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羊养殖在皖南山区的适应性分析

2015-09-30周厚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湖羊适应性养殖

周厚健

摘 要:该文对湖羊在皖南山区养殖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羊有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在皖南山区饲养适应性强,各项生理指标性能比较稳定,能很好的发挥优秀的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皖南山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牧草资源丰富,适宜适度规模湖羊养殖,发展湖羊是皖南山区很好的开发项目,符合皖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草,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湖羊;养殖;皖南山区;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8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110-02

湖羊原产于太湖流域,属短脂尾羊,具有生长快、成熟早、四季发情、多胎率高、肉质鲜美、耐湿热、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是我国惟一皮肉兼用型南方绵羊品种。发展湖羊的生态养殖,具有投资省、易饲养、周转快、效益高、染污少、生态资源利用高等特点,是皖南山区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

1 石台县自然环境条件

石台县地处长江以南皖南山区腹地,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12′,东经117°28′。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17.7m/s。年平均气温16.8℃,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8.7℃,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3.2℃。年平均降雨量1 600mm左右,年无霜期242d,年均日照时数1 969h。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环境,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育。

2 石台县养殖业现状

石台县广大山区多年来由于受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及传统养殖习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畜牧业发展落后,养殖业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品种多而散,畜牧业生产以猪为主,草食牲畜和家禽为辅。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石台县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思路,实施“牧业富民”工程,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牧草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环境,积极引进草食牲畜新品种,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养殖大户,力争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石台县一直以来没有湖羊养殖,2012年石台县仁里镇“启志”生态养殖合作社积极响应县政府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号召,首次引进湖羊进行养殖,经过几年的养殖摸索和学习,基本掌握了湖羊的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从当年的120只发展到目前存栏800余只,养殖效益明显。

3 湖羊养殖的适应性分析

3.1 饲养管理方法 采用圈养舍饲饲养,管理规范化、饲养标准化,建立了疫病防治、环境消毒、清洁卫生、记录建档等一系列饲养管理制度。饲养场选择在远离村庄、交通要道的地方,羊舍建设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特点。设计种羊羊舍面积2m2/只;商品羊0.8m2/只。采取先喂草后补料的饲喂方式,实行定时定量饲喂,注重青、粗、精合理搭配。根据山区特点,制定了场内详细的疫病免疫程序,建立常年性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措施。羊群统一定期驱虫。

3.2 湖羊生长发育情况 根据饲养场记载,湖羊母羊180d、360d、成年的平均各项体征都达到或超过原产地品种特征指标,成年公羊的体征指标也与原产地相近,表明湖羊在皖南山区生长发育情况良好(表1)。

表1 湖羊生长发育情况

[性别数量\&年龄(d)\&身高(cm)\&体长(cm)\&胸围(cm)\&体重(kg)\&

母羊

公羊\&180

360

成年

成年\&57

66

66

79\&68

70

75

95\&70

75

84

105\&28.8

35

41.2

78\&]

3.3 繁殖湖羊羔羊生长情况 通过对比繁殖羔羊平均初生重弱低外,1月龄、2月龄增重都大于原产地,6月龄体重也略高原产地,繁殖羔羊同原产地同期的羔羊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表2)。说明繁殖羔羊在皖南山区生长发育良好。

表2 湖羊羔羊生长情况

[组别\&初生重(kg)\&1月龄重(kg)\&2月龄重(kg)\&日增重

(g)\&6月龄重\&饲养场\&2.88\&9.42\&13.9\&193.7\&28.8\&原产地\&2.9\&9.2\&13.4\&189\&28.1\&]

3.4 母羊发情配种繁育情况 母羊初配年龄在6月龄,发情持续期在46h,发情周期16d,发情高峰期在3~5月和9~11月,妊娠时间在147~149d,受胎率95%,产羔率196%,羔羊成活率88%。湖羊的各项繁育指标和原产地的品种特征资料记载基本上一致。说明湖羊在皖南山区饲养条件下繁殖性能较好。

3.5 饲料饲喂情况 根据养殖场饲喂情况记载,羔羊每天每只采食干料0.5~1kg,青料1~2kg,精料0.15~0.25kg;成年羊每天每只采食干料1~1.5kg,青料2.5~3kg,精料0.25~0.4kg。湖羊具有耐粗饲、采食性广的特点。

3.6 发病情况 在2a的饲养过程中,进行了三联四防、口蹄疫、羊痘的程序化免疫,定期驱虫,场内定期进行消毒,饮用场内洁净井水。羊群未发生传染性疫病,个体常见病如角膜炎、瘤胃鼓气、羔羊痢疾等发病率在5%以下。表明湖羊有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3.7 环境适应情况 湖羊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强,总体喜干厌湿、对强光照射敏感,在标准饲养管理条件下,羊群能健康生长繁殖。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该场3a来湖羊养殖观察和记录分析,初步认为,在皖南山区环境气候条件下,进行标准饲养管理,湖羊具有良好的特性。

4.1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湖羊原产地和引入地所处地理环境不同,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上有一定的差异,尽管按照标准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但在实际的饲养管理实践中,与原产地相比存在不尽相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所测定的湖羊生长发育、羔羊生长情况、母羊发情、配种、繁育情况等数据结果表明,湖羊对皖南山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4.2 能充分发挥优秀的品种性能 湖羊有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在皖南山区饲养,各项生理指标性能比较稳定。通过测定观察比较,湖羊的体长、体重、胸围等体型外貌都表现出较好的肉用特征;据3a母羊产羔记录,湖羊繁殖性能良好,7月龄可以达到完全性成熟,受胎率高自然双胎率较高,能很好的发挥优秀的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可以作为优质肉羊大力推广。

4.3 是皖南山区很好的开发项目 湖羊的品种特性决定着湖羊发展区域的广泛性,良好的适应性,符合皖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草,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皖南山区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具有农村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挖掘现有潜力,做大做强畜牧业是壮大农村经济的支撑点。通过比较,发展湖羊是皖南山区很好的开发项目。

4.4 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大量的抛荒田、抛荒地,造成土地抛荒浪费,可以充分利用广大山区的坡地、抛荒地,搭建羊舍、种植牧草,因地制宜发展湖羊养殖。另外,目前广大山区许多农作物秸秆如何处理是一个头痛的问题,秸秆还田率还很低,秸秆焚烧现象严重,对空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毛豆萁、花生秧、红薯秧等作为粗饲料饲喂湖羊,即节约了生态资源,又节省了饲料成本,社会效益明显。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湖羊适应性养殖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湖羊“地位”及“后时代”应对策略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湖羊的养殖探究——以金昌湖羊养殖为例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