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圆梦人
2015-09-28侯朝和
侯朝和
漫河西瓜比蜜甜,
鸭梨皮薄肉质鲜,
李子杏梅爽口酸,
红枣金丝拉不断,
瓜果飘香风光好,
扶贫绘出好家园。
这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展示的是河北省阜城县现有的景观。阜城县位于首都北京正南,沿大广高速行驶300公里,是华北地区的一个平原县,现有5镇5乡,610个行政村,3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0.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县。境内既有御道,又有驿站。“驿马走递之外尚有杂迎”,“差使之过往,文移之上下,纷然猥集。”民谚云:“帝下江南有行宫,御道北京到南京,路程相隔三千里,离了阜城走不通”。然而,历史留下的只有“地无余利,民无余资,较之他邑为独苦”的贫困。
解放后,阜城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黑龙港流域成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漏斗地带,阜城县成为因缺水致贫的重灾区。在“八七扶贫攻坚”之前,全县人均农民收入不足200元,不少贫困老百姓,别说解决温饱,就连能喝上一口干净水都成了奢望。距离县城不足八里的许家铺村,有2400亩地,800多口人,自从地下水下降后,村里的几口大水井逐渐干涸,夏秋只能靠下雨积存在村边的水坑取水饮用,冬春要到几里之外拉水,更谈不上有水浇地了。吃水愁,愁吃水成了全村最大的难题。投亲的投亲,靠友的靠友,村民纷纷外出寻找出路,姑娘大了向外嫁,外村的姑娘不进来,村里的光棍汉越来越多,最多时达40多个,像许家铺这样面临着人员速减、村落消失现象的村,在阜城县就有十几个。饥饿、贫困,反饥饿、反贫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很快上升到国家战略,震撼世界的“八七扶贫攻坚”号角吹响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伟大壮举出台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扶贫攻坚的力度不断加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大中型企业,下至县乡各部门都赋予了对口帮扶任务。从扶贫部门的人员配备到扶贫政策的制定,资金支持,以及人员的发动,史无前例,一场涉及面之宽,动用人力物力之广的伟大扶贫攻坚战,在全国广大的农村同时打响了。许家铺有救了!阜城县的老百姓有救了!
两脚沾满泥土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的支持和群众自力更生的帮助,阜城县多数贫困村基本解决了温饱,但贫困程度还很深,扶贫的任务依然很艰巨。2000年2月,阜城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一直在乡镇工作的李双星被推上了首任扶贫办主任的位置。
李双星出生在阜城县井庄村一个贫苦家庭,大学毕业后放弃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抱着一定改造家乡贫困面貌的夙愿,回到了家乡,并主动要求到条件最差的乡镇工作。他说:“在农村工作,就要学习大树的风格,只有把根深深扎在土里,才能根深叶茂。”
从到乡镇工作那天起,李双星就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贴近农民,服务于农民,和农民在一起不断探讨和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从普通干部到大龙乡乡长,再到蒋坊乡党委书记,除了参加上级组织的会议,他几乎天天都和农民在一起,尤其是晚饭后,他最乐意的就是跑到农民家里听呼声,拉家常,讲政策,寻富路。有人问他没见你休息过礼拜天、节假日,见到的是你白天下地村村转,晚上进户搞座谈,你老婆对你没意见啊?李双星总是乐呵呵地说:“咱干的就是和农民打交道的活,到田间地头、养牛场、养猪场和养鸡场实地查看,现场听取老百姓的诉求,协调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这是一个乡镇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人给李双星理了一下在乡镇工作20多年的经历,在他任职的地方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事件,就是农村最难的“三提五统”和计划生育也没遇到过任何阻力。而且那些年他利用农村土地承包带来的好政策,积极带领农民发展种植业和手工业,并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开阔视野,挣大钱,尤其是大龙烧饼,誉满京津鲁豫,成为阜城县一大品牌。当时国家级报纸还专门刊登过题为《大龙烧饼香飘万里》的文章。
李双星就是这样两脚沾满泥土,像一棵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树。为此他常说:“自己作为一棵树很自豪,平时吸收的是大地的营养,关键的时候能够给农民遮遮荫,挡挡风就足够了。”
一心系着群众
在乡镇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李双星,受过多少表彰,评过多少先进已记不清了。他被平调到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职务虽然没有提升,但他深知肩上的担子重了好多。一边是领导语重心长的嘱托,一边是百姓渴望脱贫的目光,怎样充分利用好国家惠农政策,协调好各部门的帮扶力度,调动好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扶贫办成立了,可当时只有3个人,缺枪少炮,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然而,李双星没有半点怨言,他说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不在我们做扶贫工作的人多少,最重要的是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于是,他带领其他两个同志,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610个行政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瞄准扶贫对象,争取外援支持,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到人,发挥扶贫资金“酵母”效应,借助互助金过桥,引入工商资本参与,通过土地流转,助力扶贫产业提质增速,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
政策掌握了,扶贫对象找准了,按他多年做农村工作的经验,关键是要把心真正交给群众。李双星首先从解决第一批贫困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入手,千方百计筹措各方面资金,缺水的打井,无路的修路,紧接着一个村一个村地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子。
前八丈村历来有种西瓜的习惯,支部书记焦从新又是经过部队锻炼的复原军人,作风硬,能吃苦,善于接受新事物。何不从前八丈村入手,在西瓜上做做文章?李双星想到这里,骑上自行车带上铺盖卷,一头住进了村边一个看西瓜的小草屋里。他的敬业精神和苦口婆心的工作态度感动了支部书记焦从新,也感动了这里不少村民。他们响应李双星的号召,租了两辆大客车,支部成员和两委会成员以及群众代表一行100多人,在李双星的带领下第一次走出去,驱车几百里来到山东寿光参观。寿光本来也是贫困县,可自从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没几年功夫就成了靠瓜果发家的小康县。寿光的经验使前八丈村参观的人触动很大,跃跃欲试的激情开始萌动。李双星趁热打铁,决定要做阜城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号召大家开始建蔬菜大棚。
2003年,每斤玉米能卖4毛钱,一亩地能收1000斤玉米,能卖400多元钱。为了便于管理,村里同意调整出来480亩好地,凡报名种大棚的,免费种5年。建一个大棚需要4000元的成本,县扶贫办每个大棚补贴400元,其余的钱由村里和县扶贫办做担保,到银行贷款。开始大家激情很高,但真要动真格时,不少人心里敲起了小鼓,全村没有一家能一下子拿出4000多元的,一旦种了卖不出去怎么办?这可是10亩玉米收成的本钱啊!李双星拍着胸脯做担保“卖不出去我个人全包!”就这样还是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头下,勉强动员了100多户参加第一批的大棚建设。焦从玉称得上是村里最大胆的种植户,他说“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干就干大的。他一口气承包了4个大棚,那可是要投入16000元的成本费啊!群众盼致富,又怕风险,这是一般群众共有的心理,其实李双星心里的压力更大,他不仅天天长在地里和大家一起劳作,而且专门从寿光请来种植大棚能手郭得春长期住在村里作现场指导,生怕有半点闪失。
也许是老天爷故意考验李双星,前八丈村上百个大棚西瓜喜获丰收,不巧的是遇上了非典,影响了正常的上市渠道,李双星和分管农业的祁纯艺副县长心急如焚,千方百计调动各种社会帮扶力量,跑石家庄,进北京,下天津,亲自帮助推销西瓜。只要心连心,西瓜变黄金。在各方努力下,数十万斤西瓜顺利卖出去了,而且由于棚栽季节的提前上市,西瓜比正常季节高出了一倍的价钱。前八丈村的种植户乐了,李双星也乐了,他们简单算了一笔帐,一季西瓜亩产收到了十亩玉米的价钱。
“种植大棚菜,发财来的快”,李双星在阜城县贫困群众心中一夜成了明星。前八丈的成功经验,极大地唤醒了群众的致富热情,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坚定了李双星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榜样的力量是最有力的动员令,周边村的群众再也坐不住了,漫河乡的三星铺、尹村等十八个贫困村,相继加入到建大棚的行列。
然而,群众的热情高了,各种顾虑也多了,解疑答难上升到重要环节,李双星心里始终把群众的方便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他深知农民只有晚上才能坐下来听他解疑答难,因此他创办了“夜晚扶贫会”和“地头培训会”,有时候一晚上要跑好几个村,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成了李双星独创的扶贫形式。久而久之,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5+2,白加黑型号的扶贫战车”。与他共事多年的扶贫办副主任徐宝行多次劝他:“不能这样工作,铁打的身板也会垮的”。可是李双星总是说:“老百姓穷了这么多年,我们不能再让他们穷下去了,能早脱贫一天是一天。”大棚一座一座的建,李双星一户一户的跑,他还及时把种植的西瓜以乡所在地的名字注册了“漫河”品牌的商标,从此“漫河”西瓜在京津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新发地市场上最抢手的品牌之一。
最使李双星放不下的是许家铺村的脱贫问题,这个因缺水面临消失的村落,虽然经过政府部门的帮助解决了吃水的问题,但温饱问题仍困绕着这个村。有了前八丈村发展棚菜的经验,李双星满有把握来到许家铺村召开动员大会,正当他兴致勃勃地介绍情况时,突然,一个号称“村里小诸葛”的许洪顺站起来抢过李双星的话头说:“你讲的津津有味,我听着不对口味,俺村祖祖辈辈靠种小麦、玉米生活,你让俺种西瓜,就是治着老虎啃麦苗,俺老虎拉碾子不听这一套。”就这样,好端端的动员会让许洪顺给搅散了。毫无准备的李双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杠子脸也气成了茄子色。事后村干部和许洪顺的家人都训斥了许洪顺犯了一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坏人”的错误。他也觉得 这个“炮”放的毫无道理,总以为李双星会报复他,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李双星专门登门找到许洪顺,乐呵呵地说:“老许,你是个拧人,我也是,我就愿和拧人交朋友。这样,车接车送,吃喝全管,我今天拉着你去旅游。”还没等许洪顺弄懂李双星葫芦卖的什么药,车已到了山东寿光棚菜种植区,李双星对许洪顺说:“你今天看什么好就买什么,我全付费。”许洪顺没见过这个季节有这么多新鲜的瓜菜,他挑了西瓜、茄子、青椒。付费时,他真的瞪了眼,这么不起眼的瓜菜竟要几十元,这才意识到,李双星哪是拉他来旅游呀,这是让他来开眼界。回来的路上,许洪顺不好意思地对李双星说:“我可没资格做老虎了,甘愿当好绵羊,就跟着你啃麦苗了。”后来许洪顺不仅成了村里棚菜的种植大户,还成了棚菜发展的义务宣传员。
用生命做扶贫
为了保护群众种植棚菜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个村,每一位种棚户都能尽快脱贫致富,李双星带领扶贫办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搞调研、摸底数,根据不同的村、不同的情况,分别从基础设施、品种、市场、技术管理等环节,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实施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他常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村跟村不同,户跟户不同,扶贫工作不能拿一把钥匙开万家锁。”尽管这样,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
2008年5月5日,一场百年不遇的龙卷风袭击了阜城县,部分片区风力达到了9级以上,听着窗外呜呜作响的狂风,李双星就像被击打着心脏一样紧张难忍,风还没停,李双星就迎着狂风冲向了棚菜区。大棚怎么样了,损毁严不严重?特别是许家铺、邓屯两个村,是去年冬季新建的大棚,现在瓜菜马上要熟了,万一有什么闪失,那他们的损失可就大啦!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新棚区时,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棚区一片狼藉,柱子东倒西歪,棚膜被刮得七零八落,瓜菜秧被风打得没了精神,有气无力的趴趴着,种棚户垂头丧气,有的坐在地上痛哭,这可是他们辛苦了几个月的心血啊!更是他们的家底和希望,就这样被突来的一阵风刮没了,他们能不伤心呀。看着眼前的一切,李双星十分心痛,如果补救措施不及时,损坏的不仅仅是几十个棚的问题,而是种棚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想到这里,他拉起坐在地上痛哭的农户,对先后赶过来的两个副主任说:“申主任马上联系农资部门,让他们立即送棚膜和柱子过来,姚主任联系农业部门,让他们派技术专家来抓紧把瓜秧诊治一下,咱们大家现在一起动手,把倒塌的柱子扶起来,能修的修一下,尽量把损失降到最小。就这样,他们兵分三路,用了三天时间,把所有受损的大棚都修好了,按照技术专家的方法抢救受伤的瓜苗,实在抢救不过来的地方,就补栽了豆角、黄瓜等。由于自救及时,西瓜不但没有减产,还因为加强了管理丰收了。当许家铺的许洪顺、陈桂生、许玉泉等受灾户卖完瓜,手里捧着大把钱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非要拉着李双星到他们家吃口热乎饭,李双星也掉泪了:“谢谢大家的好意,抖起精神,把明年的棚菜种的更好,是咱们共同的心愿!”
“酵母”开始发挥作用,一片片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规模有了,但效益能不能再提高呢?李双星又给自己出了一道题。
他经过认真观察研究,发现在棚菜种植模式上有文章可作,一般棚户都是春节前后栽种西瓜、甘蓝等,收获后再种一季蔬菜,有的揭膜种玉米,他觉得这样还不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率,于是尝试着在春季西瓜棚里,瓜垄上种豆角或者甜瓜的立体种植模式,不但不影响西瓜的生长,还能多收一季瓜菜,一亩棚就能增收3000多块钱,加上秋季种植的收入,每亩棚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效益比原来的两种两收提高了近一倍收入。
效益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涌现了三里铺、前后八丈等一批设施瓜菜专业村。尤其是许家铺村的前后变化让人叹而观之。
花开花落,早出晚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双星和他的同事们,用脚丈量着每个贫困村的土地,用心挂念着每个贫困户的温暖,用生命和心血编织着贫困群众的脱贫梦想。然而,李双星在年近九十的老母亲那儿变得越来越陌生,他本来是个很传统的孝子,但他自从当上了扶贫办主任后,天天早出晚归,而老母亲早已入睡,他只能睡在老母亲床边,望着老母亲熟睡的面庞,自言自语说一声:“老母亲呀,儿子不是不孝,而是扶贫的事太多,请您老人家谅解儿子吧!”对老人无法尽孝,对儿子和女儿更是谈不上照顾了。对两个孩子该上什么学了他都不记得了,更使他内疚的是妻子何丽霞患了乳腺癌,他不但顾不上照顾,治疗的事也总是一拖再拖,直至转移成了肺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私下悄悄对李双星的大舅哥何青说:“你妹没有手术的必要了,保守治疗吧!”这无疑是一声晴天霹雷!大舅哥气愤的给李双星打电话:“双星呀双星!你就知道扶贫、扶贫,大棚、大棚!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还有没有你老婆这个人?现在丽霞的病情恶化了你看怎么办?”
李双星放下电话,心怀愧疚的赶到医院,看着生命垂危的爱人,紧紧地握住爱人的手,泪如泉涌悲痛地说不出话来。稍稳片刻,他像个犯了大错的孩子,赎罪似的跑前跑后的照顾着爱人。陪护期间他爱人一旦安静下来,他就悄悄出去打电话询问、了解扶贫进展情况。为了不影响农时,他还打电话让徐宝行副主任带上扶贫实施方案到医院,在她爱人的病房里研究布置扶贫工作。当大家看到几乎要落光头发,躺在病床上痛苦的做着化疗的何老师,看到她那渴望家人陪护的眼神,大家忍不住劝双星说:“李主任呀!我们求求你啦!何老师都这样了,你先把工作放一放吧,好好陪陪她吧!”因化疗刚刚结束的何老师有气无力地说:“嗨,谢谢你们啦,你们还不了解他呀,他人在这里心早就惦记着大棚了,这几天他能白天黑夜的陪着俺,俺就知足了。俺知道他是给老百姓干的脱贫致富的大事,俺体谅他。”在场的同事都落下了眼泪。
李双星经常对同事们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扶在真贫上,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伟大复兴梦!”
“扶贫要讲科学,尊重科学,向科学要发展,向规模要效益,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已成为李双星不变的追求,不仅要提高瓜菜产量,还要提高瓜菜的品质,打造品牌效应。在管理方式上,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统一物流配送,产品集中销售的经营方式,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使一家一户的分散型种植变为公司化管理,做到了种源有保障、技术有指导、种植有服务、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护,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技术管理水平,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如今的阜城县以扶贫统揽全局,发展设施瓜菜带动产业升级的势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的目光。截至目前,工商企业投资瓜菜园已达31家,土地流转3.2万亩,总投资达1.6亿元,全县瓜菜面积已达21.6万亩,创造销售效益18亿元,152个村发展起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农民人均收入由600元提高到5000多元。
2008年9月,中央电视台《革命老区扶贫行》专题采访了阜城县扶贫的先进经验。2008年10月,阜城县被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扶贫开发产业集群片区”重点县,并成为了河北省知名的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和国家西甜瓜体系试验基地,连续9年被评为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县扶贫办连续九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获得“突出贡献奖”。漫河乡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09年,李双星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授予“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接见,并铸成铜像在各省会城市巡回展览。李双星还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今年年初又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中国梦、赶考行、最美河北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之季,最近河北省委又决定在全省评选一批“百姓喜爱的好官”,李双星又光荣上榜。7月1日在河北省委召开的表彰大会上,成为全省唯一受表彰的扶贫干部。
从乡长、书记到扶贫办主任,李双星一干就是几十年。而且始终是干劲不减,成绩连连。在扶贫办主任这个位置上,李双星把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让老百姓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他的梦想,梦想变成现实,这是他最大的安慰和满足。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造了一个个扶贫奇迹。许家铺村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实现了靠自己脱贫致富的贫困村,让全村住上了新楼房,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开上了小轿车。
李双星的扶贫情结,感动了阜城的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也感动了上苍。已被医院专家判了死刑身患肺癌的爱人何丽霞,在广大农民群众献偏方送草药以及积极治疗和开心锻炼下,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成为全国的抗癌明星。
李双星这辆不知疲倦的扶贫战车,正开足马力奔驰在扶贫开发的道路上,为更多的贫困人口编织着脱贫致富的梦乡,成为大家实实在在一个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