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2015-09-23曹亚丽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教学

曹亚丽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提升学生的整体的语文素养,借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对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急功近利的社会文化,学生浮躁的学习心态以及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古诗词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固有不变的讲读背诵,再辅之以白话文教学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尽管教师针对古诗词教学策略也进行几番修整,但是,“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纵向相比,反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退步”。基于此,对古诗词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探索,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塑古诗词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受古典文化熏陶,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成为了教育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祖国优秀的文化,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多彩的人生,更能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这些不仅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而且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1.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认识过程。”在欣赏古诗词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探寻作者形象化的思维活动过程,把握作者的联想、想象来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中传统文化的逐步重视。但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虽然默写部分得分率较高,但是诗词鉴赏部分却不尽人意,尤其对课外诗词理解学生更是无从下手。根据调查报告,初中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普遍缺少對古诗词学习兴趣

除了在教材中出现或要求背诵的篇目外,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涉猎课外相关的古典诗词。当最纯最美的诗词语言变成了书面作业和考试题目,古诗词学习变成了字、词、句的练习,应付考试往往成了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全部动因,少了诵读,没了感悟,少了欣赏,缺了品味。学生原本仅有的一点审美情趣,最后也会被枯燥的练习消耗得兴趣索然。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疲于应付,收效甚微,诗歌赏析题成了学生的老大难。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成为了广大教师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方法失当

由于古诗词在试卷中所占比重的关系,教师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过于简单处理古诗词,存在以下不当的教学方法:(1)重背诵默写,轻诵读赏析考试中古诗词默写的分值远高于诗词鉴赏的分数,因此不少教师为保证试卷得分率,就是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体味以及赏析。急功近利的古诗词教学让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化解成一道道枯燥乏味的试题,当教师不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美好时,属于诗词的那些特质被一个个晦涩难懂的问题所替代,对诗词的美感体验自然也就无从谈起。(2)重一元解读,轻多元品读《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提出“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个学生有着独特的阅历和情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经历经验去理解古诗词。然而教师往往依据参考书,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用独断专行的一元解读代替了学生的多元品读,使得古诗词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日渐低下。

3 改进初中古诗词教学若干建议

3.1 重视诵读,体会诗词情感

古语云“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欣赏古诗词的有效方法。古诗词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思与心境,才能感悟其意境之美。在读的基础上还需要语文教师的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朗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结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去感受诗词中的意境。

3.2 利用教材主旨穿插诗词教学

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这一亲情单元里面,我设置了有关“亲情”的仿句练习,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表现亲情,如“亲情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哀,亲情是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哭泣,亲情是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焦急,亲情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哀愁,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想念,亲情是王冕‘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的惦记,亲情是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挂念,亲情是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欲罢不能。”

3.3 针对学生习惯直接引用诗句的现状,让学生归纳运用古诗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赏析,以便更好的运用古诗

可让学生尝试通过截取诗中关键意象,转用古诗主旨,化用古诗意境等方式运用古诗。如很多同学擅长直接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表现亲情。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化用古诗,如将之改为“不管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永远走不出的是母亲用爱的针线编织的叮咛;无论我是失意还是得意,永远不会忘怀的是行装上那密密的针脚。”相信学生经过比较,自然会清楚后一种运用更有创新意识,更有韵味。

3.4 归纳整理同一主题的诗词,另辟蹊径

如学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整理出这一组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可以要求学生以“思乡”为话题,化用这些诗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

3.5 充分利用天气、时节、时事等一切生活资源,运用古诗

如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可让学生用诗来诉说雨,如“雨的语言丰富多彩,它可以是内心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漫漫春夜;它可以是离人的眼泪,倾诉在韦庄孤寂的夜晚,徘徊在王昌龄送别友人失落的梦中。”

3.6 把握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语言特点有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如赏析《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可见,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4 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性教学。可通过反复吟诵、掌握方法、走近诗人、开展活动、学以致用等途径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扎实文化底蕴,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芳.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1(26).

[2]杜少凡.古诗词教学设计的新路径———以香港朗文版教材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0).

[3]赵树龙.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教学
踏青古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