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效果观察
2015-09-28周春山
周春山
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效果观察
周春山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效果。方法 60例机械通气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与特殊给药组, 每组30例。常规给药组采用常规持续静脉输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注射液, 维持患者机械通气后镇静;特殊给药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靶控输注法, 根据镇静的深度及时调整药物泵入剂量。对比两组患者持续镇静时间以及镇静剂用量, 并对两种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特殊给药组镇静剂咪达唑仑、芬太尼使用量明显低于常规给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持续时间方面, 常规给药组与特殊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给药组与特殊给药组不良反应均发生较少,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机械通气的过程中, 采用新型靶控输注途径给药, 可有效降低镇静剂的使用量, 提高镇静效率, 临床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镇静;靶向输注;机械通气;芬太尼;咪达唑仑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维持生命体征的有效途径, 大量应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 由此引起的疼痛不适、焦虑躁动常有发生, 严重影响患者通气水平和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因此, 临床工作中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一般常规使用镇静剂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 改善患者的通气水平和提高耐受度。现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对于镇静剂的给药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使得在确保镇静效果的同时应有效减少镇静剂的用量, 提高给药效率, 降低医源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据有关文献统计[1], 新型靶控输注给药途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 可在保证镇静深度的同时, 减少镇静剂用药量,避免药物蓄积和药效延长, 提高给要效率。现本院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镇静剂给药途径, 对比其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与特殊给药组, 每组30例。常规给药组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49.55±9.93)岁,体重48~71 kg, 平均体重(55.2±5.5)kg;特殊给药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46.6±8.82)岁, 体重47.6~72.4 kg, 平均体重(50.2±6.5)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医嘱需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②患者均未接受其他阿片类止痛药的治疗;③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或>70岁者;②排除患有其他精神类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给药组 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 静脉给予基础剂量的咪达唑仑0.1 mg/kg, 联合芬太尼1~2 μg/kg后, 持续泵入联合制剂,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酌情调整, 维持剂量为咪达唑仑0.1 mg/(kg·h)、芬太尼1~2 μg/(kg·h)。
1.3.2 特殊给药组 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 静脉给予基础计量芬太尼1~2 μg/kg后, 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1~2 μg/(kg·h)芬太尼, 同时每5分钟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 BIS维持在70~75。第2天, 早上8点停止泵入联合镇静剂, 进行异丙酚唤醒。如唤醒患者后继续出现明显的躁动行为, 继续采用第1天的给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酌情调整, 保证BIS维持在70~75。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持续镇静时间以及镇静剂的使用量, 并对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做出评价。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以及持续镇静时间比较 常规给药组镇静剂咪达唑仑、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82±0.6)mg/(kg·24 h)、(19.4±6.5)mg/(kg·24 h);特殊给药组镇静剂咪达唑仑、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28±0.5)mg/(kg·24 h)、(15.9±4.2)mg/(kg·24 h), 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t=4.58, P<0.05)。在镇静持续时间方面, 常规给药组与特殊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以及持续镇静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以及持续镇静时间比较( ±s)
注:与常规给药组比较, aP<0.05, bP>0.05
?
2.2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常规给药组发生2例(6.7%)胃肠不适, 1例皮肤瘙痒(3.3%);特殊给药组发生1例(3.3%)肌肉酸痛, 1例(3.3%)胃胀不适。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U中的机械通气患者, 往往因气管插管、有创检查等原因出现持续的焦虑、恐惧、躁动等不良情绪, 进而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原发病治疗效果难以保障等结局[2]。为此, 临床上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常规使用镇静剂具有重大意义。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可有效镇痛、抗焦虑、减轻机械通气的应激反应, 显著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 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保障。以往临床常以持续静脉给药途径, 采用恒定速率泵入联合镇静剂, 缺乏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用量, 造成给药过多,药物利用率降低, 导致患者情绪异常。
现阶段,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对于镇静剂的用药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靶控输注给药途径在BIS监测下, 迅速调整用药剂量, 减少镇静剂的依赖使用, 提高药物使用率, 避免药物沉积, 降低医源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特殊给药组常采用靶控输注给药途径与常规持续静脉给药途径相比, 镇静剂使用剂量明显减少, 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躁动等不良情绪, 还能减轻麻醉药物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且不良反应较少, 未见明显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镇静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新型靶控输注途径给药, 可有效提高镇静效率、减少给药剂量, 安全可靠, 充分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理念, 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1] 王小华, 石春波, 闫喜柱.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临床观察.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20(6):388-389.
[2] 梁安平, 李岸芳.咪达哇仑联合芬太尼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评价.海南医学, 2014, 25(2):188-19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94
515300 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
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