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人台牌子曲的曲牌来源

2015-09-29郭恩哲

艺术评鉴 2015年18期
关键词:乐器

郭恩哲

摘要:二人台牌子曲的曲牌来源较广,包括清朝以前的古曲遗风、汉族民间音乐、蒙古族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等多个方面,它是内蒙古西部最具影响的民间丝竹乐种,是蒙汉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二人台 牌子曲 乐器

二人台是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北部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它融合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多种形式,是集民歌、舞蹈、曲艺、戏曲和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是长期以来蒙汉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二人台艺术根植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的喜爱,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二人台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戏曲剧种,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曾在2006年被批准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二人台曲牌的发展现状

二人台又称“二人班”、“双玩艺儿”,因由一男一女两个人表演而得名。早期的二人台是人们在农闲时自娱自乐发展起来的,演出形式很简单,不用化妆,也不用表演,只是在几件简单乐器的伴奏下演唱一些民间小调,俗称“打坐腔”、“打闹”、“闹红火”等。二人台发展到今天,演出形式丰富多样,在乐器的使用上更是推陈出新,有时会用到三弦、二胡、大提琴等乐器,提升了二人台的艺术表现力,但作为二人台传统伴奏乐器的“四大件儿”(即扬琴、四胡、梅、四块瓦)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梅是骨头、胡是肉,扬琴是皮裹上奏,四块瓦打上味才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四大件儿”乐器在二人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二人台艺术应包括二人台戏剧和二人台牌子曲两部分。其中二人台牌子曲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单独表演,这在其他戏剧中是很少有的。在二人台牌子曲中,“四大件儿”乐器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每件乐器的技巧和特色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表演中各个乐器配合默契、交相呼映、相辅相成,充分展现出二人台牌子曲欢快、热烈、豪放的音乐性格,使其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二人台曲牌特点

二人台牌子曲从产生之初就是以自娱自乐和娱乐大众为目的,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多年以来,二人台牌子曲是以口头流传、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由于语言、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同一曲牌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另一种现状是由于传唱者的水平差异,二人台牌子曲在不同地区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其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坚实理论与技术功底的专门人才将二人台艺术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人台牌子曲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够用于二人台戏剧的伴奏,也能作为独立的器乐曲合奏,演出形式灵活多样,结构通常由三种板式组成,即慢板(4/4拍,一板三眼)、流水板(2/4拍,一板一眼)、捏子板(1/4拍,有板无眼)。慢板委婉曲折,音域平稳,情绪深沉,似涓涓细流;流水板明快清晰以说代唱,节奏鲜明,像雨后激流;捏子板演奏急促,唱腔火爆、词多并合,恰如激流拍岸。

三、二人台的曲牌来源及类型

当前流行的二人台牌子曲超过100种之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移植于其他戏剧剧种的牌子曲

这是受到了移民文化发展的影响,如:《帽子头》《正衣牌子》《东方亮》等,这些曲牌常用于二人台戏剧的伴奏,很少单独用来演奏。

(二)来源于内蒙古西部蒙古族民歌的曲调

由于二人台艺术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北部地区,内蒙古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蒙古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长调及短调民歌。由于在这一地区蒙、汉人民长期杂居,思想文化相互渗透、融合。音乐也是一样,二人台音乐在内蒙古地区扎根发展,受到了蒙古族音乐的广泛影响,引入了一些经典蒙古族民歌的曲调融入牌子曲中,如:《森吉德玛》《三百六十只黄羊》《巴音杭盖》《古拉本色》《那布扎鲁》《沙尤格色》等牌子曲都来源于蒙古族音乐。

(三)来源于清朝以前的古曲遗风

其中唐宋元时期流传下来的曲牌约有10多个,如:《西江月》《左右妲己》《水龙吟》《虞美人》《柳摇金》《小黄莺亮翅》《大黄莺亮翅》《九连环》《将军令》《出股子》等。不少中国戏剧中都会发现它们的身影,如京剧和昆曲中都有《将军令》这一曲牌,充分说明了这些古曲遗风在近现代的不同剧种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后世的诸多剧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了古典音乐文化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底蕴。

(四)在二人台的曲牌中,来源于汉族民间音乐的曲牌占有相当比重

它们通常是从不同地区的汉族民歌发展而来,如牌子曲《一垛泥》就是从河北民歌《孟姜女》的旋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歌曲《孟姜女》讲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其旋律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其经典的旋律曲调已深入人心。此外还有牌子曲《绣荷包》等曲牌,牌子曲《绣荷包》是从同名的云南民歌改编而来,《绣荷包》的歌词一般都是描写那些由于丈夫走西口而独自留守的妻子们或未出嫁的姑娘们精心绣制荷包赠送给心上人的内容,以此表达她们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当然,这种对爱情生活的刻画还可借助吟颂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也可通过运用比兴、借景抒情等手法来表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风俗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还有作者的生活遭遇、感受和情绪不同,演唱者的艺术处理也有高低之分,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调性、不同表情的《绣荷包》。時至今天,《绣荷包》的曲调在中国各地形成了诸多不同版本,二人台曲牌中的《绣荷包》便是对这一曲调的升华。

(五)有少数二人台曲牌与我国的宗教音乐有关

如:《千声佛》《观音寺》《喇嘛苏》等,这些曲牌的吸收与人民群众的信仰有关,在民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宗教有关的祭祀、婚丧嫁娶等仪式,在仪式上常会用到音乐来烘托气氛,久而久之仪式上的优秀曲调就被拿来应用于牌子曲中,经过改编以后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二人台牌子曲。

2007年,二人台牌子曲被内蒙古自治区批准收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有关对二人台牌子曲的研究越来越多,理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其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基金项目:

本文项目名称:内蒙古后套地区山曲儿研究,项目编号:NJSY14326。

参考文献:

[1]邢野.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2]苗幼卿.二人台牌子曲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乐器
如果你会一门乐器
学乐器
乐器
东汉画像镜中的“琴”型乐器初探
乐器家族
乐器也疯狂
音乐与健康系列(二十七)乐器的诸多作用
自制小乐器
找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