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藏民国瓷器选介
2015-09-28胡秋莉
胡秋莉
民国时期,中国的官窑制瓷业走到了尽头。民窑则于整体萧条没落中透露出一丝新气象,主要是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八友的成员,既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功底,又善于探索开拓,或吸收西洋画技法、或改变传统的色料使用方法、或巧用色料。因此,他们的作品,传统的艺术魅力和各具特色的新创画法、技法兼有,为中国传统制瓷业的晚景带来了一抹亮色。民间陶瓷艺人,除了著名的八友外,更多的是以瓷器谋生的无名陶瓷艺人。撇开粗品不说,其中的精品,是默默无闻的优秀陶瓷匠人留存的艺术佳品,同样值得后人追寻、纪念。本文选取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几件民国精品瓷,借此以展示民国陶瓷艺人优秀的制瓷风范。
一、王琦“渊明爱菊”瓷板
王琦(1884-1937年),号碧珍,别号署迷匋道人。景德镇“珠山八友”领军人物之一。本馆收藏的这块瓷板以“渊明爱菊”为主题,高48厘米,宽25厘米。画中画一名须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者和一形象圆满的童子。老者低头笑对童子,一手斜指,像有所交代,一手放在篮中菊花上。童子肩挑长竿,竿上用布条缠挂着一葫芦,布条上缠着两朵菊花,双手捧盛满菊花的篮子奉于老者(见图1-1)。画面左上空白处题“环堵萧然瓢屡空,不识姓字一衰翁。此身只谓羲皇上,却堕闲人画卷中。癸酉夏日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写”(见图1-2)。题字左下有上下排列两红彩方款,上框内题“王琦”,下框题“匋斋”(见图1-3)。画中人物衣服色彩简素、过渡自然,衣纹“线条放达而疏松……衣纹线条更有力度和厚度,也更为概括”。王琦擅长人物刻画,在这块瓷板中得到充分体现。老者眼角、眼下、嘴角略施两笔,眼部的皱纹、眼袋即出,花白的发际高挑,脸廓瘦削骨感(见图1-4)。刻画看似随意,却笔笔精准,一个隐居田园、淡泊名利的老叟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童子丰满、稚趣可爱,圆头嘟脸,后头顶扎“马子盖”,肩挑葫芦(见图1-5),昂头听言,充满童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王琦人物的表现力,“并非是瓷像画中的光影关系,而是对人物的体积和结构深刻认识后的生动运用”。此外,瓷板草书题诗,字体潇洒不羁,放达有度,与他的瓷画一样,于随意中见真功,反映的是他书画一家的深厚功底。
二、“石翁”款刻瓷胆瓶
共有两件,为同一人作品。一件为刻竹胆瓶(见图2-1),高14.5厘米,底径4.4厘米。直口、长颈、垂球腹,圈足,足端露胎。瓶身通体施白釉,一面刻数枝竹子,主竹最长居中,左右两边及腰矮竹各向两边侧伸,疏朗的竹枝间距用大片正面刻画的竹叶占据填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竹枝寥寥、竹叶补白,画面疏而不薄(见图2-2)。竹子左上空白处题刻“清影碧琅玕”,落款“为翰”(见图2-3)。题句及竹子均用黑彩着色,与洁白的釉面呼应,似白绢水墨的效果。题字下刻红彩长框,内刻红彩“石翁”。
另一件为刻兰花胆瓶(见图3-1),形制与前同,高14.7厘米,底径4.6厘米。兰树不刻画整树,以偏概全,用旁逸斜出的枝干表示兰树。枝干端部两朵盛开的玉兰花,杆梢部分又生发一细枝,细枝端有四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枝干部分均剔露胎体,以胎体烧结的自然色表示兰树的颜色。兰花刻出花边轮廓,花叶用白色的釉面表现,花蕊剔胎着淡淡的粉色,花蒂的叶子着浅灰绿色(见图3-2)。兰树左边刻题“清寒谁与共”,落款“李为翰”,左边刻红彩长框,内刻红彩“石翁”(见图3-3)。在瓷器上刻绘,不同于一般的瓷绘。一件好的刻瓷作品,要求刻绘者有扎实的书法、绘画基础,力透瓷胎的腕力、流畅精准的刀法。首先从刻画看,两个瓶子的题句及花卉的刻画,沉稳、有力、利落,边廓线直、转、顿自然。尤其是题句,字体转折处流畅中富于力道。在画面的布局上,将绘画、题句均集中在瓶腹一处,其余地方大片留白,让竹子的傲节、兰花的高洁得到突出。瓶子的做工细致规整,器形线条流畅,釉面洁白清亮,胎质细腻,着色自然。因此,从胎质、刻绘、釉彩方面看,两件刻瓷作品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三、粉彩“梁园飞雪图”瓶
瓶身绘画摹自清袁江的绢本界画《梁园飞雪图》(见图4-1),主要表现汉代梁孝王刘武恢弘的私家园林——梁园里的建筑。民国时期,八友之一,有雪景大王称号的著名陶瓷艺人何许人,就曾在瓷板上临摹《梁园飞雪图》,《梁园飞雪图》瓷板也成为其代表作之一。瓷板及绢本绘画都是在平面上作画,以直表直,便于界画的创作。而本馆收藏的这件《梁园飞雪图》瓶(见图4-2),口径6.8厘米,高31.2厘米,底径8.4厘米,是在立体的圆器上通景式临摹界画,需要克服以曲(面)表直、内容衔接的问题。画者充分尊重原作,却不囿于原作。将相对方正的院墙,尽量在较平坦的瓶身处完成。而占用较长画面的直廊、折廊,依据瓶身形势遇直直画,遇弧弧画,画面既具有界画的规矩感又有圆器的曲线感。在处理内容衔接时,将受画幅限制而未完整表现的环廊、折廊(见图4-3、图4-4),用原画中走廊附近的山石作近“丫”形走势衔接收掩(见图4-5),使人感觉未画出部分,是自然地遮在了附近的低矮雪岭之中,克服了平面画作的断裂感。画面内容经此衔接处理,立刻成为一幅完整的通景画,这是原画及其它平面临摹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画者在雪景的设色上也有大胆改动,主要是灰、黑色的运用。环廊附近的密密竹叶、折廊远处的柳条、松针、山树的枝丫、山石等迎风处,或白雪星点,或厚雪积压。而风雪未飘落处则露出森森灰色、黑色。瓶肩、颈及远山的山廓处渲染的层层灰色,与山树、建筑的黑、灰色相呼应,营造出乌云压空的气氛,预示着风雪似乎还将继续。该瓶还巧用粉彩瓷器釉上敷色而形成的凸出感,让瓶子的绘画有浅浮雕的效果,立体感极强。瓶底红彩落款“龙瞑山樵”,外有红彩方框(见图4-6)。本馆收藏的这个“梁园飞雪图”瓶,不但体现了绘画者本身极高的瓷画技艺,对画面的适当修改处理,也说明绘画者匠心灵活。但瓶子的绘画者已难以考证,给后人留下些许遗憾的同时,也让后人对这些无名的瓷器匠师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