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想说说”怎么教?(辩课实录)

2015-09-25胡红周正海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男孩小女孩漫画

胡红+周正海等

第一板块:微课堂

【课堂实录A】执教:南化四小何雪

一、 观察漫画,弄清题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四格漫画,可惜有一张丢失了,你能看懂大概意思吗?

生:有一个小男孩拿着相机出去玩,突然发现了什么,便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他把照片洗出来和好朋友分享,他们都忍不住笑了。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这第二幅图,画的可能是什么?

生:有可能是一幅美景。

生:有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生:如果不是有趣的画面,他们不会看后笑的。

师:你关注到了人物的表情,不仅笑了,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PPT放大图4小男孩的表情)。有没有人关注到了(图1)这个表情?你看出了什么?

生:他很惊讶,忍不住回头看,肯定是被什么吸引住了。

师:漫画漫画,作者想说的都在画里。虽然我们没有看到第二幅图,但是我们通过一些细节、两处表情,就猜到了第二幅图的一些信息。还有谁能再说说这组漫画大概的意思?可以给主角起个名字。

生:有一天,小明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就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后来,他洗出照片给小伙伴们看,大家看得笑翻了天,眼泪都忍不住掉下来了。

二、 合理想象,具体表达

师:想不想知道什么画面这么有趣?那我们先来猜一猜地点,他在哪里?

生:(众)公园、马路边、学校。

师: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操场、走廊、教室,表演课本剧、午餐、打扫卫生……这里面肯定出现过许多有趣的画面,谁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生:我想起来,上次我们小组在表演课本剧时,赵炜程他扮演的角色说话,故意模仿某个地方的方言,特别搞笑,他说“来了,来了”,说的是“来(lāi)了!来(lāi)了”!

师:的确很有趣。可是你怎么把声音拍下来和别人分享?好像与漫画的意思不符,有趣的应该是画面。上周三,午餐时发苹果,在校吃午饭的同学还记得,当时唐浩是怎么拿苹果的吗?

生:他当时是跪着拿苹果的。

师:这么说不够好玩。听听何老师怎么说:“当时,老师正坐在门边吃饭,全班的餐后水果

门,结果步子迈得太大没刹住,突然单腿跪地,以新郎向新娘求婚的姿势扑进了苹果堆。他激动地来不及收回腿,双手捧起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两眼放光,像是找到了一个无价之宝。”你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唐浩单腿跪地,扑进了苹果堆。

师:你看到了人物有趣的动作。你还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他拿到苹果以后,激动得两眼放光,想马上把它吃掉。

师:你看到了有趣的表情。同学们,要想说得有趣,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那些细节必不可少。生活里有趣的画面太多了。当然,在这幅有趣的画面里,主角也有可能不是人物(PPT出示四幅有趣的照片)。

三、 突出重点,连贯表达

师:现在,我们四人小组交流,把这组漫画完整、连贯地说一说。可以说你看到过的,也可以说你想象出来的有趣画面,要做到“想象合理、表达清楚”。(PPT出示,齐读)四人交流结束后互相点评,并推荐至少1人在全班交流。(4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有趣故事?

生:有一天,小毛拿着新相机在森林里游玩,他想拍一些动物们有趣的照片。走着走着,突然他眼前一亮,看见一只小猴子想抓住树上的藤条荡到另一棵树上去。但它刚一用劲,藤条就断了。于是,它掉到了树下的荆棘丛里,疼得哇哇直叫。小毛眼疾手快,拍下了这个有趣的景象。回来后,他把照片洗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大家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师:我们先来夸夸她。

生:她的故事很有趣。说得很连贯,说的时候也很大方。

师:也给她提一点建议。

生:小猴子掉到荆棘丛里不太合理。

师:而且它很可怜,不该这样笑话它。能不能把画面定格在小猴子掉下藤条的一瞬间?小猴子会是什么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生:小猴子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只手抓着断了的藤条,一只手在空中乱挥……

师:想得很好,再具体一些会更有趣。还有谁来给大家说个有趣的故事?

生:……一个小女孩从家里走出来,她披着一头长发。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小女孩那乌黑的长发全部被吹到了前面,遮住了她整张脸,顿时变成了一个女疯子……

师:大家都笑了,说明宋嘉旭这个故事很成功啊!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有个疑问,头发怎么可能全跑到前面来呢?

师:平时风能把伞都吹翻,何况长头发呢?关键是这风有多大?

生:五、六级吧。

师:照片可看不见数字,你需要通过语言描述让大家看到风很大。比如说:

生:小树枝被吹得左摇右晃。

(多名学生发言略)

师:同学们,能通过你的想象和语言把大家逗乐,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本领。课后,请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继续分享给你的家人或朋友,看看能不能把他们也说乐了。

【课堂实录B】执教:南化四小丁美娟

一、 观察,推想第二幅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4幅图片,其中有一幅图片是空白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想象这空白部分可能是什么场景?(生观察图,想象)

生:我觉得空白部分,可能是两个小朋友做了一件好人好事。因为我看到第四幅图,那个扎辫子的小女孩,还有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们都在笑。

生:我觉得空白部分应该是有两个小朋友吵架了,吵架的一幕被拿相机的男孩看到,并拍了下来。

师:你依据什么来想的?

生:因为最后一幅图中,三个小孩都在笑,其中拍照片的那个小男孩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肯定是因为觉得吵架时的样子很好玩。(多生答略)

二、 想象,鲜活第二幅图

师:听了你们说的画面,我知道你们都是依据人物的表情来做出的想象。只是我觉得这些画面还不够清晰,没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有些细节没有叙述清楚,我再给你们一两分钟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我好吗?

生: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正在吵架。小男孩用手抓着小女孩的辫子,小女孩一直在哭。

师:我觉得你说得还不够具体,如果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得更细腻些会更好。你先坐下再想想,好吗?

生:我来帮他补充。小男孩和小女孩不知道因

课堂

为什么原因吵架了,男孩生气地紧紧抓住小女孩的辫子,小女孩脸涨得通红,委屈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看到小女孩哭了,小男孩连忙松开了手,可能是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对吧。

师: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让大家笑起来呢?

生:因为这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就是第四幅图中的两个孩子,他们看到了自己吵架时的样子,真的不太好,是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通过你的描述,我脑海中也浮现了这幅画面。还有谁能这样完整地把画面说清楚吗?

(多名学生说,略)

三、 说说,完整表达四幅图

师:同学们依据人物的表情,想象了空白部分可能出现的场景,说得都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四幅图的右下角,分别有着不同数目的小圆点,这个代表了——

生:(齐)四幅图的顺序。

师:你们能把这件事情完整地说一说吗?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

生:我来说。小明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双胞胎孩子去玩。

师:(打断)什么时候看到的?发生的地点呢?

生:星期天,小明带着新买的相机到公园里去玩。到了公园,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园散步。那是一对双胞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也许是馋了,他剥开了糖纸。不巧一阵风吹来,糖纸被风刮走了。小女孩看到了,连忙去追糖纸,追上后把糖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这一幕触动了小明,他连忙举起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这个镜头。第二天,他把照片拿给自己的小伙伴看,小伙伴都夸赞小女孩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也夸赞小明是个合格的摄影师。小明得意地笑了,大家也笑了。(又一生发言,略)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叙述都运用了第三人称,说得就像自己看到的一样。我们也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也许会显得更加真实,谁想试试?

生: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架相机,我迫不及待地拿着新相机出去拍照。我一边走,一边看。突然,一阵狗叫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叔叔拎着个塑料袋在前面跑,一只狗在他后面紧追不舍,不时还示威一样地“汪汪”两声。那叔叔似乎并不害怕,而是不时地从塑料袋里掏出一个东西向狗扔去,我以为是骨头呢,可再仔细一瞧,原来是棒球。嘿!那叔叔在训练他的爱犬呢!有趣的是,那小狗竟然每一次都能准确地接住。我忙举起相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下午,我把照片拿给我的小伙伴们看,还告诉了他们我看到的这件事情,小伙伴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看到他们笑了,我也高兴地笑了。

师:你的讲述真精彩!同样的画面,不同的想象,不同的表述,都是可行的。这节课老师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说,看来你们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第二板块:微辩课(纪要)

主持:胡 红

辩课人员:

南化四小“胡红语文微型团队”——何雪、赵雪敏、储莉、耿艾昕

南化四小“周正海语文微型团队”——凌悦、王飞、丁美娟、林姗

【辩课实录】

主持人:各位老师,刚才由胡红语文微型团队和周正海语文微型团队开展了同课异构的微课教学。内容来自五年级上册单元练习2的一个特殊板块——“想想说说”。翻开五六年级四册教材,我们发现,苏教版高年级语文的每个单元练习都有五个板块。在四册教材中,唯有五年级上册练习2没有“口语交际”,取而代之的是“想想说说”,就是刚才呈现的两节微课。现在请老师们思考第一个问题:“想想说说”与“口语交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有何异同?

先请两位授课老师发言。

何 雪:从题目上就可以发现:两者都重视“说”的训练,如将讲故事说清楚、说生动,学会倾听,互相点评;但“想想说说”又比“口语交际”多了一项“想”的训练。不是说口语交际就没有想的训练,而是就这篇教材而言,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生动地说清楚的前提必须是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图2的情景。这里的“想象”,可以是一种回忆,可以是一种假设,只有理解图意,打开思路,才能让空白变成画面,让这组静止不动的画面在头脑里变成活动的电影。所以,想什么,怎么想,是这篇“想想说说”与一般“口语交际”不同的地方。

丁美娟:我认为“想想说说”不同于“口语交际”。就“口语交际”而言,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侧重于用口头的语言和适当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是培养学生的

课堂

倾听、应答,表达、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文明地进行沟通与交往;“想想说说”就这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对学生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想”,一个是“说”,那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应该着重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我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能认真观察图,大胆想象空白图可能的场景;之二是将四幅图所表示的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主持人:两位老师对各自的目标说得很清楚。下面请各位老师回忆自己的观课过程,你觉得他们的课达到目标了吗?

凌 悦:从听课情况看,教者都能在短短20分钟内教会学生展开想象,并能连贯地将事情经过说完整,目标应该是基本达成的。

主持人:明确了目标,也就明白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讨论“怎么教”的问题。现在,请你针对某一节课说说你的看法。

耿艾昕:何老师引导学生在脑中浮现画面,将人物的动作、表情说具体、讲生动。何老师选取了刚发生在班上的唐浩拿苹果的经历,用精彩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老师说完,学生哈哈大笑,这是语言的魅力。在学生捧腹大笑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和表情,将画面说有趣。接下来的讲述中,学生基本上注意到了这些。

周正海:在讨论“怎么教”之前,还需要把“教什么”辩得更清晰些。今天所教“想想说说”,想什么,怎么想;说什么,怎么说?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这里的“想”首先是推想;“说”的不仅是第二幅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说清推想的理由,说出脑海中第二幅图的细节,把静态图画说“活”。至于“怎么教”,需要教师以评代教,无需过多的指导,因为过多的指导反而会逼窄学生的思维。

林 姗:我认为“想想说说”这样的练习,应该重在引导学生说,教师无需做过多讲述。丁美娟老师在指导学生描述第二幅图时,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大多以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画面时,丁老师只一句“刚才两位同学的叙述都运用了第三人称,说得就像自己看到的一样。我们也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也许会显得更加真实,谁想试试?”便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把画面描绘得真实生动,甚好。

储 莉:“想想说说”,“想”是前提,这里的“想”更有想象的要求;这里的“想”也是推想:由第一、三、四幅图的画面,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这一点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所以学生把握得也很准确。但我觉得只有展开想象,才能把第二幅图的画面补充得更为丰富和生动,所以教师的指导就很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指导,这张有趣的照片可能是人,可能是事,可能是物,可能是景,它之所以引人发笑,有可能是因为表情、动作有趣,或者装扮、拍摄技术引起搞笑等等。这样的指导,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打得更开,想得更多,更丰富、生动。

主持人:何老师的课堂里,有个学生讲了某同学用声音把大家逗乐的事情,他还模仿着说“来(lāi)了!来(lāi)了!”当时,何老师似乎不太赞成这样的画面,老师评价说:“的确很有趣,可是你怎么把声音拍下来和别人分享?好像与漫画的意思不符,有趣的应该是画面。”对这个环节,大家怎么看?

何 雪:因为想象漫画的内容是一幅画,所以“笑点”显然不能是声音。当学生只关注声音这个细节时,我必须告诉他关注点是“画面感”,以免给其他同学造成误导。考虑到时间因素,我没有引导他继续展开想象,把画面说完整。

赵雪敏:我觉得这个学生所讲的“来(lāi)了!来(lāi)了!”是没有办法通过相机来捕捉的,但是听了这个同学有趣的声音后,同学们都乐了,哈哈大笑。同学们怎么笑的?笑成什么样子了?这样画面是可以捕捉的。譬如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笑得东倒西歪……可以通过截取这样一组镜头来还原当时的情景。

王 飞: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看繁花。学生能从一幅留白的漫画中,联想到生活实际中同学间的趣事,这也正契合了编者的意图。一声“来(lāi)了!来(lāi)了!”,说明学生不仅仅将视线局限于看到漫画的表象,更“看”到了漫画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学生能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形象地表达出画面背后的故事,这有何不可?我们为什么要否定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呢?

主持人:从大家的争辩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地方。再看丁美娟老师的课堂,有位学生讲到了“吵架很好玩”的画面,老师的点评是“如果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说细腻点就更好了”。对此环节,你们怎么看?

储 莉: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指导将画面说具体的同时,注意一下价值观的引领。

丁美娟:我觉得学生说的“吵架很好玩”,并不是指吵架这件事情本身,或者这件事情的过程很好玩,而是在吵架过程中,人物的表情可能和平时生活中

课堂

的不一样,事后再来看自己吵架时的表情的话,一定是会觉得好笑的。吵架当然是不应提倡的,我是希望学生能够把事情发生的那个场面说得更加具体,为后面的把四幅图说成连贯的话提供基础。

林 姗: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吵架”给人的感觉是不开心的,而学生却说“吵架很好玩”,那么这个学生看到的吵架,一定是出现了引人发笑的画面,只有把画面的细节描述清楚,才能让听者觉得吵架确实很好玩。课堂上丁美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把画面描述清楚,我觉得这个环节处理得很好。

周正海:对这两节微课,我觉得还有个问题很值得讨论,对于学生而言,这个板块教学,究竟是连贯地说四幅图重要,还是指导说第二幅图更重要?

何 雪:我认为这个问题有歧义。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教学目标“连贯地说整幅图”并不是用低年级的水平说故事大意,而是包含了第二幅图的内容,意在突出重点,把故事说生动、有趣。因此,如果两者是包含关系,尽管第二幅图是难点,也不能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凌 悦:我觉得指导说第二幅图更加重要,五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将事情连贯起来说清楚的能力,但缺少思辨。“想想说说”,想在前说在后,只有想清楚才能说明白。通过第三幅图可以推想出第二幅图一定是小男孩用相机定格的瞬间,通过第四幅图中三个孩子拿着照片开怀大笑的神情,小男孩乐得都流下了眼泪可以推断出,这永恒的瞬间一定是令人捧腹的。只有将第二幅图叙述完整,才能够真正确定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和表达主题。

耿艾昕:第二幅图需要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填补图中空白后,再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如何思维、语言如何组织,这需要我们老师加以指导。只有在说好第二幅图的基础上,才能把四幅图说连贯、说精彩。因此,我也认为应重点指导第二幅图。

王 飞:本次的“想想说说”不仅要强调四幅图的完整性,更要突出第二幅图内容的具体性。纵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紧扣事物的重点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那么本单元的“想想说说”训练,其实也是作为单元整体目标的一个延续,所以,我觉得四幅图能够连贯地说仅仅是基础,更重要还是引领学生将第二幅图说具体,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画面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

主持人:作为教师,要有对教材纵向比较的能力。翻开三四年级语文书,我们发现,中年级的练习中有“说说写写”(三上练习4留言条;三上练习8请假条;四下练习2“受骗以后”)、想想做做(三下练习6学校绿化调查;三下练习8手抄报)、“做做说说”(四上练习6现代兵器)。五年级又出现了“想想说说”。对于这一类的练习,你是否考虑过教材编者的意图?你在平时教学中是怎么教的?请实话实说。

凌 悦: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触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丰富语文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很想认真去对待,但苦于没有时间停留在此。

林 姗:教学中我发现,每个单元中的练习都有它的特点,平时教学时,我会根据内容及班级学生特点进行选择性地详略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说,合情合理即可。

储 莉:说实话,我做得不好。这类的练习跟我们的学习或生活联系得紧密的,我教学时会研究得多一点,如留言条、请假条等;但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或我自己不擅长的,如现代兵器等,就一带而过了。

赵雪敏:说实话,做得真的不够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觉得学生在“口语交际”上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很少花心思。我觉得虽然“说说写写、做做说说、想想说说”,书上没有标明是“口语交际”,但我认为这几项也应该是属于口语交际范畴内的,只是编者在训练点上有所侧重,这几个板块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一定的梯度。所以,也就有了“说说写写、想想做做、想想说说、做做说说”。(众发言,略)

主持人:看来,教材中的这些板块,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展本专题校本研修的价值所在。我们希望,老师们能认真对待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与编者对话,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引领。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辩课不能再继续,但我们的研修没有结束。大家要对今天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入思考,并不断改进各自的教学。下次校本研修,我们将在本次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单元练习中的其他板块教学。谢谢大家!

(胡红、周正海、何雪、丁美娟等整理)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小男孩小女孩漫画
“聪明”的小男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男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萌萌哒的小男孩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