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记忆中的西柏坡

2015-09-26

天津人大 2015年6期
关键词:西柏坡共产党人革命

李 兵

红色记忆中的西柏坡

李 兵

今年5月,利用周末,陪伴80多岁高龄的双亲探望平山战友,到圣地——西柏坡,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仁人志士那段辉煌的峥嵘岁月,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经过长途跋涉,汽车在中共中央大院旧址前停了下来。占地仅30亩的纪念馆,人头攒动。其中,一群穿着旧军装,胸带军功章的老人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虽已鬓发如霜,但个个腰板挺直,精神矍铄,依然保持着革命军人的特有精气神。刹那间,伟人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在耳边萦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心绪也随之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在场的人无不向他们投去深深的敬意和真诚祝福的目光。

伫立在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五大书记的雕像前,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憾着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书记的形象气势恢宏,栩栩如生,他们正运筹帷幄,满怀信心地筹划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毛泽东亲手起草的一百九十封电报,彰显着最高统帅料敌如神的高明、运筹帷幄的智慧。那特有的狂草字迹,彰显了一代伟人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孜孜探寻与准确把握。

木纺车,纺出的是一丝丝棉线,却织出了新中国未来发展的壮丽画卷。

煤油灯,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做底,一代英雄豪杰的心血为油,忠诚是芯,智慧成罩,胆识是光,驱散了旧中国的黑暗与阴霾,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照得通亮。

“两个务必”,七届二中全会上产生的共产党的“陋室铭”,是警惕和抵御糖衣炮弹的“妙招”和夺取新征程胜利的“诀窍”。直到今天仍振聋发聩,成为新一代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法宝。

五项决定,不以人名命名,不祝寿,中国同志不与马恩列斯并列,少拍巴掌,少敬酒。虽然细小却表现出了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如履薄冰,更表明了夺取政权后的共产党人的睿智和清醒。其心之诚,其行之洁,天地可鉴,世人称颂。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验证了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被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的英明的党。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并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倡导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工作作风,适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我党历来贯彻的方针政策、优良传统延续传承。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信访工作者,我要继承先辈遗志,以领导干部的楷模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为榜样,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认真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探寻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责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努力。

西柏坡,有人说你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有人说你是一种精神,昭示着党的事业成功的真谛;有人说你是一种力量,给予我们冲破暗礁险滩夺取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希望。而我要说,你更是一面镜子,提醒我们随时对照检查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短暂的西柏坡之行结束了,而留给我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这将是我人生足迹的又一个新的开始。再见---红色记忆中的西柏坡!

猜你喜欢

西柏坡共产党人革命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