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莉森日记

2015-09-24王安忆佳

延河(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帕特里克日记本日记

王安忆佳

艾莉森日记

王安忆佳

王安忆佳,生于1999年,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

在《儿童文学》《意林》《格言》《中国校园文学》《美文》《散文世界》《小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约80万字。出版文集《丹妮和她的魔法书》(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花开有声》(哈尔滨出版社2012年6月)、《你好,无脚鸟》(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6月)。

“1985年5月17日。下午3∶40。我亲爱的卢锡安去世了。‘他离开得很快,但恐怕就是有点疼。’这是医生琼斯对我说的话。她露出悲伤的表情,蹲在我身边,摘下手套后握住我的手,轻轻地对我说。我能感受到她的气息,那就像五月最宁静的风。”

在艾莉森的日记里,贴着写有上面一段话的纸。显然她当时突然很想记录下些什么,但日记本不在她旁边。她曾是个那么耐心的女孩,因为想让日记本整整齐齐,从来不会把撕下来的单张纸贴到本子里。当我坐在她身边时,她躺在床上,用老去的,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用某种布料制成的本子封面。我知道她很难受,因为我不小心翻到了那一页,便暂时不准备把日记本拿回来阅读。

艾莉森·霍夫曼,1974年8月出生于德国汉堡。后来,艾莉森从父亲那里知道奥斯卡·辛德勒在那年10月去世了。艾莉森的父亲说:“很遗憾,你只能听长辈讲那位伟大的人的故事了。”艾莉森从那时候知道,多么伟大的人都会死亡,他们终究消失在寥落的尘土中,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永恒。

卢锡安·霍夫曼,紧跟着艾莉森出生。因为晚了几秒,他成了弟弟。卢锡安从小便长着姣好的面容,长睫毛,黑色的微微卷起的头发,笑起来像个明媚的姑娘。所有人都喜欢这个孩子。卢锡安曾被认成是美国电影明星的儿子,他的颧骨和吉恩·凯里的有几分相似。

艾莉森的日记本是她七岁时,家里雇佣的园丁送给她的。园丁叫帕特里克,年轻的英国人。帕特里克曾教艾莉森和卢锡安简单的英文句子,送给他们英国的糖果。日记本是帕特里克给艾莉森的七岁生日礼物,当时他因为急事需要回国一阵子,说不定以后不能在艾莉森家里做园丁了。日记本的第一页还有帕特里克留下的赠言:“小艾莉森,你知道吗,你家后院橡树旁的那处空地能被第一缕阳光照耀到。”七岁的艾莉森不知道为什么帕特里克要留这样一句话。

“1981年8月14日。今天我过生日,很开心。现在已经十一点半了,但大家都没有睡。姑姑做了我和弟弟最爱吃的鹅蛋羹,还有梅子饼,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大家晚上都吃撑了。我现在无聊得很,睡不着,弟弟也没睡着。我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写日记。弟弟说,帕特里克给我送的本子很好看。我答应他可以用水笔在这个本子上为我的日记配插图。”

文字下面画着一扇窗户,一个弯牙状月亮,发光的手电筒,穿着紫色睡衣的女孩,和一个穿着绿色半截裤的男孩。

“1983年12月24日。今天是平安夜。弟弟的学校举行了节日演出,他参加了剧目《耶稣降生》的表演。弟弟扮演了被天使告知耶稣降临的牧羊人之一。他穿着灰白色的长袍,手执木杖,最有意思的是他那蹩脚的假胡子。一周前弟弟从妈妈的旧衣服上剪下了几撮棕色的碎毛,用胶水收拾了几下,还是有些别扭。还好弟弟的表现不错,台词都记住了,弥补了胡子的损失。节日快乐,新的一年要平平安安。”

“1984年7月3日。又有人从那堵墙外逃过来了。我在电视上看到新闻,妈妈被电视里的内容吓得不说话了。那是四个青年男人,深夜从墙那边往这边逃,有两个被驻守的人当场用枪打死了,血流了一地。还有两个男人没被抓住,逃到城里面了。爸爸说,他们迟早要被抓住的。”

那天晚上,艾莉森不知道为什么很难过。为什么明明是在一个国家里,翻越一座墙会是那么严重又不可饶恕的事呢?艾莉森那年十岁,父母还没有告诉她柏林墙真正的存在原因,只是给她说,那座墙早在她出生之前就存在了,无论怎样,都不能翻越它——就像不能在考试的时候抄袭别人的试卷那样。后来艾莉森才感到奇怪。很多翻越那座墙的人都被当场用枪打死,或者被抓住送进监狱——那根本不像是考试抄袭别人试卷的惩罚方式。学校的老师讲,在这个国家里,所有人都流淌着日耳曼民族的血液。那么为什么大家要互相伤害呢?

邻居家的阿姨给艾莉森讲过一个故事,她几年前看见一个从墙外翻进来的小伙子,他的腿好像受了伤,跑不动了,他看到刚好路过的邻居阿姨,把一个包裹塞给她,说一定要把包裹送到上面写的地址,她照做了,赶紧跑进一个小巷子躲起来,因为她知道再不躲起来就会被捉住。结果她刚跑进巷子,就听到了背后传来的枪声。她知道那是那个小伙子被处决了。当阿姨找到机会送包裹的时候,敲响了地址所指的门,开门的是个年轻姑娘。阿姨立刻知道了那包裹的含义,心一横,没有说出那小伙子已经去世的事,只是说有个人在墙上凿了个洞,叫我把这送过来的。年轻的姑娘听了很开心,露出美好的笑容,连声对阿姨道谢。阿姨故事讲着讲着就哭起来,看起来特别伤心。艾莉森也很伤心。艾莉森想,那个小伙子一定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包裹里面应该是他给心上人写的长信和一些纪念品,如果他翻越墙的时候遇到不测,可以马上把包裹交给路人,让路人帮他把包裹送到。他一定很爱那个姑娘。

1985年的五月,是艾莉森一家过的最忧伤的五月。因为小卢锡安永远地离开了他们。他还没有过11岁的生日。那是在卢锡安小伙伴的家门口,那天刚下过雨,道路很湿滑。卢锡安和几个小伙伴打棒球,刚好在卢锡安急着跑回本垒获得一分的时候,一辆车从马路上径直冲过来。卢锡安很快被送到附近的医院,但并没有挽回他脆弱的生命。那天的卢锡安,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棒球衫,因为他希望棒球衫能给他所在的队伍带来好运——他一直是小伙伴们心目中优秀的垒手。但那也是他最后一次穿上那件棒球衫。他擦去血迹的脸庞还是那样漂亮,宁静得仿佛已经沉睡许久。几天后,一家人为卢锡安举行葬礼。园丁帕特里克也来了。他为卢锡安诵念了英文的悼词。从那以后,艾莉森一家失去了昔日的欢声笑语,那个日记本上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卢锡安亲手配上的插图。

“1987年3月4日。今天去米娅家里作客。她是我很小时候的玩伴,搬家之后便很少联系。昨天不知道她从哪知道了我的新联系方式,说好长时间没见了,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看电影。当她为我打开门的时候,我看到她的笑容还是小时候的模样,只是架上了眼镜,脸颊上多了雀斑。我和她一直聊得很开心,直到她问我,卢锡安怎么没来。我才想起来,没有给她说过卢锡安的事,米娅还以为他活着。我没有说话。直到从她家回来,一直没有说话。”

艾莉森怎么可能是真的什么都不想说。她看着米娅疑惑的表情,多么想吐出那几个字,告诉她卢锡安去世了。但是她知道,一旦把话说出来,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已经快两年过去了,艾莉森每次想到卢锡安都会提醒自己,要变得坚强,不要哭,不要为了那个昔日可爱的生命流泪,因为卢锡安不希望他给任何人带去悲伤。而用来代替眼泪的,艾莉森选择了沉默。悲伤就从她的沉默中慢慢地流露出来,包裹在她蓝色的眼睛里,看起来就像一不小心,那悲伤就会膨胀出来,汇聚成一条苦涩的河流。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了。我们的历史老师汉娜说,这将会成为永远被铭记的一天。我多么开心,因为我赶上了这一刻。我曾经一直以为,我会活不到那座墙被推倒的日子。放学后,我和班里的同学去墙边上看热闹。部分的墙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一根一根钢筋裸露出来。我看到东边的壮年男子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向嵌在墙里的混凝土重重砸去。顿时土块飞溅,那些上面布满涂鸦颜料的墙皮散落一地。有个穿着大衣的女子,从东边探出头来,向一位看上去年龄与她相仿的西边男子借火。我突然想到了,邻居阿姨给我讲的那个故事。突然又感到遗憾和可惜。为什么那位东边的小伙子,没能等到这一天呢。”

在这一刻,艾莉森站在墙的西边,看着人们不断拆除那座布满彩色涂鸦的柏林墙,心中除了激动与兴奋,还有沉重的悲伤。不只是为了那个可怜的小伙子,还为了卢锡安。本应和弟弟一起看到的这一切,现在只有她孤身一人看得到。她曾想,有一天和弟弟骑着自行车,一起到那从未去到过的东边,和每一个走在街上的人打招呼,和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交朋友,多么美好的事情。艾莉森期望能把推倒柏林墙的事告诉卢锡安,但愿卢锡安能够走进她的梦田。

这之后的日记出现了大量空缺。艾莉森说他那几年很忙,几乎忘了日记的事。

“1996年5月4日。我从慕尼黑回来了。我在那边已经成功找到了实习的工作,这次回来是想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带过去。找到这个本子很开心。它被爸爸放在橱柜的最后一层,完整地保存着。这让我又想到了帕特里克。我刚刚把写给他的信寄出去。地址是一年半前他回到德国办事,顺便来我家留给我父母的。听妈妈说他日子还过得不错,换了新的更体面的工作,岁月也算是没有亏待那个曾经勤快的小伙子,只是一年半前他回来时已经年过四十。”

22岁的艾莉森,已经是个不那么容易伤心的人。想起曾经发生过的那么多事,也只是嘴角上扬笑罢了。有些人像青春一般无法复制,所谓因那些人而起的悲伤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消失,脑子里面只剩下,那些人参与自己人生所留下的快乐。不知道那个多少年前失去爱人的姑娘是不是也这样想。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另外一个人,这已经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了啊。

“2006年9月21日。我结婚了。和一个同样来自汉堡的商人。我再一次回到了汉堡,在那里我完成了婚礼。妈妈下岗了,她在家养了一只猫。黑白相间,很是好看。爸爸在镇上的邮局送信。听说他花了好长时间才学会开邮局的送信车,大家都劝他别做那份工作,但是他根本闲不下来。我希望赶紧安顿下来,因为还有很多事要做。”

艾莉森结婚的那一年,也是卢锡安去世的二十周年。那件事显然已经淡成了艾莉森心中一道不痛不痒的疤。她会在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提到,自己曾经有个可爱的弟弟,后来他出意外死了。她会不带任何表情地把那句话念下去,然后盯着对方惊讶的眼神,说,那都是过去很久很久的事情了。是啊,那些听她讲故事的人就像当年那些刚刚得知卢锡安去世消息的邻居一样,他们惊讶,然后很快就忘却,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艾莉森,还有她的父母,花了二十年的功夫来适应这一切,只换来在十字架前一声无力的叹息。

在参加婚礼的人群中,还出现了帕特里克和他的妻子。他看上去快和艾莉森父亲的弟弟一样了。婚礼结束后,帕特里克找到艾莉森,给她说了日记本赠言的真正含义:艾莉森的父亲将他年轻时的日记本藏在了家后院橡树旁的土堆下,一次很偶然的挖掘让他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他用了一种可爱的手法告诉艾莉森。但是对于艾莉森来说,这个消息来得太迟了。已经搬了好几次家,当时那个有后院的家现在应该已经建成了高楼。父亲的日记已经随着楼房的地基深入地下,成了难以发觉的秘密。艾莉森所能想象到的,父亲写在日记里的,早年在工程学院学习的故事,与母亲相识的故事,都已经深深地藏于这片炽热的日耳曼土地之下。

“2010年2月15日。今天是女儿蕾奥妮的三岁生日。从去年开始母亲就来慕尼黑和我共住了,今天她对我说很开心能够亲眼看到这个小家伙像你当年一样,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生命的样子。父亲还在汉堡的家里,他终于在我教了他好几次的情况下会使用互联网了。他用电子邮箱收到我拍的蕾奥妮的照片,用了好半天回复了一句话:‘跟你当年长得简直一模一样!’其实,我想说,我能跟小时候的我面对面,看着她笑,这样简简单单的事情,就能让我开心很久,真的。”

艾莉森隐约记着小时候父亲给自己讲过的奥斯卡·辛德勒的故事。那位表面上普通的商人因拯救了无数犹太人的事迹而身披伟大和敬佩的光辉。小时候的艾莉森为奥斯卡·辛德勒的去世感到无比伤心,她不明白为什么上帝仍不肯眷顾那么善良的人,延长他的寿命呢。艾莉森也常常陷入其他类似的困惑——她认为善良的人,只有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久了,才值得他们曾经的那些善良付出。二十多年后的艾莉森,当年的她犯下了最幼稚的错误。并不是人的寿命决定了永恒与否,永恒本身在时间发生时就已经注定,不会因为时过境迁,人走茶凉而改变了最初的模样。艾莉森想以后把这些话讲给蕾奥妮听。

“2014年12月20日。写完这篇东西,我想我已经没有力气收拾房间了。熬夜赶完杂志的专栏,我需要好好睡一觉。快到新年了,蕾奥妮和同学一起去商店采购装饰的彩灯和食物。我认真翻看了这个日记本上的所有内容,发现这还真的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模样,细微地变化着。前几天把部分日记内容放在了博客上,有来自其他杂志社的同行表示很感兴趣,预计新年过后会来我家,为我的日记做期专题。好啊,多好的事情。我很快答应了下来。”

就是这样,我来到艾莉森·霍夫曼女士的家中,和她回忆若干年前出现在日记上的往事。以上所列举的几篇,仅是这几十年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篇。日记之外的描述,均是我对艾莉森女士口述的总结。在我见到她时,她显得要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熬夜和面对电脑屏幕辐射。专访结束后,艾莉森女士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写道:

“献给奥斯卡·辛德勒先生、帕特里克·维文先生、我的父母、亲爱的卢锡安·霍夫曼和若干在我日记中出现的朋友和陌生人。记得你们是件愉快的事。”

猜你喜欢

帕特里克日记本日记
独一无二的日记本
熊抱
成长日记
我的日记本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粉红色的小企鹅
投 篮
小侦探南柯之三 两本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