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5-09-24郭箭

中国经贸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金融机构信用

郭箭

【摘要】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积极贯彻落实总行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立足实际,选取实验县(市),以点带面、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农村地区信用基础薄弱、配套政策难落实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政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农村金融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更关系农村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引导农户重视自身信用记录,积累自身信用财富;有利于防范农村金融信贷风险,吸引金融机构增加“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增强外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意愿。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为不断加大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人民银行于1999年、2000年分别印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崩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支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部分省份联合辖内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以建立农户电子档案及农户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促进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的优化。2007年,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提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并于2009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同各地掀起了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热潮,涌现出诸如“丽水模式”、“巴东范本”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模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省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修订了辖内推进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思路和“形式多样、各自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原则,并提出了建设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总体目标和分期日标。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结合地域特色,有的县(市)侧重采集农户、农企的信息,有的侧重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资料,有的以服务农村青年、妇女、残疾人创业为抓于,有效增加了“三农”信贷投入,切实支持了当地农户等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

可以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基层政府、金融机构、广大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展了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获得资金的来源、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惠农力度、加快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初步建立数据库的有7家,加紧建设的6家。试验区共录入农户约14万户,约7万户取得贷款,贷款余额50余亿元;录人家庭农场106户,有96户取得贷款,贷款余额1300余万元;录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2户,有121户取得贷款,贷款余额1亿元。全省确定l市19个县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及融资扶持工作试点。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投放贷款约30亿元,支持3.2万余名农村青年、2万余名妇女和80名残疾人创业。在信用户、村、镇评定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评定信用户280余万户,信用村6800余个,信用乡(镇)200余个;全省重点支持了1200余个农业龙头企业、2000余个农民合作社、73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园区)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信用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山西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部分涉农企业、私营业主及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资质较低,缺乏连续规范的营运记录。部分农户观念陈旧,在缺少生产、生活资金时,首先不是想到取得良好信用等级,获得银行贷款,而是找亲戚朋友借款,因此不愿意向金融机构、有关部门提供自身信用信息,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知识缺乏、履约责任心不强,虽然从银行获得了贷款,贷款到手后,对贷款本息不闻不问,挫伤了担保人员和信贷员的积极性。

2.农户可抵押资产差别明显,信用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山西农村地区间差异大,可供抵押的农副产品地域差别明显,农户资产评估处置问题更加复杂,致使很多抵押贷款的政策难于落实。而对于能够显著增加农户收入的各类支农、惠农政策,没有作为信用资源加以利用。此外,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尽管当地人民银行多方协调组织相关部门为农户、农企、创业青年等提供服务,但一些掌握货款发放权的农村金融机构却只是被动应付。虽然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年息较低,但通过信贷环节,综合核算成本已经接近贷款发放利率。因此,许多本来符合条件的“三农”项日碰壁,弱化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

3.信贷产品不能有效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

部分县(市)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为增强道德约束,帮助农户提高信用等级,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保证金。有的村还组建了村级担保协会,南资金充裕的农户自愿组建,对本村村民的贷款予以担保,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小额农贷的良性发展。但调查发现,涉农金融机构受自身信贷考核机制约束,对村级担保协会的担保规模严格限制,其担保贷款规模最高仅能放大到10倍,很难满足当地农户的贷款需求。

4.配套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调查发现,虽然涉农金融机构对信用户制定了相应的贷款优惠政策,一旦评定为信用农户后,就意味着农户到金融机构贷款会享受“绿色通道”待遇,但实在工作中,相关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农户贷款具有小额、分散、贷款成本高、管理难、费用大等特点,涉农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宁愿放一笔对公大额,不愿放十笔小额农贷。此为,受贷款规模限制,涉农金融机构也无法充分满足所有信用农户需求。endprint

四、政策建议

1.积极探索创新涉农信贷产品

具有本土适应性、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是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应具有的属性,除小额信用贷款、抵质押物创新等方式外,应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成果,认真研究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些新特点、新需求,指导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农民消费特点的信贷产品。如小城镇住房按揭、商品房装修、耐用品消费等信贷品种,以及扩大农户抵押品范畴,探索宅基地、农机具、门店等抵押贷款业务等,发挥信贷投向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最大效能。

2.广泛开展面向农村的征信宣传活动

对农民群众不能抽象地就信用宣传信用,而是要选取群众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如信用模范典型或反面教材,通过戏曲、小品、歌曲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呈现出来,联合共青团、农业部门、妇联等部门,发挥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业务骨十、村委会十部、大学生村官、青年创业能于等一大批宣传员的主力作用,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版面等现代化的传媒于段,以宣传站、金融机构网点、报纸网络等媒体为主要途径,同时利用集市、庙会等场合,广泛开展征信宣传活动,让“要致富,先当信用户”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充分认识诚实守信带来的实惠,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不断积累信用财富,促进农村诚实守信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

3.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一是用好支农再贷款。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支农再贷款发放、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早、见效快、成效好的地区,在再贷款的对象、额度、期限、频率、方式上给予倾斜。二是督促金融机构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将涉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纳入到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工作,督促各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应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按评定出的农户信用等级结果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让信用评价高的农户享受优惠便利,对信用评价较差的农户,通过采取限贷措施,敦促其增强信用意识。三是健全完善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探索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约定发生风险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分别承担,如政府承担80%,金融机构承担20%,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生产及其他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磨雁能.广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困难及政策建议区域金融研究.2013.7

[2]许炎,刘飞,魏大鹏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探索中国征信,20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金融机构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中国网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制方向浅析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