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要点分析

2015-09-29赵颖慧

艺术评鉴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发展脉络研究分析

赵颖慧

摘要:自钢琴艺术传入中国后,在众多创作者的探索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对于这些作品的演奏,既要遵循钢琴演奏的一般特征,又要充分体现其独到之处,方能使其形式和内涵得到最本质的表现。鉴于此,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谈起,从作品分析、技术表现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就其演奏要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发展脉络 演奏要点 研究分析 一、中国钢琴作品发展脉络

20世纪初,钢琴从西方来到了中国,随即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0年到1930年的萌芽时期,在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的推动下,中国钢琴创作开始蹒跚起步。这一时期代表作有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李荣寿的《锯大缸》等,虽然现在来看,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还十分稚嫩,但是其开创性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第二个阶段是1930年到1949年的萌芽期。1934年,俄国音乐家齐尔品在中国举办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创作大赛”,贺绿汀凭借一曲《牧童短笛》力拔头筹,在当时的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后萧友梅、丁善德等人也都纷纷创作出了不少佳作,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风格已初步形成。第三个阶段是1950年到1966年的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众多创作者充分认识到了创作中国作品的重要性和意义,先后创作出了一大批佳作。如马思聪、桑桐、丁善德、杜鸣心等,都纷纷创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使中国钢琴作品在整个中国钢琴事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第四个阶段是1966年到1976年的停滞期。受到当时特殊环境的影响,该时期的中国钢琴创作一度陷入了停滞状态,仅有钢琴协奏曲《黄河》成为了当时唯一的亮点。第五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的多元期。改革开放后,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钢琴创作也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既有对民族声乐、器乐艺术的改编,也有全新创作的作品,并一度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中国钢琴作品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音乐工作者对这门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独到贡献。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要点分析

(一)作品分析方面

钢琴演奏也是二度创作,所以必须要对作品本身有十分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和体验。具体来说,这种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作品时代特点分析。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单独存在,中国钢琴作品也不例外。特别是从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来看,作品和時代结合得尤为紧密,一方面,其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另一方面,时代也在这些作品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要从时代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其诞生就不是偶然的。在文革时期,很多创作领域都成为了创作禁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改编的方式创作出全新的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正是改编于《黄河大合唱》,其集中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作品的时代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作为演奏者来说,就要化身为一个革命者,通过歌词和旋律,将自己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时代中,才能获得最真切的体验。所以说,要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作品,通过这一视角,能够得到为什么会创作这首作品、创作者当时的境遇和状态、作品主想要表现何种思想和情感等,从而为准确表现作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对作品风格的分析。因为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所以中国钢琴作品在风格表现方面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演奏者能够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并由此做好技术方面的准备。比如:《黄水谣》《黄河颂》《草原》等,都属于抒情类作品,歌唱性是它们共有的特点,要求演奏者要处理得十分细腻。又如:《水草舞》《春江花月夜》等,都属于描绘性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是演奏中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不同风格对于演奏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只有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二)技术运用方面

虽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都要运用一般的钢琴演奏技法,但是鉴于其在创作上的特点,并使其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要对一般的技法体系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运用。

具体来说,首先是标题性。相比于西方钢琴作品来说,中国钢琴作品虽然也具有标题性特征,但是这种标题往往是十分抽象的,并更加侧重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大自然的诗意。所以需要演奏者充分运用好联想和想象,或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将自己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在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之后,再进行二度创作,由此才能获得个性化的演奏风格。比如《春江花月夜》就是对江水明月的描绘,每一个演奏者经过想象和联想后,都会形成不同的画面,所以在具体的表现中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也正是作品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次是曲式结构。从西方钢琴作品来看,无论是古典主义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其曲式结构都是相对规整的,但是中国钢琴作品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受到中国传统器乐的影响和对线性审美的追求,多数中国钢琴作品的结构都是从散板开始,然后经过慢——快——最快——散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了极高的自由度,要求演奏者对此有深入的把握。再次是气韵方面。气韵是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审美范畴,也是精华所在。在中国艺术创作中,气韵生动是一个重要的品评标准。“气”是指一种呼吸和生命律动。“韵”则是一种感觉、韵味。在演奏中,把握好气韵的关键就在于整个气息的贯通,要通过绵绵不绝的气息,满足乐曲中各种不同的情绪需要。最后是旋律。与西方钢琴作品中追求旋律的立体感不同的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旋律还是延续了线性的审美追求。具体来说,第一是歌唱性。即演奏像是歌唱一样娓娓道来。第二是自由性。创作者可以个根据自身的表现需要,进行灵活自由的处理,或长或短,或轻或重,完全取决于对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所以说,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过程中,技术运用是十分灵活的,这也正是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

(三)个人修养方面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钢琴作品也不例外。其与音乐、历史、文学、美術等各种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演奏者仅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法,而在个人修养方面十分欠缺的话,那么也难以领略和表现出作品的精华。所以无论是演奏的需要,还是今后个人发展的需要,都要求演奏者要树立起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全方面的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具体来说,首先是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多数钢琴演奏者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都是西方音乐作品,对于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中国钢琴作品却是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之中,无论是审美追求还是内涵表现,音乐风格还是技术运用,都是与民族音乐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民族声乐、器乐改编曲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所以演奏者要进行民族音乐的专项学习,为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中国钢琴作品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所以要主动进行涉猎。对此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著名演奏家傅聪先生,他之所以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使得他能够从东方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西方音乐作品,所以他能从莫扎特联想到庄子,从肖邦联想到李煜,最后形成个性化的表现。所以不断的学习和音乐相关各种文化知识,是一个演奏者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根基质之所在。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中国音乐事业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钢琴创作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之以往有了鲜明的提升。创作上的繁荣,自然需要精湛的演奏与之相适应,方能使其得到表现、推广和传承,所以提升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表现能力,就成为了一个当务之急。需要演奏者在遵循一般钢琴演奏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钢琴作品的实际特点,进行合理和创造性的表现,并最终形成自身的演奏风格,这对于个人演奏水平的提升和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婧.试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演奏——音乐风格的把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郑毅峰.浅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鉴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田大河.浅论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意义[J].才智,2013,(23).

[4]马晓霜.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学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 2013,(03).

猜你喜欢

中国钢琴作品发展脉络研究分析
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发展脉络与现实启示
浅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音乐意象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解析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中踏瓣的运用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建国初期电影歌曲发展脉络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