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生教育中护理联合临床导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9-25李立人
李立人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江苏226001)
护理研究生教育中护理联合临床导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李立人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江苏226001)
目的:探讨护理研究生教育中护理导师联合临床导师的双导师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 年-2012年度入学的护理学研究生18例,根据是否执行了双导师培养制分为观察组(双导师)13例和对照组(单导师)5例,对两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及发表论文总数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1.0000± 0.00000篇及发表论文总数2.8000±1.09545篇;对照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1.7692±0.59914篇及发表论文总数2.1538±1.14354篇;两组核心期刊论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导师联合临床导师的双导师教育模式对护理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理研究生教育;护理学导师;临床导师;联合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护理学科研及临床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1]。2011年我国护理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2]。目前我国的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课程设置、学科方向、尤其是培养模式仍处于稚嫩期[2-3]。由于培养模式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而且导师队伍的水平更是决定护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3-4]。目前,国内导师队伍还存在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和科研教学能力不够优秀的问题[5]。南通大学护理学导师多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学院副教授,不直接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对临床进展不十分熟悉;而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大都经过硕士、博士学历教育,科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临床需要及进展具有较强的敏锐性,但对护理方面知识比较欠缺。若两者能相互配合,互补长短,则有望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因此探讨护理导师联合临床导师的双导师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012年度入学的护理学研究生18例,根据是否执行了双导师培养制分为观察组(双导师)和对照组(单导师),统计两组研究生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发表论文总数方面进行比较。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以±s表示,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1年-2012年度入学的护理学研究生18例中实行双导师培养制度13例,未实行双导师培养制度(单导师)5例。两组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发表论文总数的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核心期刊论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发表论文总数比较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南通大学2011年至2012年度入学的护理学研究生的观察和对比,发现执行了双导师制度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总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论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提示我们双导师培养模式在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中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论文撰写及答辩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培养方式的总和[6]。培养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研究生质量的优劣。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水平或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
美国、英国等国家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早,护理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研究领域宽广、课程设置系统、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体系[3,8]。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模式缺乏护理特色,论文质量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等。国内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缺乏统一性、专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各院校自成体系[4-5]。大多数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为高等护理教育培养教育工作者。这就决定了其毕业后去向单一,以从事护理教育为主,少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多是各护理学院(系)教授或副教授,临床经验偏少。虽然护理学在2011年已经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但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9]。这就需要针对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探索出一个切实可行且大有裨益的培养模式。
导师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的关键[11]。前面提到,国内大多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护理知识全面,临床经验不足,且由于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导师缺乏足够的指导经验。学历水平也高低不一,其中不乏本科学历者[12]。因此必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有研究表明,加强学校与医院联系,采取护理导师联合临床导师的双导师教育模式对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3-14]。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多经过硕士、博士学历教育,具备较强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同时直接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对临床的需要及进展具有较强的敏锐性。两者联合,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护理导师以培养技能,指导实践,学术指导为主;临床导师则抓住临床研究热点,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同时两者互通有无,联合指导,还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处理临床常见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发展。
本文研究结果也提示,南通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联合临床双导师培养模式卓有成效,执行了双导师制度的研究生在发表论文质量明显优于未执行双导师制度的。本研究首次明确提出双导师制度对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培养、发表论文质量的正面影响。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南通大学护理学院进一步贯彻执行双导师制度,并尝试将其介绍推广到其他兄弟院校。相信多头并举、博采众长一定会给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带来新的明天,而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也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方丽.研究生的创新教育论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 (3):71-72.
[2]李静.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设置现状及思考[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2,27(3):84-86.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刘丽,曹枫林,范秀珍,等.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84-186.
[5]李峥.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2-13,15.
[6]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护理研究生的创新教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86-88.
[7]谢燕,于兰贞.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74-1476.
[8]TANNER C.Developing the new professoriate[J].J Nurs Educ,1999,38(2):51-52.
[9]袁长蓉,陈国良,王志红.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2):2080-2083.
[10]单伟颖,安文忠,单伟超,等.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4):742-743.
[11]王喜华,候铭,李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护理学杂志,2009,24(11):89-91.
[12]程青虹,王子迎.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11-13.
[13]姜小鹰,张旋,肖惠敏.导师指导与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问题的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150-154.
[14]宋晓丽,王培席.浅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45-247.
G424.2
B
1006-2440(2015)06-0649-02
2015-08-20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JSJG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