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5-09-29凡晓雨
凡晓雨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尤其重视数学学科的知识传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小学数学教学也不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探究性学习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研究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奠定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探究性学习
当代教育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已然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要求。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对某个知识点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理解而独自或合作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主要的行为方式包括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归纳等。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培养优良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操作难度较小,并且具有影响其一生的作用。处于儿童时代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小学数学教师应准确捕捉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既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
例如在探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各列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番抢答后,学生们列举了多个多位数,如“15、75、125、30、320”。教师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列举了其他多位数,并且告诉学生:“能被5整除的数有很多,这些多位数都包含了某种规律,只要符合这个规律,它们都能被5整除,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规律吗?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好奇心被激发,纷纷加入探究学习活动。
二、充分研究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
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激情是十分高涨的,但如果缺乏充分的学习材料,探究性学习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探究性学习立足教材,但并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勇于突破教材的局限,进行延伸性教学,这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两者之间具有传承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导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教师不应急于告知学生结论,可以利用手工剪纸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将平行四边形的剪纸转化为长方形,或者转化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转化过的长方形剪纸的面积,以及两个相同三角形剪纸的面积和,都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学生可从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角度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般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虽然对教材内容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系列引导性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还需要引入其他素材,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组合运用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探究模式,将课堂学习充分引向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图形组合运用的普遍性。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个物品摆置的方案,方案必须涉及到不同图形的使用。学生在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和观察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图形组的理解。
三、创建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情景教学一直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向现代化的综合性的社会化探究学习转变,拓宽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被完全释放出来,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趣味,还能感受到社会化学习的新鲜感和纵深感,有利于优化学习结构,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如何使学生将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延伸到课外呢?教师可在课堂情境教学中保留一些未解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寻求解决的方案。当然,这些未解的问题应该和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相关,符合情境教学的要求,保证学生在课后学习中能够最终顺利解决这些未解之题。
例如在学习“求解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物理模型,并且罗列出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件,让学生实际感知长方体的各个表面。紧接着,教师将长方体模型依次展开,变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将“求解长方体表面积”成功转化为求解大长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请大家根据长方体的求解过程,探究出圆柱体的面积求解过程”。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未解之题带进课外,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学习构建,进一步提高了探究性学习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本身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契机,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应着眼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假大空”,要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分别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管继贵.浅谈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J].魅力中国.2009(16)
[2]谢定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1)
[3]朱家平.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5)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