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网络“义愤”

2015-09-29徐贲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帕尔默狮王狩猎

徐贲

美国加州圣玛利

学院教授

美国牙医沃尔特·詹姆斯·帕尔默(Walter J. Palmer)在南非射杀狮王“塞西尔”的事件后果在美国持续发酵。中国媒体对此事件也有题为《美国牙医残忍猎杀非洲明星“狮王”引发舆论谴责》的报道,这个题目里的“残忍”已经对事件做了定性。这样的说法在美国的网络上也有,表现了许多人对狮王被杀的“义愤”。

义愤是社会舆论的温度计,但是,舆论的义愤有自激作用,可能变成失控的激情。对公众义愤,媒体负有双重责任,一个是让它发出声音,另一个则是将它引向对基本公共问题的理性思 考。

民众激情沸腾的时候,让他们冷静下来,听一听反方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方认为,对帕尔默事件几乎一边倒的义愤是一种“公众惩罚”(public punishment),这种惩罚形式“在两个世纪前就已经结束了,然而,随着脸书、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的兴起,在网络上被公开羞辱的人数正在快速攀升”。这对维护公民应有的权利并非是一件好事。

坦福大学教授帕奥罗·派里基(Paolo Parigi)就帕尔默事件说,“突然间出现了一个与你有相同感受的群体,像帕尔默这样的个人就变成了一个抽象概念和一个物体”。在美国,就算是杀人犯也会有家人或邻居替他说几句好话,但是,义愤风暴中,却“很难找到愿意为帕尔默说话的人,就连帕尔默聘用的律师……也因为网民的狂轰滥炸而辞职不干了”。派里基称这种舆论为“聚合热点”(aggregation points)。

“聚合热点”中的舆论很容易冲动,许多网民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对其他名叫“沃尔特·帕尔默”的人士也大加嘲笑,甚至发出死亡威胁。比如NBA球员沃尔特·斯科特·帕尔默(Walter Scott Palmer)一个星期内就在他的推特上收到了大约15个扬言要揍他的威胁。

许多网民对付费猎杀巨兽(又称“运动狩猎”)的经济运作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容易只是从“反对残忍”的道德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在《金钱不能买什么》一书中从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市场逻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政府部门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来保护濒危动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道德逻辑,市场逻辑则是不完全的。如果我们不能恰当评价买卖射杀(动物)权利的道德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确定这种权利是否应当拿来买卖”。

从经济逻辑来看,市场运作似乎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式,“它使一些人获益,却没有使任何人亏损。农场主赚了钱,捕猎者有机会去大胆地捕杀危险动物(寻找刺激),而且濒危物种又重新从灭绝的边缘回到了正常状态。谁还会抱怨呢?”

人们一方面承认猎杀狮子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又坚持自己的道德观点。他更趋向于哪一方面,“取决于市场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它所承诺的利益”。市场合理性是一种实用的理由,而正确看待野生动物则是一种道德的考量,这二者之间的权衡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以现实情况来看,没有“运动狩猎”的市场收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共事业事实上无法得到维持。一位名叫杰夫·斯坦利(Jeff Stanley)的运动狩猎者说,“我很同情(帕尔默),这个家伙为动物保护投进了几十万美元……如果动物保护区没有来自狩猎的收入,那些动物不出一个月就会被杀个精光”。获得批准猎杀一头狮子的价格在5万美元以上,“猎杀狮子是很花钱的,但保护狮子也是很花钱的……钱就是从巨兽狩猎者那里来的,没有人会花5万至7万5千美元(去保护区)拍照留念,津巴布韦的所有公园都是靠狩猎的钱来维持的”。

帕尔默射杀狮王,不在于他是否“残忍”,而在于他是否得到官方许可去猎杀狮子。法庭不难对此作出事实裁决,但却无法对运动狩猎的道德地位作出决定,因此,关于运动狩猎的公共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同样,帕尔默事件终将成为过去,随着事件退出公共视线,网上的义愤也会自然冷却。然而,一定还会不断出现其他的舆论“聚合热点”,也难免还会发生新的“公众惩罚”(中国的“人肉搜索”也是类似于此的公众惩罚)。因此,对公众惩罚与公民权利关系问题的重视和讨论也一样还会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帕尔默狮王狩猎
狮王
狮王上网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画中有话
澳“狂言大亨”竟要求总理自杀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狮王生死情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