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形大小对瓯柑贮藏性的影响

2015-09-29温明霞许舒曼冯先桔平新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果果形贮藏期

温明霞,许舒曼,林 媚,冯先桔,平新亮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0;2.瓯海区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温州 325000)

果形大小对瓯柑贮藏性的影响

温明霞1,许舒曼2,林媚1,冯先桔1,平新亮1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0;2.瓯海区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温州 325000)

了解瓯柑贮藏性及枯水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果形大小对其变化规律的影响,为减轻贮藏期瓯柑损失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果形瓯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果形大小对瓯柑贮藏期失重率、可食率、果汁率以及枯水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内,大果形瓯柑的失重率、枯水指数均高于中小形果,而中小形瓯柑的可食率、果汁率均高于大形果。因此,在对瓯柑进行贮藏时,最好选择中小果形,分类贮藏。

瓯柑;果形大小;贮藏性;枯水指数

文献著录格式:温明霞,许舒曼,林媚,等.果形大小对瓯柑贮藏性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2034-2035,2038.

瓯柑是浙江南部的传统名果,是柑橘类果实中的优良品种之一。瓯柑的耐贮性较好,贮藏期较长,一般在11月中下旬采收,常温下能贮藏至次年6月。但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枯水、贮藏风味变差、烂果等一系列问题,往往给果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研究瓯柑贮藏过程中贮藏性能的变化规律,明确瓯柑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于控制瓯柑贮藏期枯水、风味劣变、烂果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瓯柑贮藏性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多,多是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研究其贮藏性的变化规律,但影响瓯柑贮藏性的因素较多,如采收时间、贮藏温度、湿度、贮藏方式、包装条件等[2]。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期早晚影响果实的贮藏品质,对于瓯柑,如过早采收,果实的腐烂率较低,但果实风味较差,贮藏后异味物质产生较多;如采收过迟,果实易染病腐烂,不耐贮藏,但风味较佳[3],所以选择适宜的采摘期尤其重要。另外,贮藏时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贮藏条件不同也会对瓯柑的贮藏品质产生明显影响[4],因此,每一个贮藏条件的改变,都可能对瓯柑的贮藏性能产生影响,需要在试验中逐渐摸索及验证。果实大小不同,果实表面的气孔等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存在差异,对贮藏环境等的适应性也必然有所不同。在温州蜜柑上的研究结果表明[5],中小形果的贮藏效果较好,在瓯柑上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有待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故本文以不同果形大小瓯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贮藏过程中果实可食率、失重率、果汁率以及枯水指数的变化规律,为瓯柑贮藏时合理选择果形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在温州市瓯海区三垟瓯柑园选择长势均匀,结果量正常的瓯柑树100株,采摘树冠中上部四周所有果实,剔除有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的果实,用自动选果机将瓯柑按横径大小分为3类:大果 (横径>70 mm),中果 (横径60~70 mm),小果 (横径<60 mm),然后用有孔纸箱分类包装贮藏,贮藏期间室内温度最低10℃,最高25℃,湿度40%~85%。每个样品选定150个果用于失重率的测定,重复3次,50个果为1个重复,单果标记,分别在贮藏30,60,90,120和150 d后称量果重,计算失重率。可食率、果汁率均采用称重法进行。贮藏果品中每次取50个果,剥开果皮后观察果瓣,按果瓣枯水程度将其分为四级:未枯水为0级,枯水0~10%的为I级,枯水10%~25%的为II级,枯水25%~50%的为III级,50%以上的定为IV级,计算枯水指数[6]。

枯水指数 =∑(枯水级别 ×该级别果数)/(最高级别×检查果实数)。

2 结果与分析

2.1失重率的变化

如图1所示,不同果形大小瓯柑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前30 d内,大、中、小3种果形果实的失重率均在10%以下,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贮藏60 d后,大果的失重率明显高于中果和小果;贮藏150 d后,大、中、小果的失重率分别达到32.3%,27.5%和28.1%,大果失重率显著高于中、小形果,而中、小形果失重率间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在于大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气孔开放较多,水分散发相对较快,从而造成失重较多。

图1 贮藏期间瓯柑失重率的变化

2.2可食率的变化

贮藏期间,瓯柑的可食率变化较大。如图2所示,不同果形大小瓯柑的可食率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贮藏30 d时,可食率达到最高,之后呈波浪状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贮藏150 d后,大、中、小果的可食率分别为 60.8%,62.3%和64.4%;在整个贮藏期间,不同果形瓯柑的可食率大小表现为小果>中果>大果,这可能与小果果皮较薄、可食率相对较高有关。

图2 贮藏期间瓯柑可食率的变化

2.3果汁率的变化

如图3所示,不同果形瓯柑的果汁率在贮藏前30 d内逐渐升高,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整个贮藏期间,小果果汁率最高,中果果汁率次之,大果果汁率最低。

图3 贮藏期间瓯柑果汁率的变化

2.4枯水指数的变化

如图4所示,瓯柑在贮藏期间,前60 d内枯水较轻;贮藏90 d时,大、中、小果的枯水指数分别为0.12,0.06和0.10,三者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瓯柑的枯水指数均逐渐增加;至贮藏150 d时,三者的枯水指数分别为0.48,0.42和0.43,瓯柑的枯水程度接近一半,可继续进行贮藏,但贮藏风味已逐渐丧失,贮藏意义不大。

图4 贮藏期间瓯柑枯水指数的变化

3 讨论

瓯柑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失重率、枯水指数逐渐增加,果汁率、可食率逐渐降低,而大果的失重率、枯水指数均高于中、小形果,果汁率和可食率则低于中、小形果。这与温州蜜柑贮藏的试验结果相一致[5]。原因可能在于大形瓯柑的果皮较厚,其糖酸等内含物含量相对较低[7],而瓯柑在贮藏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等生理代谢过程,这些过程均需要通过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来完成[8],这可能是造成大形瓯柑在贮藏过程中失重率增加较多、枯水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在失重率增加、枯水指数上升的同时,果实衰老化进程加快,从而导致果汁率和可食率明显下降。因此,大果形的瓯柑

不利于长期贮藏,在进行贮藏时,最好选择中、小果形瓯柑进行长期贮藏,大果形瓯柑可短期贮藏后及时销售。

[1] 金微微,郜爱玲,陈功楷,等.贮藏期枯水病对瓯柑果实品质和外观的影响 [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2):229-233.

[2] 叶茂宗,陈秋夏,徐加哉,等.瓯柑果实贮藏期间的某些生理变化及其耐贮性 (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2):125-127.

[3] 吴宝玉.不同贮藏方式和采收期的瓯柑品质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4] 解淑慧,邵兴锋,王鸿飞,等.纳米保鲜包装对柑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J].食品工业科技,2014(1):326-329.

[5] 温明霞,石学根,王鹏,等.不同大小温州蜜柑果实贮藏期枯水的生理特征研究 [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 (1):59-63.

[6] 陈昆松,张上隆,李方,等.胡柚果实采后枯水的研究[J].园艺学报,1995,22(1):35-39.

[7] 吴黎明,蒋迎春,涂俊凡,等.椪柑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及贮藏性比较试验 [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6):26-27.

[8] 孔维娜,刘顺枝,李小梅,等.柑橘类果实枯水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18(4):453-458.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666

A

0528-9017(2015)12-2034-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39

2015-07-23

温州市瓯海区科技计划项目 (N20142009);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创新提升工程项目 (2014)

温明霞 (1975-),女,河南洛阳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柑橘营养及生理栽培工作。E-mail:wenmx198@126.com。

猜你喜欢

小果果形贮藏期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海深深蓝
基于机器视觉的芒果果形评价方法研究
鲜食葡萄保鲜潜力表达关键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解析及其贮藏期潜力预警
宁夏地区越冬茬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分析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借书风波
改改口味
高产油茶夏旱期不同经营措施对其果形生长的影响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