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和协调
2015-09-23郭平
郭平
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入手。当前,除了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要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这方面,需要善于做到四点。一是发掘资源。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同志抱怨本地基础薄弱、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诚然,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自然资源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其他资源的缺乏;某种资源一时的缺乏也不意味着将永远缺乏。是不是真的缺乏资源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资源和有效地开发资源。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地认识和开发资源。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劣势”资源,换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势资源,关键是发掘和利用。二是利用资源。善于利用资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寻找市场。资源只有投入市场转化为产品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实中,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内陆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与市场联系不紧密、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次,要重視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后,要厉行节约,减少资源浪费。三是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与协调运用,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和效用最大化。实践证明,整合不仅能出生产力,而且能够出效益。就一个县域来看,其内部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整体优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四是保护资源。从长远利益出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从表面上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资源似乎是矛盾的,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统筹兼顾,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双赢”:既能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又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质量。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 要加强县域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为重要的一种竞争力。提升县域软实力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利用好文化遗产。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就会带动一个地区的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要打造好特色品牌。县域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拼特色。特色出精品、特色出效益。有了特色也就有了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纵观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三是要做好宣传和推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县域影响力、提高县域知名度,必须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认真在各种产品的包装、推介和造势上下工夫,采取与众不同、创意新奇的方式吸引外界眼球。任何一种新产品和新项目,在初级阶段都需要通过造势为其鸣锣开道,以势提高知名度。善不善于造势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势外界可能视而不见,有了势就会因先声夺人而产生强大轰动效应。四是要优化各种环境。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有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可以产生三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汇流和聚集,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爆发力,促使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二是“亲和效应”。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安居乐业,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连锁效应”。好的环境还能使受益者成为宣传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生活和创业,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3 要加强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和协调
县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商贸经济、财政税收、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是“质”与“量”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既注重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高。诚然,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如果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增长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小企业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两者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大小并重、多业并举的原则,努力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那些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将它们培育成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财政支撑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火车头”,财政收入的“台柱子”。但与此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细化分工协作,着力培育中小企业梯队,促使它们由“小”向“大”进行转变。三是“内”与“外”的关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跳出县域、放眼全球,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当前,尤其要紧紧抓住目前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好时机,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大公司、大财团和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来本地落户。另一方面,也要努力调动县域内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四是 “远”与“近”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认真解决目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着眼长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GDP的多少、基础设施规模的大小上,而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