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看对外汉语教学
2015-09-23饶笛
饶笛
摘 要:本文以教学对象的不同为切入点,系统讨论了第一语言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上的异同。进而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相长方面的特点,最后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格局形成。经济的往来,文化的沟通,使语言交流成为人们的一大迫切需求。今天,在国人努力学习外语,希望走出去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外国人受到中国文化的吸引,殷切的希望学习汉语。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应运而生,即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即非母语教学。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这里的第二是个虚指,有可能对于某个外国人来说汉语是第三门甚至是第四门外语。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其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汉语;二,对外国人;三,教学。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1 相似之处
无论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它们的目的语相同,都具有一个本质属性,即汉语是其教学的主体。其次它们的理论基础有相通之处,都以下面这四个学科的理论作为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语言学。两者都将普通语言学作为其本体理论,都需要对汉语本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进行教学研究;二,心理学。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和很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注意、知觉、记忆、动机等心理因素都对语言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两种教学都将不谋而合的关注这些有关方面的研究,从而引导二者的教学与学习更加有效率更加人性化;三,教育学,二者都利用了一些教育学领域的理论指导其教学。例如,现代教育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两者不同层次的教学都应以此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四,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二者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常利用PPT等文件展示作为板书或视频放映等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其课堂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 相异之处
(1)学习的起点与过程不同。儿童开始习得母语时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尚未有固定模式。他们在习得汉语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语言,儿童像一张白纸一样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无意识地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潜移默化的学会它并通过它建立其思维系统。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成年人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因此惯用其母语系统去思考问题并表达意思。学习者总是习惯通过对其母语的知识和思维来学习和使用汉语。其母语的语言元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会对其学习汉语产生影响。成年人通过两种不同的、独立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一种方式是通过下意识的“习得”,类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有学者认为:外国人在习得语言时常常存在一个特殊的语言系统,既中介语或称媒介语。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在语音学习方面,儿童接触其母语时正处在咿呀学语的语音模仿阶段。而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语音表达上常常呈现出僵化的状态。汉语是以单音节发音的语言,并且利用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不同的汉字。而世界上的很多其它语言并不采用声调来区分意思。因此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受到其固有的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比如外国人常发不好三声,另外在语流表达上常出现洋腔洋调。教师应按照汉语的发音规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模仿法、图示法、对比法等帮助学生找到规律并多加操练。
在词汇学习方面,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日积月累的在实际情景中不断吸收新的词汇,直接建立词语和概念之间的通路。其词汇学习的过程是先输入并习得。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词汇时,常常通过直接翻译来学习汉语字词。这种从母语词汇到概念再到汉语词汇的通路常常会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学习者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字词时,常采用一个母语词汇对应一个汉语词汇的学习方式。这样会导致对汉语词汇理解不全面,还可能造成词语之间错误地搭配。例如,“打”这个动词,在汉语中可以跟很多字词搭配形成新的意思。第二语言学习者容易不理解并在语言表达上产生问题。如果不经提示,欧美学生可能将“打水”理解成为“beat water”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应先教基本词汇,并介绍汉语基本的构词法。通过联想法、引申法、情景法等用已知字词带出生词。要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的字词中进行组合,以扩大词汇量。另外,应通过实际情景或在上下文中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对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词汇,如离合词、量词、以及一些介词和助词的用法,应特别加以讲解和练习。近义词辨析、词语搭配以及对虚词的理解与用法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语法学习方面,儿童学习其母语以模仿为主,而成年人思维能力较强,擅于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但是由于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因此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例如,由于英语与汉语的语序不同,欧美学生常会说出“我吃饭在五道口”等类似的句子。在这种负向迁移的作用下,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会产生一种规律性错误,即偏误。教师应找到其根源进行纠正。由于汉语的语法不够系统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总结出重点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语法结构,通过相应的练习以及实际的情景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汉语中一些特殊的句型如“把”字句、连动句、补语句等应注意先易后难的引入,并精讲多练。
在汉字教学中,应根据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时间来决定是否教汉字和教多少的问题。由于汉字是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汉字构造理论。汉字中90%以上都是形声字,因此应重点介绍形聲字的构成,并教会学生辨认偏旁部首。欧美学生常在汉字书写上有困难,教师应先易后难的引入基本汉字构件,并向学生演示汉字的笔顺。在起始阶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好汉字的关键。
儿童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接受本民族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同时进行。语言负载着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要接受与本民族文化大不相同的中国文化。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会存在文化冲突。当产生文化冲突时,老师可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2)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而然的母语。而且儿童学习汉语一般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比较单纯,不受第二语言的干扰。而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课堂上进行,时间有限,学习者也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汉语的环境,或者由于没有课堂上学习汉语的气氛和压力,不由自主的使用其母语。这就造成了在课堂上学汉语,而课下使用母语的情况。
(3)学习的动机不同。儿童习得母语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化过程,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在语言的大环境中不由自主地习得汉语。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各异:考试、求职、专业需要、工作需要、喜欢中国文化、为了某一种兴趣爱好等等。
经由以上的对比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像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那样趋于统一化。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类型、不同的教学阶段等不尽相同。另外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个体差异大,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汉语水平、不同国别、不同领域、不同动机的学习者,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上都应有针对性的突出那一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对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内容还是以汉语本体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以及汉语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为主进行架构。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针对相应的教学对象,在教材编写和选择教材时应注意:难易适度,语篇长短相宜;循序渐进,前后照应;反映现实,生动有趣;练习丰富,形式多样。一本合适的教材,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课的教学重点补充相关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情景多进行操练。
综上所述,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专业化。通常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熟练掌握汉语本体知识之外,应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这样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汉语。此外,教师也更能理解文化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特别是对于一些初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如果教师掌握学生的母语,同理心会起一定的作用,学生常更加有安全感,更加信任老师。同时老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但在教学中,教师应少用媒介语,多用目的語来解释,以加强汉语的学习效果。
3 总结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兴趣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焦点。由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通常是成年人,他们在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常关注古今中外的各种问题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在个人兴趣方面,也有更多的喜好与需求。因此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面更广、综合素质更高。在传授汉语知识的同时,满足学习者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