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性油气藏》第27卷底4期特约主编简介

2015-09-28

岩性油气藏 2015年4期
关键词:层序油气藏岩性

《岩性油气藏》第27卷底4期特约主编简介

张昌民,男,1963年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SEPM和IAS会员,《岩性油气藏》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

张昌民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课程主要包括《沉积岩和沉积相》、《储层地质学》和《储层表征》。在现代沉积与露头沉积学调查以及储层非均质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建模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等方面发表了多篇论文,参加或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曾牵头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各2次,在各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张昌民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事长江现代沉积考察,提出了现代上荆江属于网状河的观点,有关长江马羊洲现代沉积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大会优秀论文奖;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储层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思想,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加以实施,有效指导了生产实践;在储层表征方面,通过地表和地下信息的对比,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并将Miall提出的河流沉积学中的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应用于露头和地下砂体解剖研究中,其研究成果在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等的砂体剩余油分布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996年以来,他和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重点探索将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油田开发的地质研究中,实现了在层次分析法指导下,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储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和定量地质统计学方法相结合来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形成了针对我国陆相多旋回、长井段高含水油田和复杂边际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与剩余油挖潜技术。张昌民教授的团队近年来还在浅水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软沉积物变形、深水斜坡沉积体系和粗粒沉积物研究方面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同行的关注。

受《岩性油气藏》委托,张昌民教授邀请相关作者,撰写了与非常规油气相关的学术文章16篇(陆续在《岩性油气藏》2015年第4期和后续刊出)。本期刊登的11篇文章中,有2篇讨论了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有3篇讨论了页岩储层压裂过程的微震监测技术和AVO属性提取方法及低信噪比微震信息提取方法,有2篇分别探讨了页岩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基于测井和录井信息识别泥页岩储层的方法,有2篇分别研究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和影响因素,有1篇露头研究论文描述了细粒沉积物的宏观非均质特点,还有1篇研究了应力敏感和吸附对页岩表观渗透率的影响。这些论文涉及到页岩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诸多方面,研究的地区包括我国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等油气探区。希望这些文章的刊出能在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层序油气藏岩性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连续型油藏形成的条件与分布特征
层序地层研究在豫北小南海石膏找矿的应用与效果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基于DEM的地形因子分析与岩性分类
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