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

2015-09-26张志方宋家明

天津人大 2015年6期
关键词:淡化水源海水

张志方 宋家明 章 习

我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

张志方 宋家明 章 习

天津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5,世界缺水警戒线的1/6,属于极度缺水地区,但同时又是一个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等多种水资源共同存在的城市。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做好现有多种水源的统筹协调、科学配置与合理使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天津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芳带领下,农业与农村办结合我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立法工作,先后走访了南水北调、引滦输水、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单位,并与有关专家学者和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对做好我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与建议。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天津历来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水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天津市供水用水条例》等。市政府制定了《天津市引滦工程管理办法》《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天津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等。在全国率先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革除了多龙治水的弊端,通过深化改革、政策保障和法制引领推动,使我市水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积极争取外调水。在国家的支持下,先后建设了引滦工程、南水北调、引黄等水源工程建设,实现了年调引滦水10亿立方米或6.6亿立方米(视潘家口水库蓄水情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0.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完工后还将有10亿立方米的江水莅津。自200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8次引黄应急,每次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在外调水源中,约有3.57亿立方米用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其他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和城镇公用、景观用水。

用足用好常规水。积极拦蓄使用地表水。天津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75毫米,折合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69亿立方米,降水形成地表水约10.65亿立方米,加上外地入境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68亿立方米,经过调蓄正常年份可供水量约10亿立方米,主要作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水源加以利用。开采使用地下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2013年开采的地下水5.69亿立方米,用于农村生活1.11亿立方米,农业生产用3.15亿立方米,采用地下热水供热0.37亿立方米。其他部分用于城镇公共、工业使用。

开发利用新水源。立足天津实际,开发利用多种水资源。一是开发利用再生水。全市已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60座,处理规模为287.24万立方米/日。年处理污水7.43亿立方米,回用2.2亿立方米,回用率29%。达标再生水部分供农业和生态使用。建成深度处理再生水厂10座,处理能力35.1万吨/日,回用量6.3万吨/日,利用率为18%。深度处理再生水主要供工业和城市杂用。二是开发利用淡化海水。全市已建成北疆电厂、大港新泉、大港电厂3个海水淡化项目,海水淡化规模30.6万吨/日。三是积极实施雨水收集利用。推进中心城区的雨污管道分离,在梅江会展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等部分单位开展雨水收集用作景观和绿化用水,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通过引水、调水,开发利用多种水资源,形成了多种水源润津城,筑牢了天津用水安全的底线,基本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源的需求。2013年,全市供用水总量为25.17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5.37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3.5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1.4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3.4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31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水源的开发、节水、工业水的循环利用、海水淡化等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水务工作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按照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今后在以下方面仍需提升水平。

1.加强对水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传统意义的水资源只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只占全部水资源的27%。而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水和产需巨大的自来水等非常规水源尚未纳入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导致对各类水资源缺乏统筹管理与科学配置,形成常规水源供应紧张、高质低用、使用不经济与非常规水源使用不足、投资和产能闲置浪费问题并存。

2.水产业政策和制度设计有待健全完善。现有水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都是针对常规水源设定的,不及于各种新水源的业态管理,对各种水源的发展建设、政策导向、价格机制、法律规范等急需健全完善。

3.对重大耗水项目缺乏有效监督和管控。重大耗水项目建设前,缺乏发展改革、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常是项目建成再去落实水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安排使用自来水,造成与民争水,高质低用,也降低了对淡化海水、再生水的利用需求,抑制了非常规水源的利用与开发。

4.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2013年达标再生水利用率29%,深度处理再生水利用率19%,深度处理的再生水供水量占城镇总供水量不足2%。海水淡化利用率为27.26%,淡化海水供水量占城镇总供水量不足3%。非常规水源产能闲置、水源浪费。

5.节约用水仍需加强。我市的工业和城镇节水成效明显,但在绿化用水、建筑用水、市政用水管控上仍需加强。城市管网漏损突出,2014年损失自来水9000多万吨。农业耗水占到全市水资源的48.3%,使用地下水占全市的75%。农业节水灌溉面积率为61%,实施节水潜力巨大。

三、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1.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平台。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由水务部门为主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平台,统筹对各类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做到优水优用,分类供用,经济适用、物尽其用;动态反映和监控各类水资源的存量、供给、使用、排放、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情况;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等部门对涉水事务进行会审会批、情况通报,发挥部门联合优势,堵塞管理衔接漏洞;组建水务集团,对各类水源实施统一收购、统一配置、统一供应。

2.健全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和制度设计。一是明确各类水源的开发利用原则。今后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宜为:高效使用引滦、引江等外调水,除供水管网未达到、工业生产有特殊要求和地热采暖等特殊需要外全面停采地下水,积极推进再生水、雨水的利用,适度发展海水淡化水。二是制定科学的供用水规划。要按照天津现有水源和今后潜在的可开发、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制定供水用水规划,同时与时俱进地按照水源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作出合理的调整,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相协调。三是发布用水指导意见。要定期发布水资源公报,公布供水和用水的指导意见,发布推广节水器具与限制淘汰和鼓励发展的产业、设备、产品名录,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四是建立科学的价格机制。尽快制定既能体现水资源价值,又能体现政府调控水源配置的政策导向及各类水源比价关系的用水价格,通过价格指导用水者按需选择不同的水源,大力推进分类供水,按质使用,绿色排放。在全市实施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价改革,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五是加快水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的调研与论证,把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等管理措施引入全部水资源管理,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提供法制保障。

3.加强对耗水大户的管控。目前,全市年用水量在50万吨以上的大户有81家,占全市工业用水的56%。因此,要将用水大户作为管理的重点。一是严格对用水大项目的审批。对以水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重大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水务部门对项目水资源的配置、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回用、排放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和充分的论证,凡选址可能出现与民争水,高质低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不予审批,或提出调整选址及重新配置水源的意见。二是搞好水源的配置。重大用水项目凡坐落在淡化海水供水半径内的应当优先配置淡化海水,在其他地区的应当优先配置深度处理再生水,没有再生水的可以配置河道原水,严格限制使用自来水、地下水,为企业配置水源应当体现企业和产品对水源的适用性、经济性。三是落实节水措施监管。重大用水项目的建设,应当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建设节水设备设施,与主体设备同时投入使用。用水大户要配建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再生水就地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四是加强对洗车、洗浴、游泳场馆、水娱乐等特殊用水行业的管理,督导上述行业采用并不断更新节水设备和器具。搞好洗车网点的区域布局,鼓励具有再生水资源的单位利用再生水开展洗车业务。

4.推进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制定非常规水源发展专业规划。要按照非常规水资源的来源、产生过程、水质特性、使用范围、成本价格和对输送管道的要求分类搞好专业规划,对水源使用的方向、管网建设、水源配置进行科学布局。二是促进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的利用。再生水是可自主、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水资源,将成为我市的第二水源。今后要鼓励有规模的企业、单位、工业小区、城镇对产生的污水实施就近处理、就地回用。在今后的城镇规划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实施污水就近处理的配套建设问题,制定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淡化海水是我市重要的战略储备水源,可根据需求增加生产与供应。今后在实施淡化海水的利用上宜采取:在沿海地带要预留一定的海水淡化生产发展空间,为今后海水淡化建设预留一定的海域和海岸用地;对新建企业进行充分的论证,由于海水纯度高,对输送管道有特殊需要,宜实行向新增用户定向供应,以需定产;在开发建设项目时应当对输水管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为投入使用做好准备;对现有的海水淡化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对高于自来水销售价格部分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三是搞好非常规输水管网建设。目前,全市深度处理再生水供水管网长度690公里,其中实现连通的有243公里,管网连通率占35%,解决供需“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任务较重。今后要把非常规供水管网作为全市输水供水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保障非常规水源的充分利用。四是提升再生水质量。当前影响再生水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再生水质量低。2013年我市再生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76.7%,同时采用的生产标准也较低,与农业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标准不对接,使用会造成耕地、河道的二次污染,也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环境景观。应当采用较高标准进行生产并提高出厂水质的质量,促进再生水的充分利用。五是做好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推进面积较大的工业企业、仓储企业、会展、学校等开展雨水收集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城镇管网实施雨污分离,把收集的雨水排放到湿地、景观河道、农业灌溉渠道,推进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5.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要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通过节水措施落实和设施设备的配套完善,提高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高效使用。一是制定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淘汰和改造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二是做好输水管网的更新和维护。要制定自来水管网的更新计划,加快漏损老旧管网改造和管护,减少自来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安全高效稳定供水。三是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要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举办大型节水宣传活动,宣传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水、惜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抓好农业节水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扩大推广实施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节水灌溉面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提高农业节水水平。五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水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区、行业、产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用水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对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设备设施、器具的单位给予扶持,对实施节水措施好、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地区、行业、企业、居民小区和个人给予奖励,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作者分别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干部)

猜你喜欢

淡化水源海水
保护水源
南水源头清如许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寻找水源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海水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