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闽名吃锅边糊

2015-09-24徐永清

饮食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时蔬卤菜木耳

◎徐永清

八闽名吃锅边糊

◎徐永清

锅边糊是福建的一道著名小吃,它在整个福建——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大酒店,还是偏远乡镇的小食店,都有显赫的一席之地。通常,每到饭点,锅边糊的鲜香气息就会满街飘散,仿佛集结号一样,召唤着各路食客。

在许多饭店,锅边糊虽是全天供应的,但还是早餐那段时光人更多。每天早晨大小饭店人流如潮,生意兴隆。通常,食客们会来份热气腾腾的锅边糊,再佐以烧卖、肉包、春卷、油饼或是海苔饼。于是,干稀结合,有滋有味,开启了崭新的一天。有则广告曰:“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很多福建人早餐的“汽油”与“红牛”,便是锅边糊。锅边糊给人动力,给人加油鼓气。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有闲情,会享受的福建人,在享用锅边糊时,无论是早餐,还是午饭,都会再来点卤菜。这些卤菜的品种极为丰富,有卤肉、卤肠、卤猪爪、卤心肝、卤鸡蛋、卤竹笋、卤千张。这些卤菜既可单独享用,也可放于锅边糊里,随意。您瞧,这一餐饭堪称丰富多彩,十全十美,简直是神仙的待遇。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锅边糊的主料通常有鲜虾、花蛤、蚬子、蛏子、干贝、肉丝、香菇、木耳、金针菜、时蔬诸等。其食材可简可繁,档次可高可低,既有一定之规,也可随意增减,这直接跟价格相关。再者,锅边糊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将锅具加热,放点食油,然后投放葱姜爆香,随后放入海鲜及山珍诸等食材,稍稍煸炒,加水煮沸。此刻出彩的一幕登场了,大厨要将稀稀的米糊,沿着整个锅边均匀地倒入,这个“倒”是连浇带泼,是画个大大的圆。其动作之娴熟潇洒,令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待米糊入锅,盖上锅盖,稍煮片刻。其实这煮,是让锅里腾腾的热气,蒸制着米糊的表面,米糊的底部则紧贴锅边,以炉火热锅烤制。大概一分钟左右,揭开锅盖,将成型的米糊,大片大片地铲落锅中。最后放入时蔬,加放调料便可起锅。

锅边糊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色彩丰富,高端大气。其色调红为主色,白是底色,余者均为衬托。锅边糊虽是色彩纷呈,却不喧宾夺主,既能突出主体,又彰显个性。虾是鲜红,蚬是嫩白,叶是翠绿,香菇是棕黄,木耳是油黑,金针菜是金黄,汤是清白,糊是雪白,可谓是五彩纷呈,赏心悦目。观之不已,食欲大振。趁着腾腾的热气,持勺品评,汤鲜味美,回味悠长。再品食材,软嫩可口,鲜美有加。若问品尝的感受,就一个字:赞!

在福建旅行,就锅边糊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家老字号。这家餐馆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一条老街。其锅边糊的汤水,不是普普通通的白开水,而采用的是高汤。这汤是用猪骨与鸭子长时间精心熬制的,是故汤鲜味厚,营养滋补,备受推崇。这么用心做事,这让人想到北京同仁堂的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经商者关心的是质量,讲究的是口碑,看重的是回头客。这家餐馆的此等举措,虽是没人看见,但顾客不是傻子,只要汤水进口,食客们立马就能品出味道的厚薄浓淡,自然也就心知肚明了。

就锅边糊来说,其实在福建有两个版本:一是海鲜版,一是山区版。海鲜版的锅边糊,其食材均以海鲜为主,高档奢华。山区版的锅边糊,则以干货为主,朴实亲民。海鲜版的锅边糊,便是人们常常提及,也是作者上文所描述的。它仅在厦门、泉州、莆田、福州一带的沿海城市流行。山区版的锅边糊,只在南平、三明、龙岩、漳州一带的山区城镇流布。

山区一带的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锅边糊的食材,均以干货为主,时蔬为辅,其主料通常有木耳、香菇、金针菜、淡菜、鱼干、虾干、虾皮,海鲜极少,甚至没有。时蔬有大白菜、小青菜、芹菜诸等。米糊是一模一样的,烹制手法也是如出一辙。这样的锅边糊虽是改良,大众照样欢迎。这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食的权利,个个均有享用美食的权限。山区版的锅边糊,虽然食材有增减,人们照例吃得津津有味。美味不打折,幸福不打折。

猜你喜欢

时蔬卤菜木耳
只需一小步
回乡小记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摘莱
只需一小步
只需一小步
赞地摊经济
不是为我考虑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