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及其缺失

2015-09-23张晶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摘 要: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主要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目标,资源的汲取的约束,非营利组织承担的角色三个方面来阐述。而其责任的缺失主要从志愿失灵与公共责任缺失,契约失灵和公共责任困境两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责任缺失

基金项目:多元治理模式下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2542057。均等化视角下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黑龙江省2014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项目批准号:14EO15。

1 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

公共部门需承担公共责任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而市场组织又因其具有外部性也需承担部分公共责任。既然非营利组织独立于公共部门和市场组织之外,那么为何又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呢?

首先,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目标来看。一方面,公益活动诉求和依赖的是同情心、爱心等人的美德,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和评价很高,如果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缺失,则带给人们的精神伤害比公共部门公共责任的缺失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更严重。另一方面,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服务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群,那么如果公共责任缺失,则会损害公益活动所追求的社会目标。

其次,從资源的汲取的约束来看。

(1)从政府获取资源带来的约束。政府治理模式正在经历从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的战略转移。随着政府“卸载”、“退却”和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改革,非营利组织承担越来越多原由政府部门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从公共财政获得的资金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在增加。当非营利组织接受公共资金的时候,它们同时接受了政府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它们必须在公共资金使用上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

(2)竞争环境带来的约束。在社会需求急剧增长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众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强化公共责任,则能树立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这些都能强化其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3)捐款者效益意识增强带来的约束。2013年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捐款者更愿意向地方性的公益机构或境内的公益机构捐款,原因是易于得到这些机构活动的信息,从而确保捐出的款不被浪费。捐款者的权利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增强,使非营利组织不得不强化公共责任。

最后,从非营利组织承担的角色来看。

由于政府“退缩”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为了保持其公益性质和外在形象,必须强化公共责任。同时,非营利组织从传统的运作方式向开放式的运作方式转化,外部环境的互动日益增强,这也使得它们必须反映外部的要求,强化外部责任。

2 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缺失

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承担与维持,实际操作起来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志愿失灵与公共责任缺失。志愿部门是作为政府和市场的补充而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被认为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理由。然而,与政府和市场一样,非营利组织机构也会出现失灵。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概括了非营利组织失灵的主要表现:A.慈善不足。志愿失灵的最突出的再现是公益活动所需的开支和募集到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理论上,非营利组织是把公民志愿帮助穷人和完善社会的愿望转化为具体的社会行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志愿捐款只占非营利组织开支的很少一部分。即使以最慷慨的美国人为例,本世纪八九十年代公众志愿捐款在慈善机构开支中的比例没有超过15%。其他国家这一比例更低。此外,非营利组织上募捐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公众捐款方式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特征,即往往在特定的情境下解囊,而不是有计划地做出持续性捐献,这导致募捐额波动起伏。资源的不足导致慈善不足,慈善机构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公益活动的受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如特定的种族、特定地域的居民、特定的年龄层、特定的性别、特定疾病的患者等。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对建立自己的组织的能力有强有弱,有些群体尽管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很大,却可能建立不起自己的组织。即使所有社会群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其获取资源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其后果是有些社会群体可以享受到广泛的服务,另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被忽视。C.非营利组织的家长作风。理论上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主要靠志愿人员的支持,但实际上那些掌握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对资源配置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他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益表达能力明显比较低,纯粹受惠者的地位也使他们难以理直气壮地争取权益,在公益组织的决策过程中难以发挥影响。D.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长期以来是由好心的志愿者来承担的,他们中的多数人从未受过正式的工作培训。随着社会学、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来处理。但是,非营利组织强调志愿服务,对领薪雇员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这使得它们很难吸引专业人员,影响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和工作效果。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和缺陷,非营利组织难以充分负起公共责任。换言之,“志愿失灵”是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缺失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非营利组织强化公共责任面临的难题之一。

(2)契约失灵和公共责任困境

如果说志愿失灵论主要从公益机构的工作效果方面为公共责任缺失提供了注解,那么,契约失灵论则从公益活动的性质和运作特点方面为公共责任缺失做出了理论阐释。

契约失灵的关键是:在特定的领域,一般契约机制无法帮助消费者监督生产者的行为,消费者倾向找出比较值得信赖的组织来提供服务。而非营利组织立身的基础也是信赖,可以说它们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默契或心理契约。一般契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监督的困难,这些困难在非营利组织中同样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严重些;监督困难可能会导致心理契约失灵,而失信意味着公共责任的缺失。

参考文献

[1]《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王名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晶(1978—),女,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从事公共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
浅议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人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出路
中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