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设计思维”的培养
2015-09-29俞卓
俞 卓
在“项目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设计思维”的培养
俞卓
近年来,环境设计教学课程改革已成为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中“项目课程改革”已成为主流。这种以实际项目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项目教学模式,被很多院校所接受。本文结合环境设计课程在“项目教学”模式下与“设计思维”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专业知识与“设计思维”
环境设计它是根据设计的目的,选择特定的语言和形式,而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是设计的思维主导着设计的整个过程,即所谓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认识指导实践。设计思维不仅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敏感度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心手协调,而且要求设计师能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做出思考和研究,通晓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不断地激发直觉和创造力,提高设计的文化品味。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逐渐认识了设计对象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逐渐熟悉设计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设计思维形式,艺术设计的最大价值也正体现在设计思维于艺术的运用。因此,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对于艺术设计中的水平和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思维就成了影响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设计思维能力来源于设计者专业知识。因此,当下“项目教学”的思考视角不应仅停留在对设计实践的形态描述和经验总结的层次上,更不能仅仅将设计当作某一现实利益的实现手段。
在“项目教学”设计中由于项目条件的影响,学生反而更易受到工艺、风格、技术和成本等现实因素的制约,难以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因而很难形成具有典型创意思维精髓特征的设计作品。为完成项目,教师有时需要把教学体系的学科知识打乱,从中挑出与设计任务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让学生把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极易产生混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其结果,相当部分学生在项目设计时不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理性分析,通常讲不清楚为什么。这种情况反映了“是什么”和“怎样做”的基本命题,“是什么”解决一个好的设计具备的专业因素;“怎样做”解决了这些专业因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被体现和完成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好这个基本命题才是“项目教学”的终极目标。
设计思维是一门以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基本形态、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探讨和研究设计思维的方法以及设计思维潜力开发等问题的科学。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业造型设计师等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共通性,只是专业知识不同而已,他们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项目教学”模式下“设计思维”的培养与拓展在此意义层面上显得更为重要。
二、项目任务与“设计思维”
从理论上讲,设计概念构思的产生应该不受任何限制,受限制的设计构思往往达不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虽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环境条件和使用功能限定的现实。但设计概念构思在此时是核心的东西。我们知道,理性思维是一种线形空间模型的思路推导过程,一个概念通过立论可以成立,经过收集不同信息反馈于该点,通过客观的外部研究过程得出阶段性结论,然后进入下一点,如此循序渐进直至最后的结果。
感性思维则是一种树形空间模型的形象类比过程,一个题目产生若干概念(三个以上甚至更多),三种概念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形态,每一种都有发展的希望,在其中选取符合需要的一种,再发展出三个以上新的概念,如此举一反三地逐渐深化,直至最后产生满意的结果。
设计思维中这两条重要线索“推理”与“想象”。它们分别代表着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推理,是一种具有强烈目的性的思维方式,它的目标直指最后的结论。它与诸如“逻辑”“问题——解决”、“概念”形成等心理学概念相联系。与之相对,“想象”则更具有一种发散的、充满个人色彩、无单一确定目标的特征。在设计中,“推理”模式的思维过程明显地需要更关注外在条件的影响,而“想象”模式的思维过程则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内心活动,甚至可以暂时不与客观世界相联系。所以,概念的创意中,创意是主要矛盾,限定是次要矛盾。在设计过程的这个阶段,首先应该考虑的主要是概念的发展。在概念确立的前提下,再来看限定的制约条件,这样的思维过程比较符合环境空间限定的规律。如果一开始就拘泥于“设计项目”限定的条件,可能永远也创造不出有新意的作品。
但种种“概念”都不能完全决定设计的最终效果与成败,因为决定设计的优劣效果,除了功能等内容之外,主要表现为视觉因素,而视觉形式的创造是“图解思考”模式的思维过程。
三、“设计思维”与“图解思考”
图解思考是“我用来表示速写草图以帮助思考的一术语”。(保罗·拉修)简言之,图解思考即是“用图形帮助思考”,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图式思维,这类思考通常与设计构思阶段紧密联系。
图解思考是一种应用视觉产物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法在于:观看、想象和作画。在设计的范畴,视觉的第三产品是图画或者速写草图。当思考转化成为图形时,视觉思维就转化为图形思维,视觉的感受转换为图形的感受,作为一种视觉感知的图形解释而成为图解思考。这种依赖于人脑对于可视形象或图形的空间想象,对形象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是进行设计思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设计者本身建立科学的图形分析思维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这种思考与设计构思互相联系,应用草图来帮助思考是设计师普遍采用的方法。设计的作品虽然只展示最后的方案,但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以草图的方式记录下设计的灵感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对于触动灵感的思考和诱发构思而言,它比最后的方案更宝贵。
在“项目教学”中常常直接将设计者的思维带向预设的目标,学生更希望用电脑技术表达设计的最终效果,而不愿在设计草图上花时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省去了“图解思考”的思维模式。往往轻率地认定一项自认为正确的目标,将思维无形地简化。这种违背了创作思维的正常规律,从而导致大量问题出现。例如,大多数人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出的东西没有说服力,设计作品的风格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出一个设计师应有的个性色彩与个人魅力,再加上电脑制图的死板、僵硬,其设计作品更加缺乏人性化。以电脑代替人脑,这种创作思维一旦形成便只会让设计师失去设计的灵魂。安藤忠雄在其著作《安藤忠雄论建筑》中曾指出:“CAD绘制的图纸乍一看表现力很强,甚至看似有很充实的内容。CAD绘制的图纸表达不出制图者的思维、犹豫,往往存在本来没有处理好的细部也会被掩盖过去,使人看上去还觉得做得很好似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非常夺目,但是它经不起推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失去了人性化。
图式思维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语言,其本质是一种设计思维的方法。目前,计算机运用在设计领域已经非常普及,但它只是一种绘图的工具,不能代替成为思考的手段。掌握图形的思维方法与表达方式,就等于掌握了设计方法的主体。因此,我们研究和探讨设计的图式思维与表达,对设计方法的形成与应用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621010)】
①褚冬竹《开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②郑曙旸《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④[美]保罗·拉索《图解思考》,邱贤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