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往来宁夏文士之创作意义考论

2015-09-29祁国宏

文艺评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士宁夏景观

祁国宏 袁 琳

明代往来宁夏文士之创作意义考论

祁国宏袁琳

明代,是宁夏在政治、经济、文学等各方面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宁夏在明政府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使着明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开发和管理,于是大批的人力资源被分派此地,其中就有许多文士因为各种原因往来于此地,他们在宁夏的文学创作给当地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谓“往来宁夏文士的文学创作”,就是指明代因各种原因曾经实地往来过今宁夏地区的文士在此地进行的文学创作,那些本土文士的创作和未曾实地来往于宁夏的文士想象和遥寄之作,都不在研究范围内。

一、明代宁夏文学全面繁荣的推手

宁夏文学在明代达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局面,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往来文士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第一,明代宁夏文学在创作数量比重、创作体裁和题材上都是令前代望而不及的。首先在数量比重上,据宁夏文史研究所搜集整理的《宁夏历代诗词集》和《宁夏历代艺文集》显示,在总数1500余篇的诗词中,明代有450篇,占约30%。而边塞诗盛极一时的隋唐五代仅有180篇,只占12%;在总数600余篇的艺文中,明代有240篇,占约40%。隋唐五代有25篇,只占5%;而宁夏有记载的诗文创作时间自西周伊始,至清末共2700年的历史中,明代仅有276年,占约10%。也就意味着,占全部创作时间10%的明代,却产生了宁夏历代诗词全部的30%和艺文全部的40%,不可谓不盛。其次在创作体裁上,诗词创作中有五、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七言绝句;七言组诗;集句诗;歌行体;小令;中词;长调。艺文创作中有赋;论;说;颂;传;序;跋;檄文;奏疏;碑记;记略;墓志铭等。古代文学该有的文体都具备了,而此前的宁夏文学创作中,只是诗歌占据主流。特别是以前缺乏的艺文类创作的崛起,更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如《西夏形胜赋》、《朔方风俗赋》这样全面描写宁夏大赋的先河之作。最后是创作题材上,有描写边塞风情、展现地域特色的,有互相饮宴游乐、赠别唱和的,有披露社会现实、提出意见建议的,有记录守边功业、抒发报国志向的,等等。相对于前代单一的边塞诗来说,明代宁夏文学创作的确走向成熟和完备,实现了宁夏文学的新发展。而这都是与往来宁夏文士的创作不可分离的,他们的创作在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中占到了绝大多数。如任过宁夏巡抚、三边总制的冯清,就有诗44首,词4篇,文1篇。赵时春有诗14首,文13篇。杨守礼有诗22首,文4篇。孟霦有诗16首,文3篇。李汶有诗12首,文2篇。陈德武有诗8首,词2篇,文1篇。他们从贬谪流寓之士,到公务途经之官,再到为官赴任之吏,一应俱全,在各方面展开文学创作,推动宁夏文学的繁荣。

第二,明代宁夏出现了几批唱和诗人和文学集团。被称为流寓诗派的诗人们,相互之间多有往来唱和之作。如贬谪宁夏的郭原,“号梅所。艰难之际,以诗酒自乐”①,就是被流寓诗派公认的精神高雅之士,并成为学习的对象。承广、潘原凯等都有《梅所》诗歌咏其事。还有以“问学博洽,长于诗文”②的庆靖王朱栴为中心的庆王府臣僚,有“庆王朱栴,王府纪善王逊,王府长史刘昉、周澄,王府仪宾路升及朱栴第三子朱秩炅”③等人。但更多的还是以杨守礼、马中锡、冯清等巡抚或总制为首的一批镇边官僚的奉和酬唱之作。尤其是杨守礼,以他为首的唱和诗会,就有四次。分别在赤木口、南塘、承天寺、高台寺举行,其中如赤木口行军集会,以杨守礼为首的唱和诗多达28首,并有孟霦《观赤木口诗序》一文记录此次赤木口集会之盛况。这些诗会中,有一个固定的组织者和围绕在他身边的一批文士,并产生了大量的唱和诗作,文学集团意味浓厚,进一步证明明代宁夏文学之盛。而这些人中,基本都是来自于外地的客居宁夏文士,正是他们丰富而旺盛的创作力,才推动了宁夏文学的繁荣。

最后,明代宁夏出现了一些名家大家,更是文学盛况的点缀。如明代著名的“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史书记载他曾于弘治三年到宁夏监送军饷,察看战况,留下9篇诗作。还有明前期台阁体代表诗人金幼孜,《明史》记载他宣德“三年持节宁夏,册庆府郡王妃”④,其间“遍历幽胜,多所题咏”。⑤还有号称嘉靖八才子的赵时春,在宁夏创作诗14首,文13篇。这些文学名家的创作为宁夏文学的整体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如李梦阳的诗作,现实主义精神强烈,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而这些人也多是往来文士的身份,对宁夏文学在明代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明代宁夏风情和兴衰进程的直观反映

往来文士的创作反映了宁夏边地风情,记录了宁夏在明代的兴衰进程,许多诗文可以补史之阙。对宁夏边地风情的反映主要表现在对山川景色、气候环境及切身感受的描写中,如陈德武的《宁夏八景诗》,描写了“宁夏八景”之奇美,“严凝藉雪风威里,眩矅争光日色间”的“贺兰晴雪”、“边城寒苦惜春迟,三月方看柳展眉”的“官桥柳色”,在他面前都是新鲜而奇妙的,让他忍不住“怜短景”。又如潘原凯的组诗《贺兰九歌》,诗中写宁夏之严寒:“十月严冬雪花堕,空中片片如掌大。衣单不耐朔风吹,三十年来浑碎破”,写宁夏的风沙:“黄沙碛里本无春,此语看来却是真。……桃红李白见无因,极目衰草剩荆蓁”,写战事之频繁:“黑山嵯峨列烽火,往来官军日巡逻。胡寇出没本无常,守卒朝昏不敢惰”,写戍边者之辛酸:“不知何代兴屯田,千载人劳至今日。独怜贫户无牛耕,纳税输官卖家室”,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往来宁夏文士的文学活动及其创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真实记述并反映了明代宁夏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历程,为后人观照考察历史上的宁夏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明代前期,屯田制的实施使宁夏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灌溉系统、水利设施的疏通和兴建,汉延渠、唐来渠、汉伯渠、秦家渠、金积渠、石空渠等的修建和疏通,出现了“一方之赋,尽出于屯;屯田之恒,藉水以利”⑥的状况,明初阮彧的《嘉瓜瑞麦》就记载当时屯田的收效:“运泰文明见,时亨庶物昌。军屯瓜效质,藩国麦呈祥”,弘治年间巡抚王珣的《开金积渠》记载了开渠之成果:“渠分一派清流水,井授千家沃壤田。浅薄敢夸经略计,兵民安辑荷尧天”,所以正德年间巡抚冯清记载当时的宁夏“樵牧满川耕遍野,穷边不信是还不”,都是明前期屯田开渠取得的收益实证;但到了嘉靖年间,随着政府的不断腐朽,屯田制被破坏,边患日益加重,宁夏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就大相径庭了,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今则原额屯军十止三四,顶补余丁十乃六七,丁壮而力富者又为旗甲所隐,以致差拨不均,故逋亡相望,户口半减于昔,此屯之弊极矣”。⑦嘉靖年间巡抚杨守礼的《清理军伍以实边备事》一文,就讲述了当时宁夏边地的实际状况,文中写到宁夏军伍逃散、边地空虚的严重情况和军户逃散的原因,他归结为一者宁夏地处战争前线,战备紧张、徭役繁重,大家都“避重投轻,弃边就里”,二者弄虚作假较多,“雇人代当”、“轮丁赴役”、“畏惧不来”,致使边防虚弱,徒有其名,三者各地方领导将士“能知边防为重者,不多见也”,而“军政法例大坏”。作者奏请朝廷“清军守巡装备”、检阅服役人员队伍,并指出再不关注此事,则后果难料。文章以锐利的眼光充分指出了边防的重要性和宁夏当时边防军屯的破败,极具史料实证价值。再如嘉靖末年巡抚、隆庆年间总制王崇古的《田父叹》,写诗人抚慰边地途中偶遇田父泣于道中诉苦,写出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辛酸困苦,首先是“河东垦沙田,夏旱黍半槁”,风沙环境本就难以种粮,紧接着“二麦幸登场,秋淫闻伤涝”,终于等到丰收时节却赶上了连日涝灾,于是“河西田埂没,青苗变水藻”;而严重的是“公家急刍饷输积戒不早”,官府这边还紧紧催逼着军粮的交纳。更惨的是“有子三四人,诸孙咸少小。长男戍蓟门,二子守边堡”,家里的劳动力还都被征调走了,只剩下“幼男方长成,屯田供兄嫂老夫輓粮车,诸妇刈秋草”的凄惨景象,田父最后感叹一句“不愿衣食饶,唯愿免苦栲”,这是明代后期宁夏普通劳苦大众的凄惨写照和愤怒呐喊,颇具现实意义。宁夏在明代的兴衰历程,在他们的诗中被直观的反映出来,与史实记载互为补证。

三、宁夏文学景观和宁夏文化的创立与扬名

往来文士在宁夏的创作还起到了创立文学景观、扬名宁夏文化的意义。所谓“文学景观”,是曾大兴在《文学地理学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就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却又比普通的景观多一层文学的色彩,多一份文学的内涵”,⑧它属于一种广义的文化景观,是可视性与形象性,自然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可分为虚拟性文学景观和实体性文学景观两种,虚拟性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就是作家本身虚构的,只有在文学作品里出现而非现实存在的景观,而实体性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留下的景观”,就是作家题咏或遗留的,不仅在文学作品里,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景观。

根据这一理论背景,明代往来宁夏文士的创作显然也为宁夏留下了许多文学景观,其中以实体性文学景观为主,据统计,往来文士的创作中提到较多、影响较大的有贺兰山、黄河、六盘山、蠡山、牛首山、萧关、长城关、灵州、盐池、花马池、长城关、赤木口、固原鼓楼、承天寺、高台寺、丽景园等。如贺兰山和黄河,可谓是宁夏精神的代表。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也是两地的最高峰,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贺兰山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功不可没,同时它又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人文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西北游牧文明的分割线和争夺地。黄河,流经中国北部9个省区,自古以来就为这些地区的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无论在哪个地区,都会成为那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宁夏段的黄河也不例外,它也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天然屏障,更重要的是“至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县)则河流平缓,可作渠以灌溉矣,是以宁夏居人及军屯咸赖灌溉之力”,所以“居人三时农作,寄命于河……世谓天下多苦河害,唯朔方收河之利”。⑨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使它们成为宁夏的一张名片,也孕育了宁夏人的粗犷砥砺、积极昂扬的性格。这两个自然景观能同时成为文学景观,和明代文士的创作是分不开的,他们笔下贺兰山的名称来由是:“西有山兮郁巑岏,虏呼驳色曰贺兰”、贺兰山的险峻地势是:“遥岭蜿蜒通紫塞,秀峰斗绝倚苍穹”、贺兰山的重大作用是:“千寻西北屏帏转,万代东南衽席安”、贺兰山的神奇景象是:“严凝藉雪风威里,眩曜争光日色间”。他们写黄河的天险位置:“黄河一曲抱孤城,九月天寒水欲冰”、写其雄壮气势:“黄河西来几千里,浊浪如山日夕起”、写黄河的屏障之用“砥柱屹然为倚障,禹功昭揭莫终穷”、其灌溉之功:“白海堆盐封碛外,黄河引水注田间”。写贺兰山与黄河的相互辉映:“西北蜿蜒崇岭峙,东南缥缈大河流”、“河水东流沧海窟,贺兰西上碧天涯”。总之贺兰山和黄河作为宁夏颇具代表性的景观,它们的突出特点在于,是从西北方向进入宁夏的门户,是最具宁夏地域特色的景观,代表了宁夏豪放勇毅、昂扬向上的积极精神的一面,是往来文士进入宁夏最先感受到的。而题咏最多、内涵最丰富的多是惊叹、欣赏、赞颂、感恩、拜服的情感状态,在其雄壮自然之外又赋予了一层丰厚的文学底蕴。

另如宁夏八景,所谓“八景”指的是各个地方的名胜风景,文人墨客为了赞颂这些风景而列出或题咏诗文以记录,后世冠以八景之名,最早应源于南梁沈约的《金华八咏》。这些地方名胜风景往往通过这些人的题咏诗文而得以发扬光大、留名千古,宁夏的八景就是在明代发扬光大的。在明代以前,虽然也有八景,但缺乏诗文例证,且说法不一,难以信服。往来文士在宁夏长年寓居,根据历史记载和亲身经验,作出了多首八景诗,如陈德武、王逊、刘昉、穰穆、张彝、颜先福等人都有题作,不仅有宁夏八景,还有韦城八景,这些诗作的产生和八景的确立,对保留文学景观,扬名宁夏文化都有重大意义。

四、士文化之风与宁夏人文风气的奠基

往来文士的创作带来了一股士文化之风,奠基了宁夏的人文风气。明代通过大规模的移民实边政策来开发宁夏,洪武九年就曾“徙五方之人实之”,且“以齐、晋、燕、赵、周、楚之民,而吴越居多,故彬彬然有江左之风”,⑩后来历代统治者皆有此举,长期移民使得“今之居此土,有仕宦者、征戍者,有谪戍者,齐、楚、吴、越、秦、晋之人皆有之,是故风俗不纯”,这些移民中就包括了往来文士的一部分,他们给宁夏带来了一股士文化之风。

通过考察往来文士的籍贯,我们发现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和江浙赣等地居多,也就是华北中原和江南人士居多。这些文士的到来,也将他们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带入宁夏,融入在文学创作中。如来自于江南一带的文士,自南向北位移到宁夏,以流寓诗派居多,将江南文学特有的柔美、灵动融入到宁夏文学中,所以他们的思乡之作凄婉动人,写景之作细腻清美。像“云横雁阵书难寄,日落猿声泪易流。廿载边陲羁倦客,戍衣添却去年愁”,戍边长达20年,所以在见到雁阵、猿声时就不自觉的触景生情,这种愁情正如《贺兰九歌》所言“凭高矫首云茫茫,关河阻隔遥且长。呜呼九歌兮歌已阙,倦客思归欲愁绝”,读来催人泪下。如来自华北中原一带的文士,自东向西位移到宁夏,以为官赴任居多,将明中后期中原文学时兴的台阁诗风和复古之气带入宁夏,所以他们的边塞诗讴歌颂功,模拟唐人之气。像“十万胡雏敢鼓行,嫖姚诸将按西营。提刀直阴山砍虎,奋戟横穿瀚海鲸”的告捷诗,颇拟唐诗风气。

此种士文化之风的更大影响在于奠基了宁夏的人文风气,正是在往来文士的吟唱创作的带动下,才让宁夏的读书创作风气蔚为大观,促进了宁夏地区的教育科举实施进程和效果。宁夏各任地方长官顺应潮流,儒学、书院相继设立,特别是书院,作为教学与研究兼顾的高级学术机构,它的存在一直是反映地区人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明代宁夏地区出现了三个书院,分别是嘉靖年间巡抚昊铣建立,隆庆年间巡抚王崇古改建的揆文书院;嘉靖年间户部郎中蔡国熙所建的朔方书院;万历年间固原州总督石茂华在固原城所建的城南书院。在此之前宁夏是没有任何记载有书院的建设。在科举考试中,纵观明代,宁夏中进士者达29人,中举人者更是数以百计,宁夏一时间“风俗休美,贤俊汇集,登科入仕者能与中州齿”。也正是在往来文士的推动下,和宁夏教育科举水平的不断发达中,产生了一批本土文学家和创作者,如朱孟德,“善诗文,人以太白称之”,张嘉谟,“诗文敏捷,自成一家,有《云谷集》、《西行稿》”,还有管律、潘九龄、刘思唐、仇恩、郑卿、郑时、张炌、张九思、刘伸等一批围绕在地方长官周围的唱和诗体参与者,多有诗文题作,且都颇得文理,他们中很多人对于宁夏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很大的,为明代宁夏地方志的修撰付出了精力,为后世保存了那一段人文历史。往来文士还通过遣使求文的方式让很多未曾到过宁夏的文士也参与到了关于宁夏的创作中来。如“前七子”之一的康海,受到时任三边总制张泰的邀请,作《固原镇鼓楼记》一文,记录了固原鼓楼修建前后事宜,大家文豪的创作也给宁夏文学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血脉。总之,通过种种方式,往来文士与本地文士及外地文士,一同打造明代宁夏文学,也为宁夏人文风气的奠基做出了实绩。

结语

明代往来文士对宁夏的文学发展、兴衰见证、文化扬名、人文风气奠基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往来文士及其创作不仅是明代宁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极为闪耀的光环,其影响甚至波及清代,对清代宁夏文学的进一步繁盛,以及清代往来文士的创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750021)】

①②⑤⑥⑦胡汝砺《(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1、131、122、49、64页。

③王娜、梁祖萍《明代宁夏庆王府诗词主题探究》,《民族艺林》,2013年第4期。

④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127页。

⑧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18页。

⑨张金城、杨浣雨修《乾隆宁夏府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43-744页。

⑩汪绎辰《银川小志》,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31页。

本文系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古代往来西北文士与地域文学研究”的(编号NGY20130101)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士宁夏景观
景观别墅
金永爵与清代文士的文学交流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宁夏
论玉山雅集与元后期文士群体的追求
宁夏煤电博弈
臻于“纯粹”的布衣文士:洛地先生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