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口语教学的课堂艺术
2015-09-25崔爽轩焕
崔爽 轩焕
【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进行了初浅的论述。从注重外语教学的实践性,保持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以及教师教学的课堂艺术性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了一堂精彩的日语课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口语教学 实践性 积极性 课堂艺术
【课题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WYYB01423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7-02
随着我国与日本国际合作的领域的加大与加深,各行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这一市场需求无疑提高了高校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是具备“听说读写译”综合外语能力的全能型外语人才。因此,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口语能力的训练,已有不少院校在日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就单独开设了口语实践课。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全面的发展能力,有助于克服过去一段时期出于升学压力片面强调笔试而偏废口语教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基础阶段外语口语课时数少,质量不高等因素,仍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在课时相对较多的基础日语课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
口语训练一方面是教学的一个目的,另一方面又是使已学全部语言知识系统化的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在基础日语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宜“语法化”,这对于掌握外语是不利的。在口语训练上不需要学生对一些语法现象下定义,因为外语理论的学习难免要用本国母语进行的。因此,用在理论上的时间越多,进行语言实践的时间就越少。应以学生掌握口语的实际技能为主。
提高口语主要是结合课文进行的,课文是学生口语的源泉。学生的口语实践也主要是结合课文进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初始阶段应使他们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义及用法,教师不宜脱离课文而加深或加大难度。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不仅能使学生易于把知识用于实践,而且能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表达的技能和熟练程度。
(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的的积极性在提高口语方面有很大意义,只有在积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更容易具备活跃的思维,产生强烈的兴趣,才渴望亲自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口语的熟练程度与表达技巧才能提高。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口语中去。
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说话需要跨越自我周围的心理屏障。在表达思想时,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是常事,而教师不必每错必纠,对学生错误过多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情感危机,加剧了学生的抑制和焦虑的心理,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败感,表现胆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實际的运用语言,使学生不敢开口说外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拆除具有保护性能的语言自我心理屏障,引导学生逐渐扩充词汇量,并使他有可能运用以前积累起来的词。增强语言的自灵活性,降低抑制削除不必要的焦虑,也是口语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三)课堂的艺术性
要想吸引学生,充分发挥课堂在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必须保证教师的课堂和外面的世界一样精彩。不仅要突出教学的科学性,更要体现课堂的艺术性。
首先,教师必须是精于专业知识的学者、专家,用精准的知识信息和来自其它渠道的广杂的信息相抗衡。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涵养,这听似老生常谈,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高度信息时代,做到这一点却实不易。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有一条河——一条沿途不断吸纳支流的河,要求教师要有一片海,一片不断吸纳百川的海。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开放的态度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形成一个动态的知识储备系统。这一系统还要不断地与丰富的教学实践交融,相生,逐步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其次,教师必须是博学多才的杂家。教师渊博的知识一方面会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崇敬,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教师的多才多艺可以让教学活动变得活跃且丰富多彩,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乐于参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时教师应是个出色的编导,根据学生的实际与课程的特点,首先、要认真准备调动学生的手段和方式。敢于对授课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对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为核心,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在通过讨论、会话表演、听录音、歌曲播放、图片展示,竞赛等形式下,充分利用展示平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其次、要讲究教学过程的安排。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教学信息的安排要疏密相同,错落有效。教学活动要讲究动静相生,转换巧妙,教学节奏处理要快慢相宜,有张有弛,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曲折起伏,富于变化。
上课时教师要是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一方面要努力贯彻“编导”的意图,更重要的是,授课时的灵活运用和发挥,进行机智的“二度创作”。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地让课“活起来”,才能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和启迪性。 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快乐的场所,他们不仅能从这里获得新知识,增长才干,同时这里也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与同学,与教师进行多向交流的平台。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会不断对教师提出更重要更新的标准和要求,但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势必会赢得满堂精彩,成为游刃于讲台上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严红君; 日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第09期
[2]傅霞; 专业日语口语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3]李红云; 关于基础阶段日语听力与口语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年第42期
[4]张丽晶; 浅谈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作者简介:
崔爽(1983.10),女,文学硕士。现任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主任,日语专业负责人。先后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日本武藏野学院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比较专业博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