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5-09-28王海霞

中国经贸 2015年16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电力企业问题

王海霞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及其管理现状,分析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对提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同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并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电力企业的同定资产具有数量大,价值高、分布广;资产分类复杂;同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多个专业管理部门配合与协调;修理、改造后续支出频繁等特点。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日前电力企业同定资产核算集中在财务部门,负责同定资产的确认、折旧的计提等。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负责同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修理及技改、处置监督同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尽管电力企业制定了同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同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1.企业同定资产账实不相符

账实相符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而在企业中却存在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对应的情况。造成同定资产账实不相符,主要有以工原因:一是盘点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按照同定资产管理制度,虽然每年进行定期盘点和抽查盘点,但是存在盘点不认真,对盘点中出现的盘亏、报废、闲置等情况,不了了之。盘点结束后,财务部门也不能及时更新同定资产信息,该做的账务处理,也不能及时处理。二是同定资产确认的口径不统一。会计准则中只定义了同定资产的基本特征,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这样当企业购人一些大额的设备,不同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就有可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造成有些设备应该计人同定资产,但是却视同低值易耗品或备品备件,挤占成本。三是信息化投入不足,同定资产管理信息反馈出现严重脱节。企业的财务部门建立同定资产核算模块,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使用部门负责同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提出采购、修理等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往往重视初始的购人和报废,忽略了对资产修理、调拨等过程管理,不能及时掌握资产的动态使用状况,造成同定资产出现漏洞。

2.基建工程管理不科学,基建工程转同不及时

企业的同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基建工程形成的,一项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要按照施工合同及时暂估,计提折旧,计人成本费用。竣工决算后的金额是确定同定资产的人账价值和建立卡片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各种原因,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往往比较滞后,存在在建工程长期挂账的现象,使决算后的同定资产不能真实地反映其价值。造成这决算时间滞后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过去工程管理的不规范,造成编制决算资料不完整,给编制竣工决算造成极大的难度。二是由于特殊事项的出现,在基建工程中出现追加投资,造成竣工决算的工程项目所反映的资产和概预算相差较大。三是由于决算审批的程序繁琐,已经编制的竣工决算需要层层审批,因此批复的时间比较长,决算耗费大量的时间。

3.不能准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为了适应生产技术的需要,提高使用效率,企业往往对现有同定资产进行维修、技改,即发生同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同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是:符合同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同定资产成本,如果同定资产的部分需替换,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同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按受益对象计人当期成本费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通常不能准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这种情况的产生的源于以下两点:一是企业财务人员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计量有误。企业财务人员受专业限制,不了解机器设备修理后的状态,同时有些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缺乏沟通,发生的修理、技改等费用,一律计人成本费用,使当期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二是同定资产的维修、技改虽已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但实际中发生額与预算的金额出人很大,原预算中的收益性支出,可能达到资本性支出;原预算中的资本性支出,可能只符合收益性支出的现象。

4.同定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技术的进步,原有的同定资产不能满足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要求、技术改进的要求而淘汰,企业会产生闲置和报废的同定资产。闲置和报废的同定资产,不仅占用场地,同时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如果不做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以下影响:首先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出现闲置和报废后,因处理不及时,实物部门没有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继续计提折旧,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其次许多闲置和报废的资产因为不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脱离监管,如果不能及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于续,随意处置,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企业转移风险的意识淡薄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自然灾害、设备维修保养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事故。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因素,一旦出现大的事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企业的损失,很多企业建立了同定资产投保管理制度,通过财产一切险和机器损坏险,企业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但在投保中一些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确定资产保险范围不合理,投保前期准备工作马虎,把不重要的、发生风险概率不大的资产,甚至已停用的设备、待报废设备也进行投保,浪费保险费用。二是发生保险事故后,现场员工不知道该资产已投保,不报案;或者是知道该资产已投保,不知如何报案。这样企业只能通过发生额外的修理费,对损坏的机器设备修理,放弃请求赔偿的权利。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1.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增加资产信息管理

一是落实企业同定资产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同定资产盘点工作。每年企业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抽调人员,对企业同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抽查盘点。对盘点中出现的账实不符问题详细记录,查明原因。另外使每项同定资产和相关的责任人对应,对因管理不善,造成同定资产毁损、报废、盘亏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盘点结束后,同定资产信息需要变更的,及时变更卡片和台账;需要做账务处理的,实物管理部门应履行相关审批于续,报送财务部门,及时做账务处理。二是统一同定资产日录,实现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口径的统一。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机械设备、金额超过5000元的设备,财务人员要与业务人员积极沟通,避免将机器设备视同备件,挤占成本。三是要应用信息化的工具,统一同定资产信息管理。财务部门使用的同定资产模块,主要是为了计提折旧、生成凭证,是为会计核算服务的。电力企业众多的资产由财务管理是不可能的,应该增加资产管理系统,将同定资产的构建、决算、修理、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实现同定资产的电算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将资产管理信息化软件和财务核算统一,帐、卡、物信息完全一致。

2.加强工程竣工决算管理,提高转同的质量和效率

在建工程转同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财务部与基建部门加强沟通,共同完成。及时、准确做好在建工程转同工作,对于客观反映同定资产规模,准确计提同定资产折旧,准确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其一,确定在建工程转同时点。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其转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具体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判断:同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所购建的同定资产与设计要求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继续发生在在建工程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电力企业新建发电机组在通过试运行,取得验收委员书面文件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其二,在建工程转同时,应按照工程概算中确定的资产类别逐项结转同定资产。电力企业在在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以工程概算中的类别,确定工程项目中同定资产明细项目,通过明细科日或者在建工程台账详细记录各明细资产的成本、建设时间等信息。在建工程交付使用时,电力企业应根据在建工程明细账或台账,编制“交付财产明细表”,填制“同定资产移交清单”,将基建工程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结转计入各同定资产明细项目账面原值。对于一次建设、作为多项同定资产人账的基建项目,应将待摊支出以合理的方式分配计人各项固定资产。

其三,在建工程应按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成本。在建工程成本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直接支出包含工程用物资成本等,间接支包含工程应分摊的待摊支出。待摊支出中为某几项工程共同发生的费用,按照合理的分摊率,分摊到不同工程对应的同定资产价值中。

3.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首先,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沟通,根据会计准则做出职业判断,以区分日常修理、大修理和技改支出,确认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通常情况下,企业发生的日常修理和大修理,资本化的具体判断标准是:是否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是否提高了机器设备等同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是否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是否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不满足上述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及日常修理支出等同定资产后续支出应当费用化。这些支出通常是维持同定资产原先的功能,是恢复性的,因此在发生时一次性计人当期损益。技术改造是对原有同定资产进行的技术改造和改良.其目的在于改进同定资产的质量和功能,包括消除重大隐患和缺陷、改善设备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或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因此要记人资本性支出。

其次,加强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工作,使预算的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真实反映资金支出的实质。在预算编制环节,根据企业年度计划,企业各相关部门提交本年度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和收益性支出预算。财务部门依据年度预算,了解本企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内容,准确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确保同定资产后续支出计量和管理环节的正常开展。通常情况下,年度预算制定后,就要严格执行。但是在机器设备的修理和技改过程中,常常会有不确定性,使实际发生金额与预算金额不符,调整年度预算,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及时跟踪预算执行进度。本来年度预算是小的修理,当拆开设备后,可能需要大修,收益性支出转为资本性支出;本来预算是资本性支出,可能由于技术、资金等因素,资本性支出转为收益性支出。

4.加强处置资产的监管,防止资产流失

对于闲置的同定资产,一是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经济论证,花较少的钱,改造原有的闲置设备,使其增加新的功能。二是加强系统内电力企业间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扩展闲置资产的调剂范围,设法使闲置的设备重新发挥作用。三是制定和完善盘活闲置资产的奖勵办法,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充分调动起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已经确定不能继续使用报废的同定资产,一是要从审批流程上加强监管,使用部门提交报废申请单,技术部门鉴定出具同定资产现状及处理意见,经董事会批准后,财务部进行报废的账务出处理。二是拓展报废同定资产的处理渠道。集团公司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集中发布相应的信息,在公司间调剂或公开向社会竞售。三是对擅自转让、变卖或丢失固定资产的个人要追究责任。

5.建立同定资产保险管理制度,降低企业损失

首先,同定资产的投保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仅仅依靠企业内部人员是不够的。目前很多公司的同定资产投保要通过保险经纪公司来完成,通过保险经纪公司与保险公司谈判,争取的最大优惠。其次,规范投保范围。把重要的且可能发生风险的资产重点投报,相应的不重要的、发生概率不大的资产没有必要投保,节约保费。另外,企业通过培训的方式,规范风险防范、事故索赔等工作。企业应定期举办培训,向实物管理的员工宣传保险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保险意识。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员工可以做到以下方面:采取必要、合理的施救措施;立即通知保险人,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向保险人提供与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资料。同时企业建立奖惩制度,对报案的人员予以奖励,对有案不报员工,追究责任。

三、结语

总之,同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企业在建立健全同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同定资产的管理流程,达到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占敏,张文丽.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7(19)

[2]刘庆军.分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电力企业问题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后勤部门设备信息化管理浅析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