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郊区(县)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活动开展情况探究

2015-09-23马剑颖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博物馆

马剑颖

摘 要:对未成年人开展宣教活动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郊区(县)博物馆的调研,了解郊区(县)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活动的开展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对郊区(县)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宣教活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活动

2008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博物馆。十八大中更是进一步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对未成年人开展宣教活动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这一点,各家博物馆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且各有各的做法。一些省市大馆通过举办特定活动、设立特别展厅等多种形式对未成年人开展宣教活动,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对于嘉定博物馆这类的地级市博物馆和郊区(县)博物馆而言,由于条件、设施、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开展未成年人宣教活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为本地区未成年人服务,是一个摆在郊区(县)博物馆宣教工作人员面前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郊区(县)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活动的开展情况调研,以此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1 调查结果统计

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先后与本市南汇博物馆、青浦区博物馆、松江区博物馆宣教人员联系,就相关数据做了统计汇总。基本情况如下:

1、调研博物馆基本情况

包括嘉定博物馆在内的四家博物馆均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均为对外免费开放单位,年接待观众人次不等,均有年递增。

2、宣教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四家博物馆均有针对本地区未成年人设计的各类宣教活动,且四家郊区(县)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宣教活动经费三家博物馆申请了专项经费,一家博物馆在其他专项中支出;全年活动经费不等,仅有一家表示经费可以满足全年活动需求;在宣教活动形式方面,大都以巡展、巡讲、展览活动、展厅互动为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但其中三家博物馆都有坚持多年开展的宣教活动。

3、宣教从业人员情况

根据调查,四家郊区(县)博物馆从事未成年人宣教活动人员数量不等,多则6人,少则1人;从业人员学历情况基本达到大学本科,年龄结构上略有分化。从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来看,各家博物馆都存在文博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大多宣教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岗而来,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储备。

2 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的郊区(县)博物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受重视程度不如省市大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策划推出大型的未成年人宣教活动较少。

博物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持。上海地区的各郊区(县)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其资金来源大都是地方政府全额拨款,资金来源单一,财政投入结构也不尽合理。然而,由于资金的匮乏,各郊区(县)博物馆在开展各类宣教活动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常规的、必要的、撑起门面的活动还能顺利展开,但想要进一步创新,在资金上往往得不到保证。在有限的条件下,各郊区(县)博物馆只能看菜吃饭,小打小闹,造成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因循守旧、为做而做的不良局面,缺乏开拓创新能力。

2、相比博物馆的其他业务部门,专业人员结构明显欠缺。

博物馆的运作需要交叉融合多种学科、多种专业知识,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职能也都有赖于一批有学识、有水平、有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去实现。然而,各郊区(县)博物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不如省市级大馆,陷入了人才断层、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的困局。相较于其他业务部门,宣教从业人员在这一问题上尤显突出。由于博物馆本身非刚性的教育属性,难以配备专门的教育类人员,宣教队伍也普遍存在专业文化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不合理,策划活动能力亟待提高、教育理论和方法有待培训加强的现象。如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所担当的教育角色也更具直接性和挑战性,这无疑对宣教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博物馆因为体制关系服务意识还有所欠缺,竞争意识不强。

现阶段,上海地区的郊区(县)博物馆属事业单位,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博物馆作为基层单位成为文化管理部门的延伸及下属,工作人员一般是终身制,工资由政府全额拨款,馆内重要人事调动及人员的选聘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也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现有的管理体制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博物馆缺乏自主灵活的劳动用工制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健全的责任考核制度,以至于某些博物馆长期处于“守摊子”的尴尬状态。长此以往,博物馆的内部管理缺乏活力,与社会公众的广泛沟通也有所缺失,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进而弱化淡薄。博物馆工作想要得到广大观众的认知和社会的认同,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在思想认识上摆正自身与社會的关系,把服务社会、服务观众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

3 对策研究

通过对上述共性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上海地区的郊区(县)博物馆若想在未成年人宣教活动方面有所突破,势必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改变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加强对本地区未成年人的调研工作,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开发适合本地未成年人需求的活动项目。

根据对各单位的电话访问,笔者了解到:免费开放以来,各个展馆的参观人数都有了显著增长,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如嘉定博物馆自2012年3月起免费开放,当年参观人数较上一年度翻翻;2013年6月嘉定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全年参观人数再次达到60万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一倍。2014年,更是达到7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进入嘉定博物馆参观活动的人次也同比例增长。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上海地区的郊区(县)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加强对本地区未成年人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学校、社区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兴趣点,从中发掘可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真正使博物馆成为本地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

在强调调研工作的同时,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要不断开拓创新,利用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开发适合本地未成年人需求的活动项目。在这一点上,松江博物馆工作人员给读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松江博物馆近年来以“一方文化传承一方人”为主题,从追述松江历史源头,研究文化之根的角度出发,以寻访松江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的内涵确定活动内容,先后举办了《历史人文之光》、《古塔传奇》等不同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活动得到了参加学校领导的肯定和重视,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举办活动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参加寻访活动,拓展获得知识的视野和途径,更重要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资源熏陶,会给学生以家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同时未成年人通过参加寻访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的参赛文章,是在实践中获得感悟的一种有益探索,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久远而多元的影响。

2、主动寻求出路,联系当地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合作活动。

不可否认,在当下大环境中,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主题还是学校等教育部门,作为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博物馆想要真正做好未成年人宣教工作,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未来的。唯有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主动出击,与周边学校,甚至是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协作,联合开展合作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对未成年人的成功教育。

以嘉定博物馆为例,2014年3月,为加强嘉定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嘉定教育局与区文广局共同合作,推出“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截止上半年,嘉定博物馆新馆和嘉定孔庙共分批接待了来自全区34所学校的五年级学生近12000人次。2015年继续开展,并扩展到全年级学生的“爱赏嘉定”系列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八百年历史文化。

在讲解接待工作方面,嘉定博物馆事先做好充分思想和工作准备,根据每周的学生参观情况定岗、定人,还针对五年级年龄段学生专门设计了“博物馆趣味问答”互动环节,在展览参观结束后,由讲解员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正确者可获赠小纪念品。旨在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嘉定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记忆,对家乡嘉定有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

3、利用馆内文物及展览资源,开发符合青少年特点、激发其活动兴趣的互动教育活动,从而打造博物馆品牌教育项目。

作为一家公益性质的博物馆,一年中推出各类展览活动是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在推出些陈展活动的同时,主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文物和展览资源,开发出符合本地区青少年特点的互动项目,从而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则是是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博物馆要注重结合展览活动资源对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要能掌握“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所以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这其中的差别。

除上文中提到的松江博物馆的主题活动外,嘉定博物馆的尝试又给了读者另一个角度的参考。嘉定博物馆自新馆开馆以来,这几年先后引进了“五彩羽衣——广西少数民族服饰银饰展”、“吉金华章——西周青铜器特展”、“西藏传统唐卡当代精品展”、“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等多个高质量的陈展活动。在举办这些展览期间,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结合展览主题,突出展出重点,推出了一个个符合未成年人性格特点的手工互动活动。如在广西少数民族服饰银饰展期间,推出了“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的互动活动,小朋友们可以参考展览中的少数民族服饰、银饰等,使用蜡笔等绘画材料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民族服饰,让未成年人通过亲身参与,从而进一步感受民族服饰的无穷魅力。在汉阳陵博物馆来疁举办特展期间,嘉定博物馆则结合展览中的文物性质,特意设计了以“彩陶塑人俑”为主题的亲子手工活动。整个活动结束后,博物馆将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最终选出“观众眼中的最美陶俑”,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效果。

4、加强业务学习,锤炼高素质宣教人才队伍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在四家上海地区郊区(县)博物馆中,或多或少均存在着从事未成年人宣教工作的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非相关专业人员等现象。这也是郊区(县)博物馆未成年人宣教活动多为小打小闹,没有科学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喜的是,四家博物馆都发现了这一问题,调查中四家博物馆都表示在未来的1-3年内有计划增加博物馆宣教工作专业人员。从而首先从专业人员缺乏上解决该问题。那么,已经在职的宣教人员该如何自处呢?笔者认为,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是一条没有捷径的必经之路。

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育人者先自育,” 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博物馆是否具有认真严谨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优雅舒适的环境、科学高效的管理,是否拥有和谐向上的氛围,这都对观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而其中,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是博物馆对外教育的主体人员,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体现着博物馆的形象,也反映着窗口行业的管理水平。这些都要求未成年人宣教工作人员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修为,从而将所在博物馆的未成年人宣教工作帶入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状态。

总之,对未成年人开展宣教活动,是每一个博物馆宣教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阐述,更是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郊区(县)博物馆要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深入发掘自身拥有的特色鲜明的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开辟出适合本地区本馆情况的未成年人宣教工作道路。

参考文献

王英群《博物馆怎么打造未成年人社会课堂》

(《中国文物报》2011年8月31日第四版)

李立梅《试论博物馆如何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4期)

孙宜《因地制宜做好博物馆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

(《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露天博物馆