯规划的起点。第三章为职业探索与生涯探微,介绍高中生通往梦想的路径中遇到的各个路标如选考科目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等,帮助高中生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体验职业。第四章为生涯能力拓展,包含生涯发展中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梦想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第五章为生涯决策,指导高中生为自己制定初步的生涯规划方案。
三、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系统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自2011年起,借助浙江省实施新课改的契机,我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在高一年级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每周一节,学生走班上课。课程分为“自我认知与探索”、“生涯环境探索”、“生涯能力拓展”和“生涯决策”四大模块,通过对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了解自我,并了解与高中息息相关的生涯信息以及社会职业等信息,从而对未来发展途径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选择,探索和思考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径。
2012 年7月,心理健康教研组三位教师和政治教研组四位教师利用暑假时间,拍摄完成了《高中生生涯规划》录像课。9月,该录像课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综合实践类”精品选修课程,并上传至“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供全省高中生在线学习。这说明该课程已具备了一定的成熟度。
目前,作为一项创新课程,生涯辅导课程开始逐步走向规范,我校各年级学生陆续接受了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该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明确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匹配的生涯发展方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体验式的课程模式
生涯规划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过程,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以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分享。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创新课程,授课教师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都发挥各自所长,创新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多样。
1.课堂讲授。讲授细致丰富的知识性、常识性的内容,比如与高中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涯信息,包括选考、自主招生、高考志愿填报、出国留学、大学院校与专业等相关的升学资讯,并通过生涯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起学生共鸣。
2.体验分享。生涯规划课程不乏趣味性的生涯体验活动,包括“兴趣岛”职业测评活动、“生涯幻游”、“头脑风暴”、“理想漫游”、“气质类型测试”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以类似表演的方式,参与职业身份的角色互换。
课程教学片段:游戏中体验真实人生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一片鸟语花香之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坐在一片草坪上,靠在一棵大树上慢慢地睡着了……现在是2023年的3月14日,你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熟了很多,看看钟表上现在是几点钟,你准备出门上班;你现在在哪个城市;你从事什么职业;你上班的目的地在哪里;对这种生活状态还满意吗;你希望明天会怎么样……”
“十年之后,你在哪里上班,现在正在做什么?”这是生涯辅导教师在第一节生涯规划课上通过自我“生涯幻游”体验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他们对生涯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演讲讨论。通过开展各种演讲与研讨活动,集思广益,让学生沟通想法,促进学生对职业、角色和生涯的认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多样化的生涯实践活动
高中生长期生活在学校中,对职业生活缺乏真实的体验,容易导致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失真,职业理想失实,职业生涯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学校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生涯设计的动态性理解。
1.学校社团活动。将整个校园开放为职场体验平台,在校园内提供各种勤工俭学岗位和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如绿色小记者、校报编辑、广播站播音员、图书管理员等进行体验。
2.二中大讲堂。利用衢州二中丰富的校友资源,经常邀请国内、省内知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CEO等各个行业的校友为学生讲座。使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加深对相关职业及前沿资讯的了解。
3.课外实践活动。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包括职业理想体验、志愿者义工服务等。通过课外实践,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调查了解相关行业知识,直观、有效地了解部分职业,在体验式学习、创意式思考中逐步培养生涯规划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期望,并在开学初举行成果分享报告会,促成相互交流与分享。
(四)编写生涯规划校本教材
2013年,根据学生生涯规划的认知特点和生涯辅导实践,我校编写并出版了生涯规划课程教材《高中生生涯规划》,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效
(一)认知生涯发展方向,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来,学生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在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自我概念;很多学生利用每年的寒暑假走出中学校园,参观、走访心中理想的大学,调查了解这些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也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访问机关单位、企业或拜访亲友,了解不同工作环境或工作角色的特性,进一步确立理想,寻求个人发展的最优道路。
我校学生孙逸彬说,在没上生涯规划课之前,他一直想当一名法医,但是经过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的测评,他发现自己更适合当牙科医生或者骨科医生。孙逸彬说,测评的结果还挺准的,课程的设置也很有意义,他在课后找了一些相关的书籍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更多学生则是通过提前思考未来职业选择,将眼下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涯理想挂钩,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以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升学和报答父母,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名校、读热门专业,实现父母和教师的愿望,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点了解不够,对未来所学专业及职业特点不清楚。也就是说,维持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外在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一旦高考的外在压力去除了,也就随之失去了学习欲望,感到茫然无措,没有目标感。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不利。
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将升学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晰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科学填报志愿,少走弯路,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五、高中生涯辅导的展望与思考
(一)建立健全的生涯指导组织机构
生涯辅导不应拘泥于课程形式,也不应仅由生涯辅导教师独自承担。学校应建立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组织机制。
第一层次:学校生涯指导中心,由校级领导直接统筹规划学校的生涯指导工作,定期召开全校生涯指导工作会议,听取各层次工作汇报,及时诊断生涯辅导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层次:生涯辅导教研组、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生涯社团,生涯辅导教研组负责开发、设计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生涯个别咨询与辅导,生涯社团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生涯社团活动;
第三层次:各班班主任及专兼职生涯教师、生涯社团学生委员。各个层级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作推进生涯辅导方案的实施,顺利开展各项高中生涯辅导活动。
(二)丰富生涯辅导的载体,加强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认知与实践
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本质是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不断思考和明晰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所以生涯辅导工作应将学生真正作为主体,而不是简单灌输生涯规划知识的客体,因此,除了生涯规划课程之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生涯规划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世界、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合理的职业期望,为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因此,学校层面应逐步拓宽学生的生涯模拟,丰富生涯规划教育的载体,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外、还可以组织职业倾向测试、介绍大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情景剧大赛、开展“职业见习日”等活动,让学生对职业和社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发展选择与未来规划。
(三)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性
目前我校的生涯辅导教师主要由心理和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师担任,而班主任对学生生涯辅导的介入并不多。事实上,班主任作为对学生生涯辅导的主力,需加强系统性的生涯技术培训,并真正成为班级学生生涯规划的导师。
生涯辅导不是几节课能完成的,也不仅仅是高一的工作,应当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综合性工作,因而需要与成长导师紧密结合,对每个鲜活的个体给予细心帮助。班主任恰恰就是班级学生生涯发展的成长导师,应积极在班级开展生涯辅导活动,协助学校生涯指导部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此外,班主任应该学习、掌握相关的生涯辅导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把生涯辅导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班主任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可对已毕业学生的生涯发展做跟踪调查,并挑选出比较典型、具有借鉴意义的个案,以鲜活的案例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生涯规划的信息和指导。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生涯规划的档案袋,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帮助学生逐步从模糊到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四)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促进多方沟通与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个性、兴趣、特长的人。父母对社会职业有着直接的体会和感悟,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讨论和探索生涯选择的支持性的环境,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父母更多地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或专业)的发展关注明显不够。因此,高中生的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孩子的现状与其未来的职业生涯相联系。主动与孩子分析自己从事或者自己了解的职业相关情况;引导孩子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查询相关信息;鼓励孩子通过有效的方式,自己亲自去实践、体验。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职业世界,进行自我探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孩子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上尽可能地减少盲目性,提高目的性,增强方向感。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涉及到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有协调好这些因素,整合好各种资源,才能取得实效。学校应重视与学生家庭的协调,赢得家长对生涯辅导的支持,定期举行家长培训,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在孩子生涯规划上的示范作用,指导孩子的生涯规划。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地谋求社会上的支持与合作,为高中生参观学习、实践体验争取更多的机会。真正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基础的生涯辅导模式,并有效促进三者的联系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第二中学,衢州,324000)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