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中抗战的一员猛将

2015-09-23陈立黄文明

铁军 2015年8期
关键词:苏中新四军抗日

陈立 黄文明

京剧《沙家浜》取材于真实的革命斗争故事。1939年9月21日,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政治部主任刘飞在江阴顾山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护送到阳澄湖畔的新四军后方医院医治,在这个医院疗伤的还有夏光、黄烽、吴立夏等36个伤病员。此时江抗主力西撤,环境十分险恶,在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刘飞领导伤病员在芦苇荡中坚持斗争。11月,杨浩庐奉命到阳澄湖传达陈毅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并坚持原地斗争、壮大抗日武装的重要指示。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以36个伤病员为基础的抗日武装,越战越强,皖南事变后正式编入新四军六师十八旅。这一段传奇是刘飞将军人生的一个精彩片段。

为东进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刘飞,原名刘松清,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罗家田人。1905年12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戰争爆发后,为了加强新四军开创华中抗日新局面,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抽调吴焜、陶勇、刘飞、廖政国、赵俊等40余位干部随袁国平南下。临行前,毛泽东亲自接见这批南下干部。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师、团干部,到了新四军只能担任营、连、排干部,同志们要服从组织安排,加强组织观念,是共产党员就决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刘飞牢记毛泽东的教导,走上了新的战场。

1938年春,刘飞被派往皖南担任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不久,任三支队六团政治处主任(未设政委)。六团是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当时在皖南杨村进行短期整训。刘飞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深入到干部战士中了解情况。由于语言障碍和其他原因,有的干部战士不理睬他,刘飞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找他们谈心。刘飞说,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用自己的热脸贴人家的冷脸。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飞等领导的模范行为感动了闽东籍的干部战士,内部隔阂消除了,大家有话都愿意找他谈。

刘飞十分重视群众工作,要求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宣传新四军的宗旨。他经常带领政治处的干部到部队驻地,挨家挨户检查群众纪律,哪个单位打破碗未赔偿、转移时门板未上好、稻草未捆好或没放回原处,这个单位就不能走人,一定要处理好再走。群众见新四军坚决抗日,处处爱护群众利益,就从各方面支援新四军。这样一来,新四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创建了江南第一块根据地。

1939年5月,六团奉命东进,打开江阴、无锡、苏州、常熟、太仓等地的抗战局面。部队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简称“江抗”,刘飞任政治部主任。在苏南,日、伪、顽三方关系错综复杂,刘飞坚持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展抗日队伍。

东进后,刘飞不仅参加指挥了黄土塘、浒墅关等战斗,还及时指导战时的政治工作。战斗一结束,碰头汇总情况,政治部要发布指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每开辟一个新区时,都要迅速了解敌情和民情,拟制分发宣传品。部队发展后,要花很大功夫了解、选拔、配备干部。战斗中的大量俘虏,要做细致的工作。

1939年5月到8月,短短3个月时间,“江抗”从10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初步打开了江南东路的抗日局面。1939年9月,部队奉命西撤。在江阴顾山,“忠义救国军”依托有利地形,向“江抗”发起攻击。紧急关头,刘飞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冲击,此时一颗子弹射中刘飞的左胸。

从阳澄湖畔转战到高宝湖边

刘飞受伤后,被送到位于苏州常熟地区阳澄湖畔新四军后方医院治疗。“江抗”西撤后,日军频繁下乡扫荡。后方医务人员没有部队掩护,遇有敌情要立刻转移。一次,扫荡的敌人突然袭击,枪声四起,日军已占领村边。乡亲们和护理人员抬起几个重伤员向河边撤退时被日军发现。十万火急之时,乡亲们飞速划来一条船,迅速把刘飞等重伤员抬上船,箭似的划至湖荡深处的安全地带。淞沪特委、常熟县委领导多次到刘飞处探望,商量在东路地区重树“江抗”大旗。

1939年11月,陈毅与上海党的地下组织联系,送刘飞到上海同仁医院疗伤。1940年2月,刘飞伤口愈合(子弹未取出),后由沪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4月,刘飞随谭震林等重返东路前线,率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多次粉碎日伪的扫荡和清乡。

在美丽的阳澄湖畔,刘飞和朱一相爱结合。朱一原名朱素娟,1939年1月,受上海地下党派遣,到达青浦县观音塘镇参加“江抗”。她和刘飞结婚后相敬相爱,成为一对革命的模范夫妻。

1941年11月,根据新四军军部的指示,六师十八旅从苏南北撤到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刘飞先后任六师十八旅政治部主任和副政治委员。他率领新四军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建立政权,迅速开辟了抗日根据地。1941年,刘飞、朱一有了第一个男孩。1944年春孩子患白喉高烧不退,医生要用仅有的几支青霉素来救治孩子,刘飞不同意。他说,青霉素要留给部队的重伤员用。结果孩子不幸夭折。

把日军赶出苏中大地

1943年冬,苏中地区正处于抗日战争战略局部反攻阶段的前夜,新四军的战略战术开始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1944年6月,刘飞任一师第十八旅旅长兼苏中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

1945年春,刘飞组织指挥了高邮三垛河口伏击战。1945年4月28日,盘踞在宝应城的伪苏北绥靖特务二团马佑铭部与日军两个中队约2000余人,由宝应调防至兴化南边的周庄。根据情报,刘飞决定在三垛河边的公路上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立即批准了作战计划,命令五十二团、江都独立团和特务五团一起参加战斗,由刘飞统一指挥。

在研究战斗方案时,刘飞对部队的埋伏、出击、分割围歼、截击逃敌等重要环节,作了周密部署。为了寻找最佳的伏击阵地,他化装成磨剪刀的手艺人,挑着担子走在三垛河边的公路上,仔细观察地形。

4月28日下午3时许,日伪军从公路和水道陆续进入新四军的设伏阵地。当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刘飞一声令下,子弹、手榴弹,像狂风骤雨射向敌人。河中两艘敌汽艇和20多条运输船瘫痪。船上的敌人企图跳水逃跑,被江都独立团战士击毙在河中。公路上的敌人,在猛烈的火力网中,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尸横遍野。

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胜利结束了。计击毙日军240余人,伪军少将团长马佑铭以下600多人,俘虏日军7人,伪军958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这是苏中地区大反攻前夕的一场大规模歼灭战,新四军军部发来嘉奖令。

1945年8月,刘飞担任苏中军区独立二旅旅长。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四军苏中部队迅速展开大反攻。

8月28日晚,各参战部队迅速向兴化城边运动。29日、30日两天,新四军各部队相继攻城。但因敌人凭借高大的城墙、坚固的工事拼死抵抗,参战部队虽多次发起攻击均未成功。31日夜,三团团长彭寿生派一个连偷袭,神不知鬼不觉地登上城墙。刘飞命令三团坚决守住阵地,并向两侧扩大战果。就在三团向纵深发展之时,指挥所发起了总攻命令,兄弟部队相继破城而入。彭寿生仅带领4名战士,就冲进伪师长刘湘图司令部,活捉了刘湘图。

9月1日凌晨,历时三天四夜的兴化战役结束。生俘伪二十二师师长刘湘图以下4200多人,日军4人,毙伤伪军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此役使宝应、东台、泰州、盐城间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为苏浙军区部队会师苏中准备了较大空间。

刘飞在战争年代,六次负伤,屡建战功。在江阴顾山战斗中负伤时留在胸部的那颗子弹,直到逝世火化后才取出,现陈列在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苏中新四军抗日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