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干预对调节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临床有效性

2015-09-28徐丽芹

中外医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徐丽芹

[摘要] 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对调节冠心病病患心理状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病患,把他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病患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管理能力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在冠心病病患中,有利于调节病患的心理状态,并提高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c)-0152-03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State of Mind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XU Li-qin

Medical Ward, Shandong Caoxian Public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state of mind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CH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Both groups were nursed for 3 month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state of mind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tha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conducive to regulating the state of mind and improving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State of mi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越来越多,发生率呈曲线上涨的趋势。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郭彩红、谢敏华等[1-4]著名学者就护理干预对调节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内容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医院的日常治疗外,对病患的护理干预同样很重要,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负面情绪、按时服药等内容。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冠心病病患的发病率降低,缓解他们的病情,对病患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该研究在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通过随机选取冠心病病患,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护理干预前、后的情况,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调节冠心病病患心理状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临床有效性,为冠心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病患,把他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被选择的对象均经过医院确诊,不包括肿瘤、心肌梗死、语言或听力功能丧失以及意识障碍者。实验组中的40例病患有23例男的,17例女的;年龄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5.1)岁;患病时间5年左右。对照组中则是22例男的,18例女的,年龄4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9)岁。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主要包括指导病患用药以及对病患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

1.2.1 情绪的控制 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让病患认识到情绪激动是冠心病加剧的重要影响因素,让病患在生活中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可以采用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手段针对不同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例如,针对年龄比较大的病患可以采用口才讲解和卡片、宣传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文化水平高以及有很好的接受能力的病患可以采取自学和示范教学结合的方式等等。在对病患进行干预时,随时观察病患的反应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法[1]。

在冠心病病患中,农民居多,他们受教育文化水平低、收入不高,既不了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又担心治疗费用高昂。对这类冠心病病患,首先要对其宣传冠心病知识,包括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办法等,告诉他们在严格遵循医嘱的情况下,病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此外,关于病患对医疗费用的焦虑问题,护理人员可以告诉病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帮助病患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解决病患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就好[2]。对于那些因病产生消极情绪的病患,护理人员应该给予他们鼓励,从心理上疏导他们,让病患正确认识冠心病,树立战胜冠心病的信念,进而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

1.2.2 高血压的控制 吸烟、高血脂、高血压对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冠心病病患大多都会出现高血压,为了降低心绞痛发作率、使冠心病病症得到缓解,必须管理控制血压。护理人员要积极观察高血压者并给予一定的治疗,比如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增加室外活动、不吸烟喝酒、日常食用盐要减少、把体重控制好等等,这些对病患的血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还可以改善病患的冠心病症[3]。护理人员为高血压病患制定具体的治疗措施方案,对他们实行一对一的随访指导,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实施的效果,并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把病患的清晨血压是否达到正常范围作为检查病患血压正常的标准。

1.2.3 饮食习惯以及用药的指导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冠心病病患的治疗以及身体的恢复。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是血清胆固醇的提高。在对病患检查中发现病患有高胆固醇血症时,应及时治疗。根据病患身体的实际情况,比如是否患有高血糖、高血脂等来安排合理有效的膳食,使病患的饮食结构科学化。可以指导病患多吃豆类、乳类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少吃多糖、高脂肪的食品,使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同时,护理人员可根据病患的具体病情,将冠心病病患应该服用的药物、以及药物的用法用量告诉病患,督促病患定时服药,控制肝肾损坏情况的发生。

1.2.4 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应为病患建立康复档案,记录并评价病患的病情情况、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方式及其性格。按照病患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生活、运动、饮食以及情绪管理方案。加强和病患家属之间的联系,借助自我管理教育实施的活动,比如播放视频、发放画册等,不断鼓励病患坚持培养自我管理能力[4]。同时,督促病患每天记录自我管理要求完成的情况,在评价栏上写上按时完成、没完成、缺席等。

1.2.5 出院的随访工作 冠心病病患出院后,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坚持长期锻炼身体,保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等等。尽量避免消极的心态,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的状态。最后,护理人员应该对病患进行随访,切实做好随访工作,比如定期定时给病患打一次电话,了解病患的康复情况,随时注意病患的心理状态变化,督促病患按时服药,提醒病患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保证冠心病病患有一个最好的治疗效果[5]。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取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判断病患的心理状态。对病患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进行评价;采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自我管理能力,内容主要有包括定期复诊、心态控制、运动管理、用药管理、饮食控制五方面[6]。五方面内容按时完成为优,完成其中四方面内容为良,完成其中三方面内容为一般,完成内容少于3个的为差。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及分析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率的比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状态和心理抑郁的状态评价

两组病患的SAS与SDS评分在干预前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护理干预的SAS与SDS评分和干预前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SAS与SDS的评分比较(x±s)

注:和实验组相比,*P<0.05,和对照组相比,ɑP<0.05。

2.2 评价自我管理能力

以60分满分对两组病患的自我能力管理进行调查评定,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比没有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χ2=8.113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n(%)]

注:χ2=8.113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心脑血疾病的一个主要诱因是高血压,不但发生率高而且可控制率低,而血压升高对冠心病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病患进行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实施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是一种对冠心病病患治疗有效的综合护理方式,它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让病患加深了解冠心病知识以及知晓自己的病情,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治疗工作积极配合[7]。

在医学界上,已经被大多数人证实冠心病是属于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冠心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心脏上发生,但是病患的心理状况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大的影响。病患在发病的时候,愤怒、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使肾上腺素和一些紧张激素迅速分泌,进而导致病患血压升高、加重呼吸、加快心跳速度等,甚至更严重的话会造成病患心肌梗死[8]。所以,冠心病病患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善预后,并对冠心病病患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该实验研究,实验组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措施下实施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开展知识讲座、帮助病患自我管理、高血压控制以及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后,对照组SDS评分为(54.6±4.9)*分显著高于实验组(41.8±4.7)*ɑ分;对照组SAS评分为(51.9±5.7)分也显著高于实验组(40.5±3.6)*ɑ分。同时,护理干预后的对照组病患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高达93.33%。分析结果表示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病患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并且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比对照组好(P<0.05)。这与郭彩红[2]、董虹[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所以,冠心病病患如果在治疗期间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将有利于病患不良情绪的控制和改善,使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临床医学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俊琴.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1602.

[2] 郭彩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9):330.

[3] 董虹.临床综合性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32.

[4] 谢敏华,聂香妮.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06.

[5] 李玉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内科,2014(2):178.

[6] 孙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8):167-168.

[7] 王玉兰.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1):146-147.

[8] 南志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1):31-33.

(收稿日期:2015-05-24)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