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定性瞬间的路径

2015-09-25比另

中国摄影 2015年8期
关键词:图片社油漆工布列

比另

在胶片时代,摄影家的接触印相小样除了作为选片的参考以外,很少公开示人,这就如同那些大画家的创作草图和速写,很多也是在后人的回顾整理中才得以展现,究其原因,是这些艺术家并不将其视为创作的成品,而今年2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马格南世纪经典:马格南印相典藏》一书,则以个人档案的编辑方式,收录了69位马格南摄影师的139套接触印样,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视觉材料,读者在名作与接触印样的反复比对中,产生前所未有的亲近感,也是从拍摄方法论角度解读马格南传奇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同时也可以近距离一窥马格南图片社的选片之道。其中,包括一些小样的放大细节、挑选的部分照片、记者证、笔记和一些当代出版物的版面,都是以前几乎没有机会公开的。很多接触印样的背后富有详尽的文字信息,有些是由摄影师本人提供,要么由摄影师遗作管理会推选的专家提供。许多广为人知的杰作都被选入其中,摄影师有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艾略特·厄韦特、英吉·莫拉特,以及马格南新生代的摄影师乔纳斯·本迪克斯、亚利桑德拉·桑吉内蒂,埃里克·索斯等。这些摄影师的作品覆盖了70多年的历史,从罗伯特·卡帕记录的诺曼底登陆,到布鲁诺·巴比拍摄的巴黎骚乱,到托马斯·德沃夏克拍摄的车臣战争,到雷尼·布里拍摄的切·格瓦拉,到伊芙·阿诺德拍摄的马尔科姆·X,再到布鲁斯·吉尔登镜头下经典的纽约人。

当摄影开始全面转向数码形式,暗房已经变为明室的现在,底片和接触印样无疑是过时的事物了。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汀·鲁本(Lubben,K.)为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副馆长,曾出版《苏珊·梅瑟拉斯:历史》与《艾米利亚·厄尔哈特:图像与符号》等书。耐人寻味的是,本书的扉页就是一幅整版的由雷尼·布里拍摄的布列松在马格南纽约办公室查看接触印样的照片。对于接触印相,马格南内部历来也有着不同的观点。1939年,布列松在剪掉了自认为没有价值的底片后,曾说这就像“剪掉自己的指甲”,而摄影师安东尼·达格塔面对接触印相,却说“我本来就没打算挑选,或者说,我不认为某张照片比其他的更值得突出。”而马格南唯一的华裔摄影师张乾琦声称“我不在意好照片‘之前和‘之后的画面。把布列松挑选底片这样一个瞬间,放在本书的最前面,自然有着本书作者自己的想法与隐喻。

相比现在的自媒体时代,曾经让中国摄影人仰视的马格南图片社更像一个久远的传奇。其实马格南图片社长期以来的拍摄理念,都是在创始人之一卡蒂埃一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的影响之下的,直至后来对马丁帕尔等新生代的接纳,才打破了人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

与那些珍贵的决定性瞬间同样重要的,是那些大量的非决定性瞬间,以马克·吕布最著名的那张《艾菲尔铁塔的油漆工》(P74)为例,很多年来,这张照片被无数次地印在各种画册和明信片上,成为浪漫巴黎的不二象征。但本书所附的原始印相小样,让我们看到了这并不是一张浪漫的照片,那个油漆工并不是在工作中愉快地做着杂耍般的表演,在整卷胶片的前半部分,我们首次看到马克吕布拍摄的油漆工脸部特写,他的表情甚至有些灰心。这本书,除了印刷精良,很好的还原了那些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影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马格南背后的大量的非决定性瞬间,这对客观真实、全方位的解读名作非常有帮助,从这点上来说,本书也是一本精彩的摄影方法论的工具书。

马格南漫长历史中的诸多经典影像,给世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玛格南的成员个个都是妙手回春,而这些珍贵的历史小样,打破了这个神话,一张经典影像的最终面世,一定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按下快门的瞬间只是完成了创作的第一步骤,第二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是要从接触印相中选出最后所要展现的那一张,因此这本书对影像行业的图片编辑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猜你喜欢

图片社油漆工布列
罐子里的油漆工
太阳是个油漆工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第三选择思维的妙处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
盖蒂还有麻烦事,一家图片社也起诉了它
摄影师把照片捐赠给图书馆 却发现盖蒂在卖它
亨利在英国
玛格南:决定性瞬间
中国摄协图片社落户798艺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