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地位与作用
2015-09-23张晓静
张晓静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也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育领域工作与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网络环境探讨教师角色所占有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并提出相关改革对策与建议,以实现教师更好使用与利用环境提升自身地位、增强自身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
1 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法律等诸多环境不断的完善,从而促使了中国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了世界的面前。世界对于中国认知的加深,促使了中国与世界之间联系愈发紧密,促使了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合作的广泛开展。21世纪是经济、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而创造科学技术、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才成为了当代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才的培养十分依赖于教育发挥其功能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代经济飞速发展、各类新事物的急速出现情况下,合理发挥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将非常有益于学生在学习阶段充分的了解各种事物、获取对事物成熟的价值观、养成正确的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其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让人对新科技带来的影响产生了些许的恐惧。例如:转基因大米、大豆被认为是有害的产品,但是其却经常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互联网传递了大量不受到限制的黄色、暴力内容,从而引起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沉溺与犯罪等等。这些话题的讨论已经在当今社会中屡见不鲜,人们各抒己见、各持观点。合理利用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点与作用,将会使人们在学习阶段建立起对物质正确的认识,从而选择正确的道路,做出正确的行为,以充分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互联网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其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生活的行为、方式,以及国家内部诸多企业的运营管理,其所具有的卓越功能与独特特点极为方便于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事物、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利用新技术以发挥新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其所特有的功能与特点,而教师处于教育环节当中的重要角色,倡导教师正确认识其所处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作用将变得十分重要与关键。
2 网络环境对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的正面影响
2.1 网络环境促使教师开展多元化授课方式,充实授课内容
网络环境丰富了当代我国教师的授课方式,充实了授课的内容,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环境给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传统教育大多数局限于照本宣科的教育,教师上课手中一直拿着课本,学生一直跟随教师的思维阅读课本。上述所描述的画面就是中国教育经常会使用的教育方法与方式。而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教育已经基本从课本内容中解脱了出来,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设施不断的扩充授课的知识含量与知识面,并且能够用较为通俗的画面、声音、电影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益于学生对于课本及其相关内容的掌握。(2)网络环境使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化。网络环境的影响不仅给课程的授课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改变,而且给予了课程形式的多元化。通过利用互联网环境,教师能够非常易于营造出所需要实现的课堂氛围或者是场景,在通过使学生充分了解某一篇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抱着目的和热情的态度去学习课文与知识。
2.2 网络环境减少了教师授课内容加大的压力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还给授课教师减少了授课内容庞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由于课本内容多、授课时间少、学生数量多,就给予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过大的压力,从而使教师不得不进行不断的备课,或者是在上课保持非常饱满的热情。而网络环境大大环节了上述情况的存在,现代化的课堂已经颇具科技含量。一只远程操控笔、一台与互联网相互连接的多媒体设备,将会极大的减少教师在课堂授课环节所面临的压力,并且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内容当中。当代素质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培养数量群体庞大的具有相同特点的同质化学生,促使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代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通过使用现代化网络多媒体设备将极为有利于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从而有效的帮助课堂授课环节的质量提高。
2.3 网络环境增加了课堂轻松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网络环境除了上述所提及的诸多优点之外,还能够充分缓解课堂气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以往的教学环节当中,大多数学生仅仅拥有在上课时间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而在现代化网络环境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局限于其传统教师的地位以及作用了,其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当代教师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充分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的线上沟通,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缓解,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对新问题进行思考或发现之后,可以从教师那里得到快速的解决与引导。教師地位与作用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当中,教师已经开始影响学生生活。这种良好关系的改善与调节,促使学生将会更加热爱学习,并且也会学习教师所具有的个人魅力与知识技能。
3 网络环境对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的负面影响
虽然网络环境给予了当代教师角色及其所处地位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其对当代我国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呈现出了以下几点负面的问题:(1)网络环境给予教师授课管理、引导的压力。网络环境虽然解放了教师的备课环节及课堂教学的压力,但是却增添了教师对于课堂纪律、课堂规范性的管理压力。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都具有较为不成熟的但却非常灵活的思维,从而在其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就会盲目的激动与深入,从而不便于教师接下来授课环节及内容的开展。而这种教学课堂的压力在我国校园大班教学的影响下就会变得十分巨大。(2)网络环境使教师现有综合素质略显偏低。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当代学生都会通过自身个人兴趣去寻找自身感兴趣的事情,从而向教师提出一些偏怪难的问题,以及不同领域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为了保持其稳固的地位及其给予正确的指导就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解答。而当代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个人思考问题及其价值观念的偏弱将会导致问题的错误解答。(3)网络环境对教师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不仅仅给予了教师授课的便利,还需要教师掌握多领域知识、各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使教师摆脱传统授课压力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网络环境引导之下,还必须帮助学生不要沉溺于网络,端正利用互联网做正确事情的态度等。
4 对端正教师个人角色地位,发挥教师重要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4.1 正确选择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授课目的的授课方式与方法
通过上文可以发现,网络环境对教师地位及作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对其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当代教师面临了更大的变革与自我更新的压力。为此,当代教师应当在使用网络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促使学生在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授课的目的,实现授课质量的极大的提升。为此,我国教师应当做出以下几方面努力:(1)课堂教学灵活性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热情度之后,要回归课本,并且教师也要在课堂开始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与方向,从而防止学习过程当中与学习目标、方向偏离。(2)合理利用网络环境。互联网授课仅仅是一种形式,因此不应当使其占用全部的授课时间。为此,教师应当合理安排互联网多媒体授课的时间及内容,做到对网络环境恰当而有效的利用。
4.2 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总体知识含量
在上文当中作者发现,教师个人素质及其知识总量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当代学生的需求了。为此,我国各大高校应当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仅仅要培养其在专业素质、能力,及其知识储量方面的掌握程度,并且还需要培养教师对多元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其了解社会前沿的知识,不与学生的成长相互脱节。另外,还需要培养教师与人沟通的技巧,使其能够利用网络合理并及时的评估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4.3 规范校园对网络环境的利用,优化校园互联网络设施
除此之外,我国各大高校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环境,搭建网络平台,促进网络文化环境的形成,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校园内上网,而不是前往学校外部不安全网吧、使用稳定性不强网络信号上网,使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误入歧途。学校互联网环境维护需要校方及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给学校充分的资金用于高新科技技术领域建设,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教师素质、学校卫生程度等方面,而是要综合发展,从而促使学校互联网环境的规范化、健康化的成长与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所处的地位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都在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充分发挥教与学环节当中教师的独特作用及地位的功能性作用,将极为有利于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教学环节变得更加和谐及富有灵活性。为此,作者针对当前网络环境对教师角色及地位产生负面影響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正确选择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授课目的的授课方式与方法;(2)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总体知识含量;(3)规范校园对网络环境的利用,优化校园互联网络设施。通过上述对策与建议的提出,将极为有利于教师地位的巩固,及作用的发挥,从而在充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影响学生的个人思维、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带来当代我国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薛文琳.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16)
[2] 祝一波. 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 唐山学院学报. 2007(06)
[3] 赵江. 信息环境下就业指导教师角色地位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23)
[4] 葛修娟. 远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比较[J]. 内江科技.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