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欣赏与修改

2015-09-29廖丽春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修改文章感性习作

廖丽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作为一线的老师,一直侧重于写前的指导,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學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会欣赏文章呢?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中间要经历好多阶段,其中小学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而小学的语文教育尤其重要,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后能否能够理解别人,欣赏别人,是否善于表达自己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处在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挑选价值取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学会欣赏与修改文章的能力自然很重要。小学生就象一张白纸,上面可以画最美的图画,也可以写最优美的文字。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修改文章就是培养其进入社会后能理解别人,欣赏别人,善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要从培养其感性认识起。人没有感性,就不会有感觉;没有感觉,就不会有才思;没有才思,就不会写出优美的文章。同样的道理,没有感性,就不会欣赏别人,也不会理解别人。更不会修改别人的文章。感性就是对世间事务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天生的,是一个需要培养和逐渐形成的过程。

比如花,从色、香、味这几个角度引导学生欣赏:花的色彩的艳丽或淡雅;嗅:味的香甜或浓烈;尝:甜美或苦涩。学生的习作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不在乎语言的华丽,关键在于把对花的那种感性,把感觉写出来。没有那种感性和感觉,华丽的语言就象绣花枕头,没有内涵;同样,有了这种感性、感觉,就会欣赏别人的文章,体会出别人文章的意境和要表达的意思。比如风景,从天、水、山、花草、人文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天:秋高气爽或蓝天白云;水:碧水粼波浩淼阔或桃花潭水深千尺;山:巍峨耸立或逶迤绵延;花草:花团锦簇或山花烂漫;人文:历史渊源或历史典故,等。学生的习作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把自己那种对眼前风景的感性和感觉表达出来,能够让人读之产生共鸣,脑中复制出你所描述的胜景。同样,有了这种感性,就会欣赏别人的文章,心中形成文章所描绘的场景,陶醉其中。比如人物,从表情、衣着、为人处事来引导学生认识人物-表情:严肃或嬉笑、微笑或苦笑、傻笑或窃笑等;衣着:光鲜或寒酸、时髦或守旧;为人处世:圆滑或古板、斤斤计较或落落大方、八面玲珑或四面楚歌,等。学生的习作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对某个人的内外在认识(感性)描述出来。通过摆事实,讲故事的形式,完成对某个人物的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同样,有了这种感性,就会欣赏别人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某个人物的轮廓,对这个人物有个比较清新的了解。再比如事件,从地点、事件、经过、原委、涉及的人物、结局和影响、自己的看法等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描述事件-地点:东或南或西或中,精确定位;事件:社会或家庭,国内或国际;经过:起始和结束,详实而周到;原委:事件的起因;人物:张三或李四;结局和影响:事件结果如何,影响正面或负面以及范围;看法:自己对事件的认识,等。学生的习作就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事件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感性)。让别人阅后对事件了解清晰,理解你的看法,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同样,以此为基础,就会欣赏别人的文章,并同时保留自己的看法(观点).通过上述种种习作的练习,逐渐培养学生对外界的感性,学会欣赏,为写作打下基础.所以,感性是写作的基础。培养感性,就是培养其写作兴趣,因为有了感性后才有表达的内在动力,也才有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而拥有修改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情趣”,体验修改的“乐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先导。”为调动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我在班上组织了“错别字大王”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每次的作文、作业中,寻找错别字,摘录、积累下来,进行集体纠正,并组织评比。他们的兴趣被调动了,形成了“寻找毛病”习惯,并从中寻找到了快乐。

2.“寻找不通句子”的活动。学生或在作文中,或在作业里,或在同学的语言中去发现、去寻找存在的问题。此项活动,使学生情趣高涨,对修改文章的态度都转变了。

二、从“点”到“面”,指导修改的“方法”

1.指导修改的符号。字句的寻找、纠错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给予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是,兴趣需要培养,能力更需要培养.为了培养他们自改习作的方法,培养他们互改的能力,提高修改的速度,实现由“点”到“面”的目标,我采取了从“修改符号”入手的办法。

2.在读中改,在改后读。在学生数次的自改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采取“哑巴”修改,尽管速度快,但是效果差。于是我要求学生逐句、逐段地读,虽然速度慢了,但是效率高了许多。

3.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评语。在完成了文章字里行间的精改之后,还必须写好评语。在指导写文章的评语时,要求:“鼓励性、希望性、方向性”结合,即:以鼓励为主、指明优点,以希望的形式、点出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由“表”及“里”,学会“欣赏”修改后的文章

1.文章表达的情感方面。要求学生“不但要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了能实现“在修改中阅读,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互改后,要求修改者推荐优秀作品,并讲明理由,以说服大家。为此,要求从“内容、选材、感情、中心句”等方面简析,说明;通过“说明、补充”“指导、纠正”的多次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修改的速度,还训练了其思维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习作的结构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又称“条理”,包含: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和顺序;它是文章自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初步掌握“总分、分总、总分总、事件发展”的基础上,又介绍了“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情感变化”的特殊结构。让学生“对号入座”,辨析文章的结构及特殊作用,体会其对表达作者思想的意义。在学生理解、体会之后,以“练后说———自说、互说”为起点,逐步发展到“改后说、说后评”,实现了“感悟”与“交流”的结合。

3.作文中修辞句、好词的选择、归类。在习作中,修辞句的使用,不但可使文章更具体,而且能让其更加形象、逼真;而佳词亦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因此,让小学生在互改后摘抄,不断积累.

总之,从文章欣赏到修改到这一系列的的活动,不仅实现了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还得到了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习作水平,而且达到了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和课外结合”的目标,使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的意义,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为其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猜你喜欢

修改文章感性习作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教会修改文章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