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清食苦陈寅恪

2015-09-24安东

饮食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食量偏食游学

◎安东

饮清食苦陈寅恪

◎安东

据陈寅恪的三个女儿回忆,陈寅恪童年起就不喜欢运动,更不注意体育锻炼,消化功能一直较差,营养摄入不足,常常患病。加上少年时代就游学海外,学习非常刻苦,调养长期失和,这对陈寅恪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身体素质之差往往与饮食习惯之坏互为表里,陈寅恪便是如此,他患有慢性胃病,常年胃口不佳,对菜肴的要求很独特,还有偏食的毛病。他在长沙出生,童年在长沙生活过八九年,对菜肴的喜好偏湖南口味,却又不能吃辣。和大多数客家人一样,他也爱吃腌制食品。国外游学多年的经历,使陈寅恪饮食习惯又有点趋同于西方:早餐爱吃牛奶和面包——他认为面包容易消化;甜点则爱吃苹果派。

这种饮食嗜好,着实令人难以捉摸,有点不中不洋、不古不今。偏食的坏习惯不但让妻子唐筼倍感辛苦,更令他在动荡中遭遇了比常人更多的烦恼。陈寅恪这一生,颠沛流离,动荡不安,唯一的一段安稳日子,是与清末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唐筼结婚后,在清华园度过的几年幸福时光。但很快,国家与时代的命运就影响到他,抗战开始,中国高校南迁,师生流离失所,造次颠沛。1940年3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写信给夫人大倒苦水:“此间最难在饮食,因吃面包、吃中国菜,我根本不喜吃,吃不多。况此间之中国菜滋养及味道皆劣,勉强吃之,胃即不消化,故尚不如不吃。而昆明之外国菜——安南人及中国人所做者油极多,不消化且不洁,路又远,亦不能多吃。惟法国人做者略可,但用外币计算,每月费一千余元国币方能吃,且久吃亦腻,此所以身体日弱也。”陈寅恪的女儿们回忆他是喜欢吃面包的,此处却说“根本不喜吃”,或许是因为当地的面包做得实在让人难以下咽吧。

陈寅恪备尝战乱之苦,身体每况愈下,48岁便右眼失明,这对于一个读书做学问的人来说,是多大的痛苦!他的女儿回忆说:“父亲用眼过度,视力日益减退。母亲很着急,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父亲增加营养。于是托人买来一只怀胎的山羊,母羊生了小羊之后,母亲学着挤奶,给父亲饮用……”

陈寅恪那时食量极少,主食只吃一两片面包,副食只吃一两片瘦肉。病了后,食量更是大减,靠打针和服维生素B来补充营养。打一针的费用昂贵,维生素B价格更是不菲,而且不容易购得。夫人唐筼为买药四处奔波,实在是煞费苦心,尽力支撑。

在香港时,物资极度匮乏,日军给他送去好多袋面粉,但宪兵往屋里搬,陈寅恪、唐筼硬是往外拖,就是不吃敌人的面粉。后来日本人以日金四十万元聘请陈寅恪,要求他办东方文化学院,陈寅恪拒不接受。生活艰难,他宁可典当衣物过活,也不靠出卖良心活着。曾有友人的日记记载说“:刘孙二人昨携米十六斤、罐头肉类七罐予陈寅恪,今日回来报告陈近况,据谓他已挨饥两三天了,闻此为之黯然。”

以陈寅恪的学识和资源,想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不难,他的选择和坚持,在一些人看来或许不可理喻,但正是这种坚持,让他成为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学问大道的人格象征;正是这种坚持,让他的魅力穿越了久远的时空,至今为人所敬仰。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食量偏食游学
农村游学活动
“弱弱虎”健身记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为什么孩子爱偏食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食量与健康
家有偏食宝宝吃得挑、吃得慢,营养不均衡,怎么办?
谁最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