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以史为鉴加强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2015-09-23程虎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历代楚国腐败

程虎

反腐倡廉,自古至今,不少仁人志士,推行历法,以身警示,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今天重温历史对反腐倡廉这一长期艰苦的任务以系统的认识,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清除党内腐败,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充满了必胜信心。

反腐治本,即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是一大综合性工程。从历史看,中国古代奴隶制、封建制延续了几千年,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又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期存在的剥削制度、等级制度,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其腐败的污泥浊水,一直侵袭着统治阶级的各级官僚机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从根本上铲除了腐败的温床,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丑恶腐败之风,仍屡禁不止,不断腐蚀着崭新的国家机器,所以从建国初至现在,各级少数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腐败现象,从未断绝过,因此而受到严惩的也不少。在改革开放环境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由于革命意志衰退缺乏学习,放松改造。因而无论从历史根源与社会根源看,各种腐败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走上犯罪道路,也并非偶然现象,我们用不着害怕,也不必大惊小怪。

制止腐败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仅靠严惩一些腐败分子就能够立竿见影的。所以,以长远看来,关键是要从源头上来治理腐败,也就是要立足于治本,使腐败得以根除。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涉及方方面面,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强对资金、资产营运的监控管理,等等。但是,当前最迫切最能见成效的是莫过于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而要做到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外,还得认真读点历史,了解历代兴亡得失经验教训,以史之鉴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从而从中获得某些有益的启示。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之邦,长期处在奴隶、封建制的统治之下。除了个别朝代外,一般来说,历代的统治历史总是很长的,如楚国国祚殆近千年,汉代(包括西汉、东汉)400多年,唐代近300年,宋代(包括北京、南宋)300多年,明代200多年,清代200多年,这其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然而作为维持统治功能的统治机器,都确实有其独特作用。统治机器除了一些规章制度和法律制度外,其关键则是依靠人的统治网络。这人,除了君王外,更主要的是各级官吏。综观中国政治史,中国古代自建有政权后,就一直强调人治或吏治。如楚国的缔造者鬻熊就很强调“治国之道”或“兴国之道”,即“天下治”的问题。而要治天下,天下治,必须用贤。他说:“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鬻子》)这就明确地提出了“治天下”的根本条件是“圣人”和“贤士”,也就是只要君明臣贤,政治清新,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楚国历代君臣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如楚庄王“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虫分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成为楚国治国治军的一个传统,终使楚国登上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崇高殿堂。楚国历史上也曾出现重大失误和挫折,但总的看来,人才济济,良吏辈出,所以才谱写出了国祚绵长的光辉历史。贤士、良吏,也即通称为廉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在全面总结和阐发“礼”治的同时,对廉吏的含义也有深刻的阐述。它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这里明确提出考察官吏的政绩和表现,要以“六廉”为标准。“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周礼注疏》),官吏在办事的过程中,处处都要突出“廉”,可见这“廉”具有广泛的含义。由于这“六廉”标准,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先秦历代吏治的经验,又饱含了儒家的观点与主张,与仁政、民本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秦汉以后,就成为历代考察官吏的标准,广大人民群众也习以此为根据,评判各级官吏的所作所为。在这一历史传统和舆论监督下,历代确实出现了一些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循吏”、“廉吏”或“清官”。他们由于以“六廉”来要求自己,由于注重“清廉自守”忠于职责,廉于社会,所以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中,也确实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秦汉以后直到明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代社会矛盾也极其尖锐复杂。尽管封建统治集团贪婪地吸吮着人民的血汗,吏治腐败,官场污浊,但总是有那么一些官吏,廉洁奉公,以“六廉”的标准自守,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廉吏”或“清官”。如汉武帝中期,由于对匈奴战争频仍,人民负担沉重,一些豪强酷吏又乘机霸占掠夺,横行乡里,社会矛盾重重。此时,左内史儿宽,“劝农业,缓刑罚,卑体下士”(《汉书·儿宽传》),组织百姓穿凿六辅渠,使人民生活安定,为国家做出了榜样。在任御吏大夫期间,协助国家采取了一些宽政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封建国家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在个人生活上,“衣若僮仆”,“食若庸夫”(《盐铁论·救匮篇》),获得人民的尊敬。像儿宽这样的例子,代代有,并各具特色,不胜枚举。如政治清平、两袖清风而又智创水排的杜诗;布衣素食,“榱椽之佐”的是仪;清贫朴素,方正亮直的刘毅;蔬食弊衣、视钱财如粪土的杜篡;“心如清水,形如白玉”的苏绰;历仕三朝,年逾九十仍保持廉洁操行的孙谦;居安思危,节奢以俭的魏征;远财劾奸,清风肃然的的杜暹;以廉慎为师,以不贪为宝的姚崇;“金箸表直”、老而弥笃的宋王景;理财以爱民为先,始终寓廉于理财之中的刘晏;清慎自守,严禁贿风的陆贽;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柳宗元;以天下为己任,贫终其身的范仲淹;“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包拯;廉方公正,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的欧阳修;则正不阿,敢于指斥奸恶的司马光;廉介刚正,重整肃吏治的况钟;革除弊端,严惩贪赃的年富;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的于谦;不怕死,不要钱,铮铮一汉子的海瑞;克己奉公,垂老愈廉的于成龙;历官二十余年,从不携带家眷的张伯行,等等。

我们列举了上面一些人物,是说明中国古代一直有重廉洁的传统,而且也确实有一些廉吏,他们在自己所处社会环境中,做到廉于社会,廉于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社会矛盾,所以清名远播,后世不忘。我们今天是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时代,尤其是领导干部,则是人民的公仆,与古代统治阶级中的“廉吏”、“清官”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不同封建统治阶级就在于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一整套反腐败的法规法纪、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并把它交给人民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来消除一个又一个的腐败分子,他们廉洁自律, 无私奉献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着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的主流,国家的栋梁。重温历史,吸取历史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优良品德,各级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政,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我们的党风,社会风气就一定能彻底好转,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猜你喜欢

历代楚国腐败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中国历代军队的称呼
我国历代军事人才思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