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著痴迷的歌剧情怀

2015-09-25卜大炜

歌剧 2015年2期
关键词:女高音歌唱家合唱团

卜大炜

近年来中国歌剧界已经形成多个中心,规模不等、风格各异,这无疑在为中国歌剧的崛起而蓄势。在北京,有一个非音乐专业机构:“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他们对歌剧艺术有着一份执著甚至痴迷、深入的研究。他们每年举行一次“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指挥家和大部分歌唱家从欧美邀请,观众从中可以听到许多难得听到的精彩片段。音乐会非常隆重,艺术性非常强,水平很高。我被他们对歌剧的热情深深打动,认为他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歌剧中心之一。我自2010年起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参加每年的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2014年的音乐会是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及合唱团组台,2014年12月6日我作为嘉宾也出席了。

来到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中外各界贤达和音乐界、歌剧界的精英首先在前厅酒会上汇聚一堂,同时通过大屏幕投影回顾历年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的风采。这种方式与通常音乐会观众们舟车劳顿、匆匆落座、惊魂未甫不同,大家进入到一种艺术欣赏的氛围。音乐厅设在英蓝大厦的中庭,有十多层高,格局如同维也纳金色大厅。首先让视觉受到巨大冲击的是舞台上方那幅40米高15米宽的巨型大漆壁画《今夜无人入睡》——中国公主图兰朵,这是已故大师陈逸飞的佳作,那图兰朵眸中透射出的恰似一种对歌剧艺术的东方之情。

英蓝的音乐会每年一个主题,本年的主题是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不朽的荣耀——法国歌剧庆典”,法国大使顾山出席并致辞。音乐会以《卡门》选段开始,一下子让我回忆起中法建交以来我亲历的中法歌剧交流盛事,首先是1982年中法联合制作的《卡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上演的第一部法国歌剧。第二次是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联合制作的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那两次我都在乐队中担任演奏,因而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年的英蓝音乐会和英蓝201 1年的另一次法国歌剧音乐会都具有外交背景,我作为一名欣赏者参与其中。

音乐会的指挥是让一吕克·坦戈( Jean-Luc Tingaud),首先是《卡门》开场的“烟厂”场景,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参与其中,孩子们也用法语演唱。女中音热拉尔丹-肖韦( Geraldine Chauvet)演唱的“吉普赛之歌”,以一种慵懒之态开唱,逐渐加码,为这首极具悲剧内涵的喜歌剧小曲敷设上一抹戏剧色彩。“花之歌”的高潮音弱收似成时尚,男高音让-弗朗索瓦-博拉( Jean Francois Borras)在这里以一种轻声与假声混合的方式完成,独特而讨巧。女高音莉娜-特里亚尼( Lina Tetriani)演唱米凯拉的咏叹调“我无所畏惧”,高音区她稍提后硬腭.音色明亮圆润,控制得干回百转。

音乐会下半场的《浮士德》让本年的音乐会令人难忘,截取了几个相对完整的场景,让听众较为连贯、集中地欣赏到一批有深度的咏叹调、重唱、合唱。我演奏过也听过不计其数的歌剧音乐会,当晚的一些《浮士德》选段是较难欣赏到的,让人充分领略到古诺的音乐才华。“梅菲斯特”由来自美国的低男中音杰米-奥芬巴赫(Jamie Offenbach)演唱,他的“金犊之歌”充满了戏剧的张力,摄人心魄,使我联想到夏里亚宾和鲍里斯-克里斯托夫,同样的表现还呈现在“你还等什么”、“古代的美丽皇后”等选段中。男高音博拉将浮士德“你好,贞节纯洁的住所”一段演唱得气息连贯,抒情色彩浓郁。来自中央歌剧院的男中音於敬人在瓦伦丁的唱段“仔细听我说,玛格丽特”中声音形象塑造得很到位,展现了自己的歌剧才华。乐队在“努比亚女人舞蹈”音乐中小提琴声部音色的清泠高远、男声合唱“士兵之歌”的雄浑、女声“天使”合唱“被拯救了,基督复活了”的升华意境都有效烘托出音乐会的盛会规格。

英蓝2008年4月25日举行了首届歌剧音乐会,那也是壁画《今夜无人入睡》揭幕庆典音乐会,安德烈-波切利在音乐会上高歌了这曲同名咏叹调。从2009年12月5日的音乐会开始,音乐会定义为圣诞音乐会,这一年的主题是《“飞吧,乘着金色的翅膀”——威尔第的浪漫与激情》。这两年的乐队、歌队为北京交响乐团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2010年的英蓝音乐会主题为《银色的维也纳——曼妙的华尔兹和轻歌剧》,乐队换为国交。在此,我愿将2011-2013年三届音乐会的随笔翻出来与读者一起重温盛况,大家会对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的情况有所了解。

2011年1 2月5日,2011年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爱之夜,星光闪耀——法国歌剧撷萃》,在这个主题为法国歌剧的音乐会上,一批在法国歌剧舞台上的实力派歌唱家让我们集中地领略了法国歌剧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一批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选曲,在中国的音乐会上不常听到,这是法国的国粹,虽然也用美声演唱,但风格与意大利歌剧和法国大歌剧不同,要有幽默感,法国歌唱家的把握最地道。

挂头牌的女高音诺娅-安塞勒姆( Norab Amsellem),高音C的技术并不完美,但善于修饰声音,歌唱线条具有优美的曲线。女高音阿米拉-塞利姆( AmiraSelim)的花腔装饰音尽管没有吴碧霞或曹秀美那样灵巧,但因音色光滑取胜,并在《霍夫曼的故事》的“木偶之歌”采用了难度较大的版本,极具含金量。女中音安妮-瓦维耶( Annie Vavrille)演唱的奥芬巴赫《格罗斯坦女大公》选曲“这是我父亲的军刀”较之安妮-索菲一冯·奥特更有戏剧性。男中音亚历山德-迪阿梅尔( AlexandreDuhamel)的声音极具质感,这是欧美歌唱家的纯正风格。总体上,这些歌唱家对于演唱更侧重于艺术性的追求。

国交乐队在《浮士德》中的“珠宝之歌”完成得非常机敏,这是极具合作难度的歌剧咏叹调,国交显示出对法国音乐灵敏度的把握。同样,乐队在圣一桑《参孙与达利拉》的乐队段落“酒神的狂欢”演奏得极为灵动。德奥音乐要有功夫,法国音乐要有灵气,功夫可以磨练,灵气要靠大师来激发,当晚的指挥帕特里克-富尼叶( Patrick Fournillier)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2012年12月1日,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莱茵的黄金——德国歌剧传奇》,以瓦格纳的乐剧选段为主,英蓝大厦揭开了2013年中国纪念瓦格纳诞辰200周年的序幕。中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梁宁和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新秀李晶晶与来自德国的两名女高音歌唱家、一名男高音歌唱家、一名男中音歌唱家领衔,伊万一托茨( Ivan Torzs)担任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北京和谐之声爱乐合唱团、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及北京四中童声合唱团演唱。来自德国的歌唱家尽管不是一线歌剧歌唱家,但他们的歌剧实践非常丰厚,有较高的音乐感受力,实力不俗。

音乐会曲目大部分以德语演唱,语言对中国歌手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合唱团从第三个曲目瓦格纳的《汤豪舍》“我们在高贵的殿堂相聚”中渐入佳境,高音区轻松胜任。

女高音克里斯蒂娜-利勃尔(ChristianeLibor)演唱《汤豪舍》“真高兴再次见到自己的家乡”和“全能的圣母,倾听我的祈祷”体现了瓦格纳女高音的本色,头声共鸣极佳,声音穿透乐队厚重的音色,灌满英蓝大厦那十多层高的中庭。她以充沛的气息让后一曲目瓦格纳那绵长的旋律延展无穷。乔希姆-基普(Joachim Seipp)在“真高兴再次见到自己的家乡”中体现出低男中音的本色。

乐队在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序曲一展雄姿。另一名德国女高音安雅-乌尔里希(Anja Fidelia Ulrich)有次女高音的音色,她在《罗恩格林》中的“孤独的黑暗岁月”和“苍天啊,你是我悲恸”以布局完美取胜。

与欧美歌手相比,中音区是被许多中国男高音忽视的音区,这是明显的差距所在。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爱之夜,降临吧”,男高音蒂尔曼-翁格尔( Tilmann Unger)的中音区音色密实、有磁性有光泽。女高音利勃尔在千古绝唱“爱之死”的演唱中层层递进,声情并茂,应是全场的高潮。梁宁唱的“孤寂的夜晚”以极具冲击力的声线向那对情侣发出警告。

在《女武神》“女武神的骑行”和《众神的黄昏》“齐格弗里德的莱茵之旅”两首唱段中,乐队的铜管声部展示了风采,音色坚实丰满,圆号在后一曲中大秀了一把。

在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三重唱“梦境一般难以置信”,作曲家这里的声乐写作要求苏菲的声线经受住来自元帅夫人与奥克塔维安声线的挤压,在当晚就是来自一名瓦格纳女高音和女中音声线的挤压。饰演苏菲的女高音李晶晶做到了,她始终把握住了自己声部旋律线的统一和连贯。

201 3年1 2月1日,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的主题为《悲壮与风雅——俄罗斯歌剧之旅》。俄罗斯亚历山大-波利亚尼琴科( Alexander Polyanichko)指挥,俄罗斯五名歌唱家独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布阵。

俄罗斯歌唱家中的两名男中音,罗曼-布尔坚科( Roman Burdenkof)首先登场唱鲍罗丁《伊戈尔王》中“疲惫的心得不到安眠”,F音以上位置不太稳定,但在其后的演唱磁性十足,光彩照人。另一名男中音弗拉基米尔-莫洛兹( Vladimir Moroz)声音比较“扣”,但他演唱奥涅金的咏叹调可说是以典型的俄罗斯音色塑造出一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典型人物——“多余的人”。男高音叶甫根尼-阿基莫夫( Yevgeny Akimov)演唱了《奥涅金》中的“青春,青春”和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萨特阔》中的“印度客人之歌”,他有着传统俄罗斯学派男高音那种绵密飘柔的音色,但又能将较多的胸音带到高音,俄罗斯声乐流派在演进。

当晚的音乐会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迅速掌握了较为生僻的俄罗斯歌剧语汇的句式与结构。木管声部有令人欣喜的表现,持续和弦音准与弱力度控制得非常漂亮,合奏音色非常融合。乐队不仅注意色彩,还注意到明暗度的变化,如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写信”咏叹调;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沙皇的新娘》序曲第二主题,如阳光洒地,里姆斯基的歌剧音乐让人心醉。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则掌握了较为生僻的俄语。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印度客人之歌”,让我们听到俄罗斯歌剧也有“板腔体”。而最后一个曲目——肖斯塔科维奇歌剧《莫斯科,切廖姆什基》中的重唱与合唱“莫斯科近郊之旅:我有个提议”,让我们看到苏联也创作出了维也纳轻歌剧。

这次俄罗斯歌剧之旅是一台厚重的音乐会,清晰地勾勒出俄罗斯歌剧的传统,完全可以称之为俄罗斯歌剧洗礼。音乐会后有两点感触,其一: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如此集中地、大规模地演出俄罗斯歌剧音乐即便不是第一次也是罕见之举。其二:让我们看到,从1836年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到1879年柴可夫斯基的《奥涅金》,俄罗斯的民族歌剧从初试啼声到在世界歌剧舞台登堂入室,其间仅经历了43年,俄罗斯民族歌剧赫然成型,找到了自己的路子,拥有了丰厚的歌剧创作土壤,迅速发展成熟起来、辉煌起来,逐渐进入世界优秀歌剧的宝库。中国的民族歌剧从1945年《白毛女》到今天,已经走过近70年了,从这两个时间表看来,我们需要加速民族歌剧流派的创建。

我仔细阅读历年音乐会的节目册,从演员的简历中看出应邀的国外歌唱家尽管不是每人都有耀眼的获大奖经历,但无一不是演唱过大批量的歌剧,从而在舞台上无论是音乐处理还是举手投足,都是入情入理,演绎精到,可以看出欧美歌剧演员们的追求所在,也折射出他们那里的歌剧演出市场非常发达,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演出实践机会。反观我们的众多青年歌唱家在国内外获奖多多,但演出剧目积累却非常单薄,我们的歌剧舞台为他们提供的演出机会非常稀有,这是中国歌剧发展上的短板之一。

英蓝音乐会从曲目的设计、表演阵容的邀请、节目册的编写印制,处处是悉心安排,精益求精,包括英蓝200名员工在内多达500人参与制作。音乐会的制作者、酷爱古典音乐的英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强尽管不是音乐家,但是每年一次歌剧音乐会面世,并且深谙欧美歌剧的业态,同时,他还刻意在每年的音乐会上推出中国歌唱家。201 3年,奥朗德总统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蓝人对歌剧艺术在中国推广所做的付出值得嘉许,由国际优秀录音师录制、中唱发行的每年一盘DVD,记录下了这7年的精彩歌剧之旅。中国的歌剧事业需要更多对歌剧艺术执著痴迷的人士参与。

猜你喜欢

女高音歌唱家合唱团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难忘的合唱团
草丛里的歌唱家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