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心田生长出绿色希望
2015-09-24陈登秋
陈登秋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环保基础教育”,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树立爱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笔者所在的闽侯县白沙学区素有重视环境教育的优良传统,曾被上级评为“绿色学校”。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环境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对小学环境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小学环境教育的前提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环境教育的成败,要开展好环境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专业知识和环境教育技能。从目前学校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和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教育工作的成效。对此,我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保科学知识、环保法规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撰写环境教育总结、论文、案例,定期进行交流。每学期各年段至少组织一次有关环境教育的主题队会和班会课观摩活动。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活动等,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促进了教师间环境教育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向学生传播绿色文明的种子。
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是小学环境教育的关键
环境意识主要指人类的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和环境质量观。当前,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从小树立环境资源意识、环境道德意识、生态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郾树立资源意识。在品德学科教学中,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身边典型事例剖析、小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使他们具有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2?郾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生态危机感。通过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生态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增强生态危机感。
3?郾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剖析身边破坏环境的事例,了解有些人只顾眼前利益,任意妄为地盲目发展,给人类造成了不良的生存环境。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有效的实施渠道是小学环境教育的保证
小学环境教育,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实践性教育。要把环境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抓好它的实施渠道,以保证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实施渠道之一:实施课堂渗透教育,即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品德学科的课程之中,让品德学科呈现“绿意”。
环境保护不仅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一种生存行为,更是一种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行为。我们开展环境教育,旨在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时,安排了“我们的大地妈妈”“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四个主题,通过拟人手法以及小调查、小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初步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短缺等共同课题,深入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存的重要性。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篇课文时,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家乡及身边的环境问题,认真反思自己的哪些生活行为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节约资源。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调查和小记者行动,并撰写调查报告,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进而明确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此外,环境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逐步渗透。在班会课上,要求班主任每个月至少上一节有关环境保护的班会课或队会课,把环境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实施渠道之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课外的实践性,进行养成性教育,使学生养成“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道德品行。
1?郾校内自我服务活动。建立卫生包干区,每天清晨,各班清扫包干区。各班还组织了“环保劝导队”,以督促学生日常的环境行为。在学生们的精心管理下,学校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学校环境卫生一尘不染,走进校园,有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2?郾社会服务活动。每逢节假日或纪念日,学校要求学生参加社区的环境整洁工作。要求学生把自己家门口清扫干净,并且无杂物堆放。这些活动,使学生得到了课堂教育无法得到的教育。
3?郾关注现实生活,亲近大自然,以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环境教育也忌讳空洞说教,提倡有理有据。比如,在宣传爱护鸟类方面,我们不但利用“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举行活动,还不失时机地抓住闽侯县白沙镇部分村民围捕迁徙至该处湿地的鸟群的惨痛事例,教育学生。
正是多年来我校坚持的“绿色”教育,使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环保教育,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大力支持。许多家长盛赞我校的环境教育很有特色,效果很好。记得有一次与一位家长闲聊时,那位家长说,他带着孩子外出游玩,在公交车上,孩子剥了一粒糖吃,却把糖纸放进口袋里。问孩子为什么不扔掉,孩子说,下车后扔到果皮箱中去。当小学环境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还有什么比这普普通通的一幕更令我们感动呢?在这个普通孩子的心田里,已经悄悄生长出绿色的希望。而在同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将以绿色的名义站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白沙上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