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5-09-25杨凤君
杨凤君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要老师的恒心和毅力,绝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轰轰烈烈”的教学活动能达成的。我觉得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充分感受、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65-01
在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能合理利用教学工具,对提高课堂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画蛇添足。现在的教研活动很多,各种研讨课、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汇报课、过关课、骨干教师演示课、青年教师拜师课等各种公开课层出不穷。这些课通常利用多媒体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闹”,图片动画活灵活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李老师曾说:“数学就是数学,生活就是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多媒体的合理利用是好的,但也不能生拉硬套,數学课堂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我很赞同这位特级教师的看法,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两点思考。
一、创设情景要简洁明确、注重实效
情境创设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情景有太多的无关信息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明白教师的意图,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收效甚微。利用多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其情景创设的素材要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内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在生活中经历的事物,且情景的创设要简洁明确、注重实效。
【案例1】教学人教版“乘法的认识”时,刘老师把课本上的插图,用多媒体做成了动画,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上课伊始,刘老师通过课件播放动物场景,小动物都在上面不停的动,刘老师提出问题:在图上你发现了那些信息?学生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回答,但多数回答都与老师的预测不一样,更与这节课所学问题无关。这说明情景中的素材含有许多无关的信息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创设缺乏实用性。经过听课老师的一番讨论和建议后,刘老师调整了多媒体的动画,把与数学无关的动画去掉,问题也改成:在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这样创设情景既简单又实用,既能够激趣引新又能够直奔主题,启迪思维,又为后面的教学争取宝贵的时间。
二、凸显难点要精确把握,体现本质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除了激趣引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变抽象为直观,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在突破难点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够带动学生的思维,形成数学模型,体现教学本质。
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多媒体课件与教材内容的整合,能有效的促进数形结合,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洁,能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案例2】在学习“认识物体”时,先借助多媒体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抽象出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案例3】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虽然简单,但很实用,它可以非常简洁明了地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使繁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整个推理过程深刻而富有内涵,体现了数形结合、动静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这样的教学既突出了重点,又化解了难点,彰显教与学的本质。
提高教学质量要老师的恒心和毅力,绝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轰轰烈烈”的教学活动能达成的。我觉得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充分感受、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