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你缠到死“催命绞索”菟丝子
2015-09-24实习生吴叶菡
◎实习生 吴叶菡
缠你缠到死“催命绞索”菟丝子
◎实习生吴叶菡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的舞凤山脚引得众人驻足。这里可不是热炒的旅游景点,《华西都市报》称,这里不少树木被一种黄色植物缠绕、覆盖,甚至枯死。罪魁祸首乃“日本菟丝子”,菟丝子因不能自产营养而从其他植物体内夺取养分,又得“植物吸血鬼”和“催命绞索”两名号。这披着金黄外衣的菟丝子到底什么来头,又靠什么本领伤害其他植物?5月4日,《环境与生活》杂志就此采访了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田呈明教授。
自身无法光合作用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李白在《古意》一诗中将妻子比作“菟丝花”,实乃“菟丝子”,希望新婚妻子也能如缠绕在其他植物上的菟丝子,永远依附夫君,缠绵到老。诗毕竟是诗,当你看到与诗中菟丝子相似的日本菟丝子,吸附其他植物的营养,使得对方了无生机、濒临枯死,必会将这股浓情诗意完全抛在脑后——它们简直就是强盗!
日本菟丝子,按植物分类学可归为旋花科菟丝子属草本植物。菟丝子属植物约170种,足迹散见于全世界暖温带。最新资料表明我国约有14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均产。田呈明教授告诉《环境与生活》:“咱们国家最常见的就是中国菟丝子(即古诗中“菟丝花”)和日本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无根、无毛亦无叶,称得上“三无植物”。它因缺失叶绿体,茎无法呈现绿色,以黄色代替,并带些许紫红色瘤状斑点。茎的直径约1~2毫米,作为攀援主力,肉质茎丝毫不显柔弱。
每年8月前后,日本菟丝子会开出无柄或有短柄的小花,呈淡红色或绿白色。一个月后,褐色的卵圆形裂果就长了出来,内含1到2个种子。待果实成熟后,种子纷纷从果内跃出,落地过冬,到了第二年夏天开始萌发。
并非只有日本菟丝子热衷于夺取其他植物体内的营养,菟丝子属的其他植物虽然形态有所差异,但本性相同,均可唤作“强盗”,而这都与其自身缺失叶绿体有关。少了这一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营养的器官,为了维生,它们只能从其他植物身上夺取营养。这些被殃及的植物又叫寄主。
那它们是怎样找到寄主的呢?田教授饶有兴趣地介绍:“种子萌发会长出茎,而茎的顶芽有向光性,它随着太阳一起转动,碰到寄主就能缠上。一旦缠上,菟丝子就产生吸根,伸入植物体内吸收养料和水分。吸根的形成宣告其寄生生长的开始。”
菟丝子将寄生植物团团裹住,吸取营养,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势。
残躯亦能蔓延生长
虽说拥有奇妙的生理现象,但这种植物毕竟还是强盗,对寄主而言可谓“罪孽深重”,这些还得从它们对农作物的影响说起。
“比日本菟丝子更细弱的中国菟丝子,对大豆的危害最大,”田教授说,“在河南、河北、山东省的豆子地里,全是中国菟丝子。”中国菟丝子在民间又被称作“豆阎王”,它对豆科植物的威慑力可见一斑。当然这些“阎王”也不愚笨,“它们为了持续不断从大豆中获取营养,并不致对方于死地。但大豆一旦缺了养分,就不再结豆。据统计,受害作物—般减产10%~20%,重者达40%~50%,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农民辛苦耕作却毫无收获,最后只得含恨清除这些菟丝子。”
菟丝子偏爱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寄主范围较广,街边的行道树、公园里的绿化树、住家的绿篱、田间低矮的农作物等都是它们理想的寄生环境,它们还将魔爪深入城市各处。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2004年,在台中仅发现两处日本菟丝子的生长点,到了2013年台中已有数百棵树木被日本菟丝子缠上,且它的足迹已经扩张到了台湾各市区。台北文山区道南河滨公园有十多棵榕树被寄生,整个树冠爬满菟丝子的黄色根茎,像极了黄色蜘蛛网,场面相当恐怖,且已有数棵榕树因此濒临枯死。
“日本菟丝子的生命力令人惊叹,它每天可长15厘米,两三个月就能扩展到新的地区,种子的产量也很大,即使埋入10厘米深的土中也可以发芽。无根无叶的丝状幼苗,可以独立存活好几周,而种子的寿命可达到10~20年之久。”南充市林业局生物防疫站站长张弛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除了靠种子繁殖外,菟丝子断裂的植物体碎片只要能缠住寄主,就能成为新植株,继续拓展和蔓延。
普遍来看,菟丝子属的植物主要危害植物幼苗和幼树,造成寄主植物矮小、生长不良,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枯死。此外,它们还能充当“桥梁”,让其他植物病毒传播至菟丝子的寄主体内。
菟丝子对寄主植物苜蓿侵害示意图
日本菟丝子原产地成谜
说完了菟丝子属的普遍现象,再来细说一下日本菟丝子。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这种植物最早在1848年刻印的《植物名实图考》中以“金灯藤”为名,直到现代《中国经济植物志》出版,才有了“日本菟丝子”这一新名。
日本菟丝子是原产于日本的菟丝子属植物吗?笔者尚未找到准确资料证明。据田教授推测,可能是植物学家最早在日本发现了这种植物,就将“japonica(日本的)”加入其学名Cuscuta japonica Choisy 中,也就有了日本菟丝子之名。“毕竟,我国和日本同处欧亚板块,很多物种在两国间流动,因而也有可能最早在中国出现。”田教授补充。
即便原产日本,它在中国的年头也不小了。据田教授回忆,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科书中,就已写明日本菟丝子在我国有所分布。
日本菟丝子螺旋状缠绕寄主
美国得克萨斯州街边树木被日本菟丝子侵害,如同布满蜘蛛网。来源:美国入侵物种信息网
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英国雷丁大学荣誉教授沃伦·海伍德在去年的世界植物园大会上说:“在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至少有250种,处理这些外来入侵的植物,每年需投入100亿元。如果外来植物入侵问题还不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数字将大幅增加。且250种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实际入侵的种类可能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甚至可能超过1000种。”虽说日本菟丝子仍未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但因其起源的不确定,仍需小心它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危害我国的生态平衡。毕竟我国幅员辽阔,物种在国内交换也可能产生大规模危害。及时进行防治是当务之急。
菟丝子(黄色)是一年寄生缠绕性草本植物
菟丝子的花萼成碗状,花簇成小伞形。
检疫为重 清除需得法
考虑到日本菟丝子的种子寿命长,易混杂在农作物、粮食、种子或饲料中而远距离传播,“对于防治,检疫部门的角色十分关键。”田教授告诉《环境与生活》。
1991年l0月通 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明确规定菟丝子为检疫对象,国内的杂草检疫对象重新修订后,也增加了菟丝子属,并把它们归为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农业部最新发行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菟丝子属植物亦位列其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可从源头抵御这些强盗的扩散。
人工清除是最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管护员应认真检查责任区内苗木,一旦发现菟丝子,立即同寄主的受害部位一起剪除。此外,鉴于日本菟丝子的种子在地表5厘米以下时不易萌芽出土,因此在受害严重的地段,也常使用深耕方式,将其种子深埋,减少发生量。当然,也可用除草剂来灭除它们。不过,即使除草剂杀死了日本菟丝子,它们的吸根仍然能生长出新的枝条,必须反复使用农药,并非稳妥之计。
美国西南部曾在2004年首次发现害草日本菟丝子,由于其危害植物种类数量大,联邦政府就将这一入侵物种列入害草名录,并禁止其活体植株和种子进口。除加强进境检查之外,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和食品局还提醒,一旦在境内看见日本菟丝子,最好向有关部门报告地理位置。若执意自己清除,切忌使用除草剂,而是连同宿主根部全部拔出,送入可深层掩埋的垃圾处理厂。我国也可予以借鉴,防止日本菟丝子继续传播和扩散。
美国休斯敦市林业部门的人正在处理被日本菟丝子侵害的树木
因药用价值或人为扩散
采访中,田教授对病害的见解让《环境与生活》印象深刻:“自然界中大规模发生某种病害都与人有关。或是人为培育出某种带有抗性的物种,或是病原体为抵御人类研发出的药物而增强抗性,又或是因人们发掘一物种之益处而大力推广。”
日本菟丝子在全球范围内变本加厉传播的一大原因,就与其药用功效有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曾如此描述菟丝子属植物的功效。它对腰膝酸软、阳痿、尿频、头晕目眩、视力减退、不孕不育均有一定疗效,中草药商还曾将其制成中医保健品,远销国外。
以菟丝子作为硕、博士论文主题的台湾成功大学讲师廖国媖,在接受台湾《联合报》采访时表示,民众认为菟丝子有“补肾壮阳”效果而四处栽种,是日本菟丝子在台湾造成“全境扩散”的主要源头。对待这些生而为强盗的日本菟丝子,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发现后及时清除,以防止大规模危害的出现。
夺其他生命之养分做植物强盗以维生,这是菟丝子作为一种生命形式的自然属性。它们生而如此,别无选择,没有郁金香的模样惹人怜爱,也缺少向日葵带给人的正能量,拥有药效却会造成扩散,威胁生态平衡。当然,对它恨之入骨也不是上策,若是能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也不失为良策。山西大学的李秋玲曾研究发现,日本菟丝子对薇甘菊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为控制薇甘菊这一世界上极具危害的恶性杂草入侵提供了一种思路。至于这“以毒攻毒”之计到底如何,仍需深入研究,毕竟“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还得当心。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